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的艺术家 ——暴元学
文/刘海生 王健方
四月二十一曰上午,天气晴朗,山花烂漫,决定去拜访大山里的艺术家陶泉暴元学老师。因为暴老师多次相约,到陶泉杨家庄他家一聚,电话中他简要介绍了他的诗词、书画、曲艺爱好和成就,从他朴实真诚的口气中我感受到了他的坦诚和热情,昨天下午电话约好今天去,不能失约让他失望。于是约上文友刘海生、高保兴、吉卫东,一同从峰峰驱车向西面的太行山深处挺进。


车过张二庄,沿慈兴旅游大道蜿蜒盘旋向西,周边的群山高耸环绕,让人心旷神怡。车驶进了杨家庄,暴元学老师一身军装,让我们更加感到肃然起敬。他中等身材,头发茂密,面庞黑红,身板挺直,思维活跃,说话语速很快,记忆力超强,面貌气色和精神状态根本不像一位已经78岁的老人。
他热情地把我们引到他的家中,进入堂屋,首先映入眼帘,印象深刻是客厅墙上悬挂的六幅书法作品,均是暴老师手书。中间是两幅行书作品,书写的是毛主席诗词,一幅是长征,另一幅是解放军占领南京。字体奔放洒脱,虽少了一些布局章法、大小错落变化的技巧,但更多的朴拙和倔强。客厅正中放着一幅主席画像,两侧对联:人民口碑日月,人类丰碑大公。从这两幅行书作品和主席画像中,你能切实感受到作者对毛主席的敬仰和虔诚。行书两侧是两幅隶书作品,一幅题目是“颂大圣”,书写内容为:一棒能除妖魔怪,双目辨别真善美。一个跟头十万里,百折不挠斗顽敌。为了人间不平事,受尽磨难心不悔。今日歌颂孙大圣,明昼辨事眼更清。另一幅题目是“成才绝句”,书写内容为:自幼勤学苦用功,社会家长支持硬,谦虚戒满博识广,成才路上永攀登。尊师刻苦久持恒,劳逸结合健强身。理论实践同并举,心想万事方能成。落款都是:二零一六年春书写自作诗。从这两首诗中,基本可以了解到暴元学老师的性格、为人和经历的一些信息。他的性格耿直豪爽、忠厚朴实,他的为人正直坦荡、胸怀磊落、嫉恶如仇、仗义执言,他的经历就是一个山村贫苦孩子自立自强、刻苦勤奋、谦虚好学、立志成才的故事。从后来的交流和他的个人简介资料以及查阅2012年7月13日《邯郸晚报》记者刘圆圆写的通讯报道《泥腿子艺术家暴元学》一文中,我的推测得到了证实。

暴元学,1947年出生磁县陶泉乡杨家庄,早年丧父,家境贫寒。也许是受灵秀太行、云摩古寨、炉峰朝霭滋育的缘故,他自幼天赋聪慧,爱好广泛,尤爱写作、绘画和音乐,时常在废纸上临摹小人书上的古代战将和骏马,11岁就在学校登台表演节目。初中一年级正值1960年我国严重自然灾害困难时期,党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他离开了学校回生产队参加农业劳动。1966年峰峰煤矿招工,他到峰峰矿务局二矿成为一名井下采煤工,一干就是七年。从农村到矿企,他的视野开阔了,认识的人多了,学习劲头也更足了。繁重的工作之余和节假日,别的矿工钓鱼打牌休闲,他却利用一切时间学习充电,上午学习打鼓板、山东快书,下午学笛子、唢呐演奏,晚上写诗练字作画。他如一只勤劳的蜜蜂,飞进春天的百花园中,如饥似渴地吸允着文化的甘露和艺术的蜜汁。得益于他的多才多艺,矿领导慧眼识珠,抽调他到矿上宣传队当业余演员,后又调动到矿机关工会、峰峰矿务局文工团,成为矿上的文艺宣传骨干。每场演出,他都以自己精彩的节目赢得矿工的热烈掌声和领导的肯定,连续多年被评为矿上和局里的文艺宣传工作先进个人。凭着一股山里人不怕苦、不服输的韧劲、钻劲、倔劲,他自学成才成为一名文艺大家。他提笔能写画,而且能写黑体、楷书、行书、隶书、篆字、喜鹊体、香炉体、人背字等九种字体。特别是“人背字”,因为字中有人物,像人物肩膀上背着字一样,故名“人背字”。这种字形常常在古庙中出现,是庙宇里特有的一种字体。为了学习和设计这种字体,暴元学从一家几代人都是给庙宇塑像的邻居宋红生家中找到了一百多年前的文字资料,又在屋里闷了个把月潜心钻研,终于设计出人和字相互依托,既能看出字形,又能展示人物的“人背字”。客厅悬挂的六福书法作品中,最两边的书法就是一幅“人背字”对联,上联:藏兰君子志,下联:松柏古人风。 字体里的人物都是古代的小官,头戴官帽,有手拿笏板的文将,有手握大刀的武将,人物栩栩如生,犹如人在字中,字在画中,叹为一绝。他张口能赋诗唱歌唱戏,还能说十几段快书,拿起笛子唢呐,更能吹奏出高亢的曲调、动听的旋律。他双手能打板鼓、拉二胡、弹琵琶等各种民族乐器,先后给豫剧、平调、落子、槐调、坠子、四股弦等剧团帮忙演奏。除了吹拉弹唱、舞文弄墨外,他还爱好武术,梅花拳、刀枪棍棒都能耍几个套路。看到这里,相信您和我一样,不由得感叹:高手在民间!暴元学不仅是一位文艺全才,更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奇才呀!


