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怜悯'妇啼一声苦'
文/梧闽
唐朝的安史之乱,让我发现了诗圣杜甫不仅仅是艺术才华,更有悲天悯人的良知。一篇《石壕吏》让我对过去作为乡镇'劣坤'乱作为,而有2篇忏悔錄《九湖 我当过石壕吏》和《林前 又见苦山桃》。如今,看看乌克兰人抓老弱男丁上前线,不禁又让我上心,那位悲哀的老妈妈,曾经与丈夫一起上《小路》去打德国法西斯,如今却要目送年近60岁的儿子,扛枪去打当年的'苏联红军',作为一位乌克兰的老妇,其心裡的矛盾苦楚与生离死别的绝望,堪比当年唐朝杜甫笔下的那一幕:
《石壕吏》中就有对比鲜明的一幕:“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失去了三个儿子的母亲苦苦的啼哭,对石壕吏来说竟无半点哀苦,他只觉得种吵闹与愤怒。这是这种近在耳畔,又仿佛相隔万里的隔膜为老妇人一家的悲剧蒙上了一层冷漠绝望的色彩。
诗圣杜甫。圣,通也。在杜甫的诗歌里,诗人仿佛永远有着与他人悲欢相通的天赋。
他听到妇人的哭诉,听到了一个女人彻骨的悲伤和无奈,牺牲与决绝。在战乱频仍的年代,每个人都自顾不暇,谁会关心一个普通家庭,一个无名母亲的丧子之痛?谁会理解时代的一粒灰尘是怎样如大山般的压在小人物身上?但杜甫听到了,不仅听到了老妇人的哭泣,他还听到老翁的哭声(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诗人没有议论、抒情,只是冷静地用笔现场直播般地记录下了当时的场景,客观呈现了事实。他让读者自己看,看一个老翁怎样被逼着练就半夜“逾墙走”的能力,一个老奶奶也要“急应河阳役”,让读者自己去听,听一个家庭的支离破碎:三个年轻的生命,一个个的逝去……让读者去想,一个还在吃奶的孩子,一个出入无完裙的媳妇,还有一个疲于逃命的老翁,下一次再来征兵,谁去?这场战争最终会榨干这个家庭最后一滴血。
这些离乱家庭里绝望的哭声,被杜甫如留声机般收录到,诗人定格的哭声变成了中国文学史上永远回荡的哭声。所有的人都看到了一个家庭具体的悲伤,无数家庭的悲伤,一个时代的零乱,希望这些哭声能触动唤醒人们的心灵。
分享杜甫临终前的最后一首诗《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的结尾:
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
畏人千里井,问俗九州箴。
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
葛洪尸定解,许靖力还任。
家事丹砂诀,无成涕作霖。
翻译:
洛阳久无信来,长安还未解除战争的威胁。客居使人畏惧,入乡问禁随俗,到处可忧。
战火兵乱依旧,南北伤乱,作战军声至今不断。像许靖的远去交州,这已非我的体力所能胜任;自知定如葛洪的尸解,将死途中。若论家事,空有丹砂诀而炼不成金,思想起来,不觉泪如雨下。
“军声动至今”,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位伟大的诗人耳畔依然不得安宁,远方的杀戮声,哭泣声,还在生命里回响,最终,“无成涕作霖”,因为自己对于国事与家事的无能为力,泪流满面。
作为读者我们又能否懂得这千年之前的哭声。
我真的想咱所有中国人好好地活下去,不希望再有'安史之乱'或存'俄乌战争'…作为一个正常的人,我还是想找出活着的理由。《西方哲学史》著者罗素大师说了这个活着的三大理由'为了爱、追求知识、怜憫这个世界。'新时代的当下,为了'爱与追求'比较好解释,而'怜憫这个世界',尤如诗圣杜甫去表达'妇啼一声苦'者,千万不要变得罕见稀缺吧一一但愿人类未泯良知!
我突然发现,现在每天必伴的.不是太太儿子孙女或亲友,也不是身份证银行卡或电动车;而是正在写字听歌看戏的这个智能手机,这是三十年前意想不到的生活。记得1993年冬我从角美履新九湖党委秘书,对于家里刚用公款享装固定话机的我,盼着腰上皮带别着一台麾托罗拉的传呼机,工作生活就方便多了!领導叫太太呼或者朋友招呼'能饮一杯无?',都在傾刻之间联络到,及时表情达意,非常高效。那时的一部好的传呼机上几千元,而我的月工資仅仅980元,拥有一部固定电話是一种奢望,而配置传呼机,更属于与时俱进的标配。所以,在交接九湖党秘工作时,前任谢长发同事除了柜子桌子房間匙钥,最后的动作是,手往腰上一摸,那一刻的瞬移,让我体会到他对暂時拥有的公物一一传呼机的眷恋与不舍。这东东,代表的不仅有方便,更似乎呈一种权威,贴身的信物。我看了,顿時起了慈悲心,怜憫说:'老谢,这个就不用移交了,全乡大小都知道您的传呼机号,这传呼机,就是您的化身与灵魂,我拿了,你怎么过下去?'他笑了,迟疑后感激说:'为了工作,那就找头再购新的吧!'闽南俗話說:'朋友还是旧的好',偈后语:'老婆,还是新的鲜呀!'
