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忽培元答读者问
文/岳若霞 姜鑫钰 邸晖 徐晓蔚 焦永锋
互动一
岳若霞(西安文友)问:普通文学爱好者如何把生活中发现的素材转化成文艺作品?
忽培元答:生活中有些事能感动人,一生都在写作。生活到艺术创作过程非常复杂,要有构思,提炼,加工以后的东西,思考的过程经深思熟虑变成一种思考的习惯。作家是形象思维,把看不到的东西、看到的更深的一层写出来,眼睛看不到的存在的有能力写出,拟人化的手法是文学的常见修辞方式,是超越一般视觉感官的一种表达。有所发现,有所表达,平时多构思,慢慢想,写出来的会不会对别人产生共鸣,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用文学的语言表达出来,既简单又复杂。要成为思考者再写作,要培养自己的高尚业余爱好!坚持去写,写着写着就有成果。

互动二
姜鑫钰(景村中学)问:在生活当中,有人因疾病而离世,有人因事故而离世,有人因意外而离世……余华老师的作品《活着》当中的主人公福贵,亲自送走了一个一个亲人,还有杨绛活了105岁,却在86岁时失去了自己的女儿钱媛,87岁时失去了自己丈夫钱钟书先生,后面那19年,她都是一个人孤零零地生活。杨绛在《我们仨》中写道:“从今往后,咱们只有死别,再无生离......剩下的这个我,再也找不到他们了。我只能把我们一同生活的岁月,重温一遍,和他们再聚聚。”我想问老师您如何看待生死之事?人生短短三万多天,死是每个人最终都会走向的结局,保有着向死而生的心态,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又该如何过好当下的每一天呢?
忽培元答:生命本身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你赋予它什么意义,它就会有什么意义。人为什么要活着?是因为你已经活着了,那么既然活着,就要珍惜当下,用爱去活着,冰心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生命短暂,要爱自己,爱父母,爱孩子,爱家人,爱众生。爱与慈悲是一把万能的钥匙。允许自己做自己,允许别人做别人。人生苦短,要如何过好这一生?不能急但是也要抓紧,恍然间就年岁就大了。不要恐惧死亡,就像史铁生在《我与地坛》当中所写的:“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向死而生,积极阳光,就如苏轼词中所写:“且将新酒试新茶,诗酒趁年华。”也如他面对一再贬谪,却依然说:“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生命的力量不在于对抗,而在于允许和接受。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所以说心态和情绪对一个人十分重要,人生本就是一个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得一个过程,心怀真善美,用善良与爱去对待遇见的所有有缘人,道法自然,用自然的心去面对生活当中的困难与挫折,不断去追求精神上的满足与丰富,人生足矣。

邸晖(洛南文友)问:请忽老师分享一下书法创作与文学创作心得。
忽培元答:不是书法创作对文学创作影响不是很大,而是文学创作对书法创作影响较大。书法创作可以让人静下来,让心灵平静,静心思考,文学创作带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给书法赋于文化底蕴,让书法更有文化内涵。

互动四
徐晓蔚(县财政局)问:请问忽老师,作为一名普通的文学爱好者,我想让您从作家的视觉和角度告诉广大文学爱好者,文学到底能真正带给我们什么?爱好文学与不爱好文学的人主要有什么区别?如何坚定热爱文学的初心?
忽培元答:爱好文学能洗涤灵魂,丰盈心灵,精神世界富足。它们的区别在于:文学爱好者对生活的态度、感知生活的角度都不一样,能超凡脱俗,文学能使人心态强大!能让人成为一个懂思考,有温度、有情怀,有情趣的人。在某种程度,与我而言,写作救了我的命。可想而知,文学具有强大力量!文学爱好者能从写作角度,读书的字里行间以及感知书里的情节故事,沉浸其中的精神享受都不一样。希望广大文学爱好者能从庸常的世俗中超脱出来,变成小鸟,欢乐歌唱,高兴飞翔!
如何坚定初心?希望爱文学的人做一只快乐的小鸟,边飞边叫,自由飞,自由叫。

互动五
焦永锋(职教中心)问:普通文学爱好者作品发表往往出现一些困境,怎么解决,老师当初是否有同样的感受?
忽培元答:我的作品不求发表,写好了自己出书。还怕一个公职人员成天发作品,引起不好的影响。可以借助当前网络平台发布。多联系编辑,人熟悉了作品就好发表。要相信自已能写好,坚持写。
(云蒙山人整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