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环保无私奋斗了一生
杨振坤
无巧不成书,改革开放技术人才成了“香饽饽”,有朋友找上门来高薪聘请我去当技师,按他们的图纸加工制作噪音控制设备,盛情难却,当时为“燕山石化”制作并安装调试了几个工程,使我认识到“噪声”的危害,意识到“环境保护“将是个必然兴起的新兴产业后,决定彻底改行,要为党为人民做更大供献。我买了有关声学的书籍,并向教授请教,开始了自学之路。这就是我为何放弃生活条件优越的“北京”,当河南省来北京招聘人才时我毅然应聘来到豫北小城“鹤壁”,分配到一个小厂当厂长。
天有不测风云,旗开并不得胜,马到尚未成功就爬下了!当时正值数九寒天,快倒闭的厂子只给了我一床破被子和竹坯床,一夜就冻得腰直不起来了,医生给我开的止疼药,医嘱一次吃一片,我心急吃了四片,坏了,大口大口吐血,在当地医院抢救后,厂派人给我送回了北京。在家养了半个月后我又回来干大事了,家中父母姐弟全不同意我再回来,我没听,拖着瘦弱的病身又回到了小城。去实现为环境保护做创业者的“初心”,
到任后开始运用我自学到的消声治理知识做为资本创办河南首家“噪声治理设备厂”。实践的头一个工程项目是承担了安阳市邮政局锅炉房噪声治理工程,这个锅炉房噪声在百米大门外都能听见轰鸣声,老百姓集群到环保局投诉!我成功了;経过现场考察后,我在设计上下了狠招;采取了双重隔声、消声治理措施,把耳朵贴到烟筒边上也听不到轰鸣声了。
在噪声治理成功的基础上,我认识到大气污染对环境、人身危害更严重,又研制开发了大气污染治理设备,这两种项目我先后研制创造出了二十多项国家专利产品,这两种项目我先后依靠微薄工资投入专利申报费用四万多元,没有收取过使用这些技术的企业一分钱,全部无偿的传授给徒弟们,省内市内己有省内外二十余家企业生产我硏制出的产品,这可以安排多少人就业,创造出更多财富,从而使更多人步入小康生活,诚然不仅是物质层面上的,净化环境也做到精神层面上了,叫生活的环境更宁静、让天空更清新,把专利技术成为公开,实现帮助更多的人过上小康生活的“初心”!
为了更广泛的宣传介绍我的技术知识,不断在国家级环保刊物上如北京出版的“劳动保护”“中国环保产业”.上海出版的“噪声与振动控制”等杂志发表了近百篇治理经验论文供广大环保工作者学习参考,开始还给稿酬,后来改为收取版面费了,也没中断投稿,并把多年的经验写成一本四十多万字的专著在网上公布,让更多的人掌握它,从而有了技术资本投身于共建小康生活,这不正是我们党一再强调的“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的承诺吗!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才能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一全力去实现这个目标。在鹤壁退休己经25年的今天,仍不断接待弟子们解答技术疑难问题,让更多的人从物质到精全面实现小康!为不愧于“模范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我为祖国的环保事业,无私奋斗了一生。
我己88岁,到了耄耋之年,让我时常感慨的是,我们生在了伟大的时代,党为我们铺平了奔向小康生活之路,让我过上幸福生活的同时,还给了我那么多的荣誉:我向党表白:我忠实地履行了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为环保事业奋斗了一生!实现了“初心”和“担当”。如今虽己年迈,仍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

作者简介:杨振坤1936年生,曾任鹤壁市环保设备总厂长,党委书记,鹤壁市鹤山区科技局长。鹤壁市两届人大代表,市政协常委,高级工程师,终生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兼任国家噪声控制委员会常委、河南省环保协会常委、大气污染大气污染委员会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