而未來的生活,现在看看想要的,似乎并不是这台智能手机,我奢望有一台聊天机器人。林琦老书记说过:'懒人才会想发明创造!'这位厦门大学哲学系毕业的师兄,让我印象深刻的不是他的稀发光头,而是他的眼神,当年有一首歌唱道:'给我一双慧眼吧'似乎就是他的那个'眸子'。亚圣孟子曾说:'从眸子里,就可以看看到忠奸正邪!'而我看到了林琦老书记眼神里有智慧,农村特产税收不上来,乡镇工資发不了,他头静靜地不动,眸子翻转了几转,然后说:'办法总比困难多,采用抓计生的非常手段,上门抓猪搬家施吧!'于是有了后来我的作文《在九湖 当过'石壕吏'》,嘿嘿!
可能却不善忘,缺乏一种智慧吧··1999年的初秋,原九湖镇长,教育局长返任九湖,当了党委书记···时值九湖负债近几百万元,特产税拖久尾数很大···镇干部面有菜色,不知道这个月有没有工资…第一次班子会,困难都摆出来了,大家心情很沉重,只见新书记林琦眼睁'转了3转',掷地有声说:'办法总比困难多…',把全镇干部集中起来,组成二支征收特产税的突击队,对拖欠户采取连续上门,动用对计生违反户的办法一一抓猪搬家施,我作为副书记,亲率一支50多人的队伍,日夜奋战在国道线上9个村…
那一天下午差点动刀'开枪'死人,我们10几人抱抄了院后村陈老宝家的前后门,踹开围墙门进入院子里,工作队员查底账知道,陈老宝长期拖欠特产税,3年已然上5千多元,心里气呼呼的…而屋里的陈老宝似乎更愤怒,在农村被人踢户撞门,嘭嘭几声传出去,似乎很不光彩…他怒中胆边生,一手提柴刀,一手握菜刀掀开门蒹,冲出来…距离我仅仅1米,我静静地注意他的手势,打算见他一举手马上抱住他…只见他面色跌青,始终提刀不动,旁边的一个镇干部抓起一把锄头冲过来,想往老宝身上咂下去…我转头一看马上喝止…同时叫十几个同事退出围墙外…我知道,此刻我命悬一线,但是如果冲动就变成魔鬼…我说:'让我一人入去你家泡茶好吗?没啥深仇大恨,何必拿刀···',说着说着,拍了拍他的肩膀,一起进了他家的大厅,他坐下了,把刀放在脚边…聊起来,可是此时围墙一声警笛,派出所干警来了,手枪还咔嚓子弹上膛…我使了一个眼色,示意老宝逃吧,还没杀人罪不太,老宝起脚冲上2楼,从后面阳台逃往荔枝园躲起来…第二天,自己托人把拖欠的特产税交了…事后,我捏了一把汗,要是他把我砍了,估计是家里损失最大,也没有今天的写作。如果现场不冷静,让干部挥起锄头,不小心把他敲死…这小官也当到头了…一将功成万骨枯。那时,作为书记林琦仁兄,不在第一线,但是运气还好,收了三百多万特产欠税,又没有死人事发生,算是福报,而那眼睛'转了3圈'的瞬间,让我记忆犹新,当年林琦手下的乡干部活着,真的不容易;九湖的父老乡亲,也是一样的…因为他太有智慧,必须迎难解决问题··嘿嘿!
