唱好“双城记”,加快战略腹地建设全面发展!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建设规划2020年10月16日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并随后在同年的10月22日由国务院正式批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这标志着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川渝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战略意义,被视为中国的战略大后方。习在四川视察时,从大历史观和大战略视野出发,指出四川是我国发展的战略腹地,在国家发展大局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要求四川依托制造业的独特优势,积极服务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高质量对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新布局,建设“两高地、两基地、一屏障”,尽快成为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川渝地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大后方的地位,被视为我国发展的战略腹地,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被视为新时代新阶段保障国家战略安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部署。这表明,川渝地区不仅在战时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在和平时期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战略大后方。把成渝双城提升为我国的第四个城市群,因为成渝地区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处,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起点,具有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东亚与东南亚南亚的独特优势,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历史上,巴蜀都是华夏版图的重要区域,秦国得巴蜀而后方大帝,继而统一中国,刘邦得巴蜀而灭项羽,建立大汉王朝,三国时期,刘备因得巴蜀而三分天下,元朝为了有效掌控巴蜀,将汉中划分到陕西,所有的这一切,只说明成渝对国家的重要性。当今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深入发展,我国已经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战略深入实施,为成渝地区新一轮发展,赋予了全新的优势。
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习在重庆考察,参观了重庆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成果展示,关心基层,走进社区等。习还听取了重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情况汇报,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重庆、四川两地要紧密合作,不断提升发展能级,共同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分别在2024年4月22日至24日,2019年4月15日至17 日 在重庆考察(那次记忆犹新,刚好是越战40周年纪念和战友正在重庆聚会),还有2016年1月,三次到重庆考察调研,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审视谋划重庆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分别在2022年6月,2018年2月,2013年5月,三次赴四川考察,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指引方向,为谱写四川发展新篇章擘画蓝图。
唱好“成渝双城记”发展、建设、打造成渝经济圈,推动川渝全面发展,是中央决策,是国家长远战略之一,川渝历来是战略大后方。四川人口众多,土地之广大,物产之丰富,文化之普及,底蕴深厚,可说是各省之冠。所以自古即称天府之国,处处得天独厚。是我们中华民族立国的根据地。”重庆市是最年轻的直辖市,是几大直辖市面积最广,人口最多,发展潜力最大。从地理优势及各方面的环境看,四川成都和重庆都很重要。自国家将重庆从四川直辖出去,担负起成渝城市不同任务,振兴川渝和西部。重点建设发展重庆,缩小与四川尤其是省城成都的差距,确保四川重庆战略大后方地位发挥其重要作用是其中之考量。重庆通过1997年直辖以来发展很快,在西部形成了成渝双引擎。国家打造成渝双城经济圈,双城并驾齐驱,助力和辐射并推动周边及西部,带动一批城市群的大力发展,为振兴西部,为国家作贡献。
“在中国的大西部,以成都和重庆为核心的成渝经济圈是人口最密集、产业基础最雄厚、创新能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要推动成渝地区形成有实力、有特色的双城经济圈,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这是继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之后,中国又一个重要的区域发展战略,意味着成渝地区将崛起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第四增长极。”
展望川渝未来可期,据川渝消息透露,未来5年,川渝经济总量将逼近12万亿!相当于现在国内生产总值约十分之一。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重大区域战略之地,的确也应该怀抱豪情和雄心,肩负重担。
2022年川渝党代会报告中透露显示,未来5年(2022年-2026年数据)经济目标是一项重要内容。三地都公布了这一指标:重庆2021年GDP2.78万亿,2026年将迈上4万亿元。四川2021年GDP5.38万亿,2027年预期突破8万亿元。成都2021年GDP1.99万亿,2026年将冲刺3万亿元。成渝一定能实现国家战略任务目标。
虚无实有2024.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