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冤有义 蓝教社
文/梧闽
太武山原来的名叫太姥山,闽东宁德有,闽南更早点。据《漳州府志》记载"太武山,其上有太武夫人坛,前记谓闽中未有生人时,夫人拓土而居,因以名山。武一作姥,其说荒远。但列仙传称:皇太姥,闽人婺女之精,而闽越负海名山多名太姥者。"
古代太武山麓,居住的先民被后来汉人,称为''山哈''或''山客'',一直到了宋代,才出现畲族的名称。''畲''字本义是指采用落后的刀耕火种田地,在播种之前烧去草木,以灰为肥,这类田俗称畲田。
远古时代,中国南方各少数民族统称南蛮或蛮夷。《中华民族史》考证,当今的畲族与苗族、瑶族、黎族,同属南蛮族一支,他们有共同特征,一是共同敬奉高辛帝的附马"槃瓠"为始祖。二是族人以篮、雷、盘、钟为姓。三是妇女的发式、服饰,和口头流传民族史诗等民俗文化基本相同。目前全国的畲族人口约70万,近60%在福建。
远古的太武山土著居民"蛮獠''后代,可能去了台湾、吕宋或南洋呱唧呱唧岛国啥洲定居了。《中国通史》等史书记载"畲民椎髻跣足,随山散处,刀耕火种,采实猎毛,食尽一山则他徒'',如此游耕半猎不断迁徒,不用几百年,不走海路走陆路,早已到了广东广西、甚至越南云南、老挝缅甸等.那儿居民的前身可能才是太武山的先民。那么,现在隆教乡的畲族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据畲族中人口最多的蓝氏《玉种谱》记录,明确记录入漳一世祖蓝琛及其长子蓝元晦,系于元末明初''从江西迁居漳州府漳浦县辖镇海蓝教社''(今龙海市隆教乡),而后其子孙才逐步分居赤岭、湖西及华安县的官畲等地。可以非常明确肯定三点,现在的畲族不是唐朝开漳圣王陈元光平定的"啸乱蛮獠"后裔,也不是砍杀陈元光复仇的蓝奉高后人,那些原来蛮獠大部男的往广东以西逃亡,女的则多被男征官兵纳入洞房合婚,汉畲民族变做内亲外戚了,这便是事实。所以,现在的畲族是后来融入汉人征服开化后的闽南,与汉人陈元光带来的五十八姓无历史冤仇瓜噶的。隆教乡的古代正名''蓝教社"才是正确的,以讹传讹弄久变真的似乎!
所以,闽南汉族,一半血统是畲族,最古老的生生不息"玄牝之门''就在太姥娘娘身上,崇拜吧!
以后去隆教畲族乡旅游,应该带有对姥姥舅舅的亲缘情,去吧!
作者简介:
郑亚水,笔名梧闽,出生于漳州东郊梧桥村,毕业于漳州农机校和厦门大学政治学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先后由漳州市图书馆出版《秋水白云》《西方国际政治研究》、作家出版社出版《白云深处》、海风出版社出版《月泊龙江》等书籍。2001年中国东欧经济研究会授其《企业文化一一现代企业的灵魂》''优秀社科论文一等奖'',并入选《中国改革发展论文集》(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9年11月,该论文被清华大学收录《n<1知网空间》智库咨文;《中国作家书法家代表作全集》(中国文化出版社)副主编。
作品《<兰亭序>拾遗》一文于2010年9月入选《中国散文家代表作集》(作家出版社),并荣获2010年度中国散文学会“中国当代散文奖”;2021年8月,作品《说好的父亲》荣获“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2022年2月,作品《说好的父亲》入编《中国作家书法家代表作全集》并被评为“特等奖”;2022年4月,《过故人庄还有多少龙江颂》荣获第九届相约北京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2022年7月,《紫云岩 无住与不迁》荣获2022年最美中国当代诗歌散文赛“二等奖”;《禅意 太武凡木》荣获全国第八届新年新作征文“一等奖”;2022年11月,《空中并不是“无色”》荣获第二届“三亚杯”全国文学大赛 金奖;2023年3月,《走在后港古街》荣获第十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 一等奖、中国当代文艺家名作金榜集“特等奖”,并入编《中国当代文艺家名作金榜集》(2024年卷);《梦一回太武夫人》荣获第二届中国最美散文诗歌大奖赛一等奖;《一字圣手江山常在掌中看》入选《高中语文》古诗词必读讲解教材;《梦里百花 正盛开》荣获2024年“春光杯”当代生态文学大赛“一等奖”;2023年被中国散文网聘任为“中国散文网高级作家”;
40万字散文集《日出紫云》,正在编纂,拟退休后正式呈贡读者。谢谢亲的您,一路支持,鼓励,补台,纠错,参与……欢迎合作!全部选自全国文学大赛二等奖以上篇章,并从《北京头条》+《今日头条》500篇在线闽南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单篇有5万读者以上的[红榜]或[热点]文章中,再精选入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