1999年九湖恰遇台风又霜降,荔枝几乎全冻死,当时纪委杨书记(后升任市长)挂钩九湖镇,据说镇干部口袋里的发票都没得报销,所以连办公用品都没人愿意去购买,只好向市纪委揩一些办公用品来应急,以维持日常办公的需要!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1996年9月~1999年9月,我在九湖担任分管计生副书记和征收特产税突击队长,经常碰到这样的情景…
有一天,我带领6~7个年轻力壮的乡干部,在林前书记郑庆鸿,村主任郑丁溪的向导下,以迅猛的节奏包抄了林前村,一个特产税老欠户一一寡妇陈大花旧厝…
当时,正处中午时分,这一天是农历月尾…进了篱笆门,只见大花正在旧土坯房门口"敬门口公",手里举着三柱香,口里或正念念有词"门口安,好兄弟,天上地下过往众神明…请您保佑我一家母女,平安顺利…"云云,香烟袅袅之散发之际,看不见的"门口安,好兄弟,众神明"无来,却招徕10来个凶神恶煞般的乡村干部…本来这些人是要来"抓猪搬东西"抵特产税和先行工程集资任务的…进去大花的二房一厅,还有旁边厢房厨房搜了一遍…几个平常年轻有为的队员还是两手空空…众人不禁怒从胆边生,要抓大花去镇政府办学习班…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大花17年前死了丈夫,家里没有男人,荔枝管理不善收成少,除了顾三顿,还得拉扯养育独女生…大花哭了,再哭啼哭,上声不接下气说"女儿今年师专毕业了,安排在古县中学教书…有领工资时,我一定先安排还这2700元的十多年久税…",我一听,仿佛自己变成了《石壕吏》…回头掀开他敬门口公的饭布盖,沙铝锅里盛的干饭很黄,分明是旧糙米煮的,4个菜碗,2碗炒青菜(一号菜分2碗N,2碗煎卵(只见番薯粉,不见鸭蛋)..这顿敬门口公的吃货,不值5元钱…我有点悲催,想起当年的父母亲,也一样克勤克俭,这样供养我兄弟考上中专…哎!
摸摸自己的屁股口袋,无奈对手下镇村干部说"大花所久特产税,我替她顶上吧…放开她,咱回去吧!"
君子固穷,不当"石壕吏",就自己嚎啕大哭过日子吧!
现在的乡镇干部,迢迢牽牛星,却在无时不刻的向往'织女星'。领导人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现在除了不用抓'天下第一难'计生工作,也无需为收已經取消的千年税种'三金水费'或农业稅特产税,就是白送我一台非5G柴头手机,我都不要呢!嘿嘿!我想的是聊天机器人,方便老之将至的退休生活,有人帮忙打理生活,聊聊天说个話,以化解精神上无聊或者身体上的疾苦,这便是我的中国梦吧!
郑亚水,笔名梧闽,出生于漳州东郊梧桥村,毕业于漳州农机校和厦门大学政治学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先后由漳州市图书馆出版《秋水白云》《西方国际政治研究》、作家出版社出版《白云深处》、海风出版社出版《月泊龙江》等书籍。2001年中国东欧经济研究会授其《企业文化一一现代企业的灵魂》''优秀社科论文一等奖'',并入选《中国改革发展论文集》(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9年11月,该论文被清华大学收录《n<1知网空间》智库咨文;《中国作家书法家代表作全集》(中国文化出版社)副主编。
作品《<兰亭序>拾遗》一文于2010年9月入选《中国散文家代表作集》(作家出版社),并荣获2010年度中国散文学会“中国当代散文奖”;2021年8月,作品《说好的父亲》荣获“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2022年2月,作品《说好的父亲》入编《中国作家书法家代表作全集》并被评为“特等奖”;2022年4月,《过故人庄还有多少龙江颂》荣获第九届相约北京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2022年7月,《紫云岩 无住与不迁》荣获2022年最美中国当代诗歌散文赛“二等奖”;《禅意 太武凡木》荣获全国第八届新年新作征文“一等奖”;2022年11月,《空中并不是“无色”》荣获第二届“三亚杯”全国文学大赛 金奖;2023年3月,《走在后港古街》荣获第十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 一等奖、中国当代文艺家名作金榜集“特等奖”,并入编《中国当代文艺家名作金榜集》(2024年卷);《梦一回太武夫人》荣获第二届中国最美散文诗歌大奖赛一等奖;《一字圣手江山常在掌中看》入选《高中语文》古诗词必读讲解教材;《梦里百花 正盛开》荣获2024年“春光杯”当代生态文学大赛“一等奖”;2023年被中国散文网聘任为“中国散文网高级作家”;
40万字散文集《日出紫云》,正在编纂,拟退休后正式呈贡读者。
谢谢亲的您,一路支持,鼓励,补台,纠错,参与……欢迎合作!
全部选自全国文学大赛二等奖以上篇章,并从《北京头条》+《今日头条》500篇在线闽南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单篇有5万读者以上的[红榜]或[热点]文章中,再精选入录!
十五年磨铸二剑:《月泊龙江》+《日出紫云》。
不以赢利为目的,确定不亏后,即送中小学等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