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风云
三十四丶父子同程
在宋任穷司令员的安排下,王新与清河县运河支队大队长宁心力取得了联系。向宁心力汇报了武城戚庄抗日游击小组的具体情况,和现在的处境。宁心力对戚烽他们的处境非常关心,为了生存,保留革命火种,当即指示,让武城戚庄抗日游击小组转移到运河西小林庄村,到运河西一带活动。王新带着对战友的思念和牵挂,与宋明连夜潜回戚庄村。杨静丶刘彩云暂留在冀南二行署,在郭鲁身边工作。
为了防备意外,王新领宋明到了戚烽的家门口,然后自已等在村边,让宋明敲开了戚烽的家门。戚伯黎对这位素不相识的年轻人对识了一下问:“你找谁?”宋明说:“伯伯,我找戚烽”。戚伯黎马上回绝说:“这里没有叫戚烽的,你到别处去找吧”,说着关上了大门。宋明一头雾水,分明是王新指给我戚烽的家门,这人怎说没叫戚烽的呢?宋明带着疑惑的心情在村边找到王新说了这个情况。王新不了解戚烽家的处境,没有冒然行事。已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领宋明找到了戚平的家,先了解一下情况。戚平正在家伺候老娘,听到有人敲门,走到大门口,在大门缝里瞅见是王新,立马开门,迎进了王新和宋明说:“你胆真大,张栋臣贴出告示,悬赏200元大洋,正通辑追捕你和戚烽,你怎么冒险回来了?”王新说:“问题这么严重?情况紧急,我才回来的”。又问:“戚烽在家吗?”戚平说:“他那敢在家,张栋臣派人来逮他了,他在我这里住了一宿,昨晚就去沙庄找赵之璞了”。
王新说:“知道了”。两人马上连夜奔向沙庄村。
敲开赵之璞的大门,走进屋里,戚烽丶王新紧紧拥抱在一起。宋明喊:“戚烽哥”,上前紧紧拉住了戚烽的双手。赵之璞说:“这下好了,戚烽象热锅上的蚂蚁,急的乱转,要亲自去找党工委书记韩强同志,我哪敢让他出去”。王新说:“没想形势这么严峻。宋任穷司令员已经安排好了,我和清河支队的大队长宁心力接上了头,他的意见是让咱们马上转到运河西小林庄,让咱们到那里去发展”。戚烽听后说:“咱们去河西,家怎么办?”赵之璞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先保存实力要紧,你们要是被他们逮住,还谈什么抗日?我看还是早走为好”。戚烽说:“我要回家,把情况给父亲说一说”。王新说:“我同意,伯黎叔叔是开明人士,他定是会同意的”。三位战友交谈着,不知不觉天一放亮,赵之璞说:“一宿了,天明后你们哪里也不能去,在我这里吃点饭就去睡觉吧”。王新说:“你和喋血团的队员们商量一下,看有跟着去河西的吗?”赵之璞说:“好”。
第二天晚上,戚烽丶王新丶宋明来到戚庄村,戚烽敲开了家门,戚伯黎看到戚烽丶王新丶宋明后喜出望外。惊恐之余说:“快到屋里”。王新向戚伯黎说明来意,然后问:“叔叔同意我们去运河西吗?”戚伯黎长长叹了一口气说:“山河破碎,岂有安卵?我堂堂华夏子孙,竟无落脚之地”。戚烽说:“父亲是知书达理之人,难道我们抗日救国做的不对吗?张栋臣竟不顾你与他的故交,对咱们下此毒手,将咱们致于死地,如此之绝之狠,豺狼不如!”戚伯黎回想着蔡豹来家搜人的场景,心有余悸说:“你们做的没有不对,是他们把事做绝了。”转身对王新说:“看来还是宋司令想的周到,在关键时刻关心你们,通过组织安排你们去运河西是对的,保留下革命火种,来日方能燃起熊熊烈火。好男儿志在四方,哪里黄土不埋人,为了民族大义,我同意你们去运西发展”。王新说:“叔叔,我们走后,戚烽能放心您老吗?张栋臣知道我和戚烽都是共产党员,他能放过您吗?日本鬼子能放过您吗?叫我说:“您老跟我们一块走吧”。
戚伯黎留恋着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家,留恋着故土,留恋着多年置办的家产,心如刀绞,面露疑难。戚烽说:“多少革命先烈抛头颅丶洒热血,他们为了什么?不就是追寻革命真理吗?不就是挽救民族危亡吗?从小父亲就教育我们要爱国丶爱人民,事到如今,难道您还有什么不可割舍的吗?父亲社会阅历多,和我们在一块,能为我们出主意,想办法,我们心里也踏实”。
戚伯黎听了儿子的话沉默不语。稍待片刻,走到桌前,拿起毛笔写道:
日寇侵华山河碎,
育我家园不可归。
弃笔从戎举刀枪,
戚夯杀贼心无悔!
戚烽丶王新读了戚伯黎的诗句,戚烽问:“这戚夯是谁?”戚伯黎说:“你不是改名叫戚烽吗?自今日起,我就叫戚夯,取意为夯实抗日基础”。
然后坚毅低沉地对戚烽丶王新说:“我们一块走!”。
正是:
疑是山前已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埋骨何须桑梓地,
父子同心赴运西。
下节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