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春山 见徽茶
沈燕 /文

黄山日报2024年04月24日版面
在徽州,可细品,可深究,可道与人的东西太多。徽派建筑、新安山水、徽州文房……不得不说的,那一定是徽茶了。
徽州茶的品种很多,许是占了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优势,徽州自古盛产茶叶,有祁红屯绿、毛峰猴魁、炒青松萝、金山时雨……徽州的茶名好听,香气形更是俱佳。
身在徽州,整个人都是幸福的。徽州人每天最喜欢做的,也是必做的事就是泡茶了。用玻璃杯泡,用紫砂壶泡,用茶碗泡,什么徽州茶用什么器皿,方能显出各自不同茶的特性,这可是极为讲究的。
水晶般的玻璃器皿,翠玉似的茶叶,滚烫的开水冲了下去,茶叶就浮了起来,而后轻轻柔柔旋转着从杯顶落到杯子底部,舒展开来,一杯清水也呈现出了好看诱人的绿。
上好的红茶细如米粒,捧在手上就有茶香外溢了,放进紫砂壶里,用开水先洗,第一遍的茶汁一定是淡淡的,流出壶口的是丝丝缕缕的红,慢慢淋,细细流,再去闻在已然在空气中有着暖场功效的茶香,然后再轻轻打开壶盖,把第二道的水注入时,再出来的茶汁,琥珀色透亮,不用喝,人便有些陶然了。
茶有茶道,泡茶时仪式满满,此时的徽州人一定静心凝视,心随着茶香,一点点放下,身体自然地如茶叶般舒展通透起来。
徽州的茶像极了徽州的人,在“八山一水半分田”的徽州生存创业都不是易事,从初入世的浮躁,到经历人生坎坷后的坦然从容,通晓世间百味,方显美好姿态。一起一落,在跌宕中成长着,翻滚着世间,深思个中趣味无穷。如若心急地不等茶叶全部落入杯底,就匆匆拿起茶杯,火急火燎地去吹开漂浮在上层的茶叶,自然那份清香似浓还淡般缺少了火候,定是等不及茶充分与水相融后的美妙时刻。只有待到舒展开来的叶片,自在幸福地在杯底躺着,浅尝一口,香气入鼻入口,都能将人融化了,真正体味,在徽州素有“二道茶最香”之说。
万分幸运地长在这盛产茶叶的徽州,整日可以闻着茶香,看到茶绿,一切皆像结了茶缘,看着新茶,闻着茶香,多少能沾点仙气。
清明时节,正是新茶上市的时候。清晨的薄雾里,茶农早早把新鲜的茶叶挑至集市来。爱茶的人是从四面八方赶着来,有的搭高铁,有的坐飞机,懂行的人都要亲自来筛选品种,比较品质才能淘出色香味面面俱到,自己最中意的茶叶,美滋滋地捧回家去细细品尝。
黄山毛峰的名气大,两芽一枪,从季节,个头到饱满度都是有品级,有讲究的,但当地的老茶客却大多喜欢炒青松萝,形状虽没毛峰那般的精致讲究,但汁水多,耐泡,如同久年的老友,喝起来舒适甘甜回味足,就如同徽州老百姓自家过的日子,踏实、熨帖。
徽州人人喜茶,干活时要喝,休息时也要喝,待客时上茶,独处时细品,茶已然融进了百姓们的日常,就连过年时煮鸡蛋也要煮成茶叶蛋,不仅滋味好,而且还可以放置的时间也长。
徽州人守着茶树守着茶山,精心伺候着。春采茶,夏丰收,秋剪枝,冬下肥,每一株茶树都承载着一家人的期望。婆婆是个老茶农了,采清明前毛峰的时节,她从不要我们上山去帮忙,怕我们这群笨手笨脚的家伙,把那初生的嫩芽给糟蹋了,她睁大了眼睛去采,有时一天连半斤的生叶都摘不满。到了初夏的时节,茶叶像发了疯往上冒,她灵巧地上下翻动着双手,轻巧地把叶片放在背着的特制竹篾篓里,她那磨出老茧的拇指上浸染着由青至墨的茶汁洗都洗不去。茶季的时候,她一个人背着茶篓,带着茶桶上山,还有家里自制的茶点,在自家的茶山上,一呆就是一整天。
“无徽不成镇,无徽不成商。”徽州的茶叶也早早随着徽州人走向世界各地,早在1875年祁门红茶就远销欧洲并受到当地贵族的追捧,还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据史料记载,胡适先生极喜欢家乡的金山时雨,喜欢其具有兰花香,滋味醇厚回甘,并常以“时雨”馈赠美国友人,他曾题诗:“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深得其味。
松萝茶是因山得名,有四五百年的历史,自古就有“松萝香气盖龙井”之赞辞。初入口时,略有苦涩,但仔细品尝,甘甜醇和,还有药饮之功效,听说山东济南一带的老中医开处方时,用松萝茶者甚多,很是神奇。
身在徽州,长在徽州的我,待到新茶上市时候,一人独坐在家中,最喜欢沏上一壸绿茶,茶香四溢,一杯香茗捧在手细闻静品,闻着茶香,品着茶味,亲近自然地如同跟多年熟稔的老友来场酣畅淋漓地交流。看那杯中绿色精灵在旋舞,漂浮,浮荡,最终沉落底部,青碧得能染绿人心。舒展开的叶片,纤细灵巧地随着手中转动的玻璃杯,摇曳着它此生最美丽的时刻。一遍,二遍,三遍……尽情地吐纳着集天地灵气的琼浆玉液。
年幼的我是不喜欢喝茶的,总觉得爷爷饭后那杯固定的苦苦的黄褐色水不如街上卖的橘子水来得好喝,爷爷却有滋有味,把它们都当成了宝,摇头晃脑地对着儿孙们炫耀着。这松萝茶可是个宝贝呀!
味觉和嗅觉都会带着童年的记忆跟随着人的一生,我把它称之为乡情,是一种骨子里天然地由内而外萌发的乡情。伴随着日渐成长的岁月,喝过的可乐,品过咖啡,还是最喜欢徽茶。无怪自古的文人墨客都爱那一杯香茗在手的宁静,那触摸人心弦的由口至心的放松,是一种愿岁月静好,我心随安的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