不仅文艺特长突出,暴元学还以他热情豪爽、果断干练、正直负责、秉公办事的性格和为人被矿领导看中,1987年他调动到九龙口煤矿,曾任四届矿长助理、地面调度,充分发挥了他沟通交流和统筹协调能力强的优点,为矿上的安全生产作出了积极贡献。2007年退休后,他又到临漳戏校当老师,后又到小屯矿工会帮助工作四年之久,为培养煤矿文艺宣传队伍奉献着余热。


暴元学退休后回山里老家杨家庄居住,他积极支持配合家乡的文艺宣传工作,曾两次代表陶泉乡参加磁县喜迎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文艺演出和市“欢乐乡村行”演出,自己编创了十余首幽默风趣、通俗易懂的反赌博反诈骗、传承好家风、移风易俗等题材的歌曲和快书,受到省报、市报记者采访,并被评为“邯郸市艺术家”。目前,他能演唱上百首歌曲和戏剧选段,累计参加义演和商演5000余场次,为宣传党的政策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助力家乡文化旅游业繁荣发展作出了一位文艺家应有的贡献。

他关心国家大事,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初生的太阳火样红,中华民族在振兴。祖国日益在繁荣,科技研发上水平。今天不把别的表,单说神舟九号这一宗……”这是暴元学在电视里观看神九上天时即兴创作的一段快书。特别是2012年,他在陶泉乡中学他的母校举办了自己这辈子唯一的一次书画展。宽阔的教室内,墙壁四周挂满了他二百多幅字画,书画展的开篇字挂着一幅“爱我山河 振兴中华”。他用书画的形式教育孩子们爱党爱国,心中常存报效国家之心,为中华崛起而刻苦学习读书。


2018年5月,他受邀请赴香港参加了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献礼大汇演暨梅花杯传统武术邀请赛,在梅花拳研讨会上现场为协会题词受到香港友人的称赞。2021年5月1日前夕,他又应邀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中国梦,劳动美”新时代奋斗最美人物展播活动并在现场创作展示和拍卖了自己的字画,他的刻苦自学的奋斗历程和独特的书画才艺赢得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好评与赞许。


暴元学,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农民的儿子,耕读传家是世代的传承,从12岁开始一直到70多岁,他在家乡的山坡上累计开垦整修出100多块梯田。回老家居住后,他白天到坡地里播种耕耘,抽空砍荆棘捡树根,回家做根雕和拐杖。


晚上在案前挥毫泼墨、写字绘画,抒发对祖国繁荣富强的祝福赞颂和对家乡发展变化的赞美挚爱之情。他那双骨节粗粝布满老茧的双手白天沾满黄色的泥土,晚上擦染上黑色的墨汁,这是一双既勤劳又灵巧的双手。他很少感冒,78岁依然身体硬朗,登山如履平地。用他的话讲,就是一动一静、劳逸结合、心身互动、脑体互补,时间利用效率最高,这是健康之道,也是人生之道。
暴元学,一位大山培养和走出的乡土艺术家,他如一株炉峰山谷中的扎根岩石缝隙的劲草,以自己的翠绿生机和蓬勃向上的茎叶回报春天阳光的沐浴和春雨的滋育,现场为我们表演了艺术的风采。


采访结束后,送了两副字给有缘人,就是能感受到大山的魅力,也许我们与暴老师有不解之缘。



笔耕不辍,老当益壮!这是我们后辈学习的榜样,这也是我们传承的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