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赤子》第二卷
411(五)
一辆长途大巴,在敦煌通往兰州的河西大走廊缓慢地穿行。大约行进了四五个小时(茂枝无表),时间是她估摸的。张掖车站到了,大巴开进了中途停车点,乘客们纷纷下车,在车站候车室短暂休息……茂枝混在人群中下车,通过候车大厅检票口,走出了车站……。
12
韩旭知道大巴到站时间,他在学校请了半天假,专程到站台迎接茂枝。
茂枝不仑不类的着装。让韩旭一时难以辩认……。
“韩——旭,我在这儿!”
茂枝夹在出站的乘客中间,高声呼喊了一声。
喜出望外的韩旭,三脚并作两步,奔向茂枝身边,来不及多想,一把抱住茂枝,一个全心身的拥抱……茂枝傻了,大脑一片空白,不知如何是好……。
“你——你,你这是干什么?我是来读书的!不是来求婚的……请控制你的情绪……。”
“对不起,我失礼、……失控了。快,站外有通往市内的班车,咱们抓紧时间上车……”。
一对青年男女,搭乘了车站到市区的客车。
13
班车很快将这对青年男女带往市内。在一处换乘点,韩旭带茂枝下了车。
“请告诉我,农校插班招生是真是假,我是一个心眼儿来张掖农校读书的?”
“农校招生实行两种形式。一是按中考分数线招录;一种是由各地区推荐招录,……先坐市内公交,到校详叙……。”
五路公交停靠在换乘点,韩旭拉着茂枝,上了市内公交。十来八分钟上下,农校站到了,一对青年男女,在张掖农校站下了车。步行了百八十米,到了校门口。韩旭告诉门卫:“这是从敦煌赶到张掖,插班读书的新同学”。
门卫看到由在校同学引领,没说什么,就放行,让他(她)俩人进入校园了。
西北地区彼俱威名的甘肃张掖农校,初俱规模,高楼林立,教学楼,学生宿舍楼,生活区,活动区,一 应俱全。韩旭带着茂枝,七弯八拐,最后走进了男生宿舍。四人一个房间,两张高低床,室内井然有序。在茂枝看来,折腾了一宿两天,总算有个家了。
开晚饭的钟声响了。韩旭到学生餐厅去打饭,这回端来的是盒饭,一盒大米饭,一份素菜,茂枝在韩旭的陪同下,俩人在宿舍共进晚餐。这就是最简单的学生餐,可在茂枝眼里,这就是一次具有特殊意义,最丰盛的晚餐。
作者简历:
刘志军,甘肃《敦煌赤子》撰稿人/生于1952年5月9曰/高中学历/
原服役于陆军第四十七军/步兵第一四零师/四一九团战士/曾以小说/散文等作品/发表于《人民日报》《解放军报》《陕西日报》《甘肃农民报》《农家女》上海《故事会》等报刊和杂志/以长篇小说《敦煌赤子》/刊登在都市头条,颇受热心读者的喜爱和好评/
作者联系电话:13309374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