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漫卷六盘山]
作者:谢佳阳(男.9岁)
在宁夏和甘肃交界处,屹立着一座雄伟而壮观的山—六盘山,因其主峰盘旋六重始达山顶,顾名“六盘山”。这座山因为毛泽东主席的一首词《清平乐·六盘山》而闻名海内外。
1935年10月7日,毛主席率领中央红军登上了六盘山,这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毛主席在登上六盘山时面对大好革命形势,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头顶南飞的大雁为革命战士喝彩,满山红叶为红军壮行,猎猎招展的红旗为英雄加油,于是伟大诗人吟出了《长征谣》:“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同志们,屈指行程已二万!同志们,屈指行程已二万!六盘山呀山高峰,赤旗漫卷西风。今日得着长缨,同志们,何时缚住苍龙?同志们,何时缚住苍龙?”
这首《长征谣》后来经过几次修改,变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今天,我们在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亭和将台堡红军会师纪念馆可以看到毛主席亲笔书写的这首词的书法作品。
翻越六盘山的当天下午,在六盘山东麓青石嘴,红军袭击了国民党胡宗南部由平凉往固原城里运送军需物资的骑兵车队。这次战斗红军兵贵神速,大获全胜,歼敌百余人,缴获战马100多匹,还缴获了大量的军用物资。这次战斗粉碎了国民党企图在六盘山围剿红军的图谋,打通了红军到达陕北的道路。
从《清平乐·六盘山》这首词里我们可以看到,毛主席以革命的英雄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的情怀,表达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情壮志,将古老的长城比喻为革命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和奋斗目标,将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等反动势力比喻为苍龙。我们可以感受到毛主席恢宏的革命气势和钢铁般的革命意志,也看到中国工农红军必胜的革命信念。
六盘山是红色之山,胜利之山,吉祥之山。《清平乐·六盘山》将激励着我们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去争取最后的胜利。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去迎接困难和挑战,接好革命事业的班,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小作者对于写作总是认真的,如此小的年龄,对于并不熟悉的史话,表述如此接地气,写作前一定在家长的指导下查阅了不少资料,精神可佳。从老师修改的红色看,有相当的情况表述不够完整,有些词语不够准确。请对照感受一下。这篇作品即是作者今后诵读作品,希望读熟读精。
2024年4月21日星期日
[红旗漫卷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在六盘山题写的《清平乐·六盘山》,是我们宁夏人的骄傲。
1935年8月15日,为策应主力红军北上,红二十五军第一次来到单家集。老百姓一听说有军队要来,都关门闭户,街道冷冷清清。为了取得群众的信任,红二十五军对全军指战员进行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教育,吴焕先还宣布了“三大禁令、四项注意”,强调要尊重群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休整期间,红二十五军用行动消除了老百姓的疑虑,老百姓渐渐打开自家大门,称赞红军是“仁义之师”。1935年10月5日,中央红军进入单家集后,毛泽东不顾行军劳累,就去参观了陕义堂清真寺。在一个土炕上,毛泽东盘腿而坐,一边喝着盖碗茶,一边向清真寺阿訇马德海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宗教政策。马德海则介绍了穆斯林群众的宗教信仰,两人谈得十分投机。
次日一早,毛泽东就率领中央红军翻越六盘山。当时国军为了阻止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会合,在六盘山一带设置重兵,形势相当严峻。毛泽东分析敌情,下令从青石嘴一带进行突围,10月7日战斗很快取得胜利。在六盘山上,毛泽东回顾红军纵横十余省,长征两万里的艰难历程,展望革命前景,感慨万千,吟诵了《长征谣》。后来,《长征谣》几经改动,成了如今的《清平乐·六盘山》。
在红旗漫卷六盘山的壮丽景象中,我们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时代的使命。让我们紧密团结,在六盘山的精神指引下勇往直前,不断攀登人生高峰,用我们的智慧和努力为这片土地上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让红旗在六盘山上永远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