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终南山是老子、燃灯古佛等道教和佛教人士的道场。具体地说,它在道教中是老子的道场,也是道教发祥地之一;在佛教中则是燃灯古佛的道场。
终南山又名太乙山、中南山等,位于陕西秦岭山脉中段,被誉为“仙都”、“洞天之冠”以及“天下第一福地”。这里不仅是尹喜结草为楼观星望气之地,更是老子传授经典《五千言》给尹喜的地方。
唐代的全真派祖师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等人也都曾在此隐居修道。此外,律宗的祖庭净业寺也坐落于终南山之中,使其成为了佛教的重要场所之一。

农历甲辰年三月初五,有幸与师父、师父之公子、师兄、师妹、一行五人前往终南山三清观,因师父与其公子兰州被弓道长特邀参加终南山传统文化协会成立、唐诗新唱文化雅集活动大会。荣幸之至,我与师兄、师妹陪同。早上八点一刻从川口出发,接近十二点之时抵达大峪口。
山下已经排满了参加活动的车,我们师徒五人都提着师父给道长的心意,开始顺着沙子石头路往上走,因为坡度陡和沙石滑,只能人工向上输送此次活动所有用的材料,包括我们的礼物,因为都是第一次来,不知道路程远近,山里没有信号,只能在没有答案中起步。
因为每个人手里都有东西,也只在停下来休息的时候,才可以欣赏一下周围的山,观察一下身边的植物。因为去年尾椎受伤的原因,一遇上爬坡,上楼梯对于我来说就是致命的高度,腿就像两根面条,使不上一点力气。一开始登山,就与他们拉开了十米,随后就是二十米三十米更远的距离。

师兄看着我的情况就直接把我提的最轻的茶叶接走,即使这样,我也依然赶不上他们的速度,总是在他们休整、挥汗如雨的时候,我还在慢慢的爬行中。但是绵延的山脉还是给了我入画的疼怜,左侧一张沉思的石头脸,像极了严肃的父亲,在那里鼓励我,激励我前行,他用沉默关注着我,继续攀登,像极了师父、师兄的照顾。
右侧的葫芦样的石头,也用它天然的眼睛注视着我们这些前来拜访的道友,她就像慈祥的母亲敞开怀抱,在等着游历四方的孩子回家。山间云里雾里,仙气缭绕,耳边鸟语花香,吹过来的所有的风,都像极了母亲的手,替你擦去了所有的汗水。
一个小时的时间,我们终于从大路抵达翠华宫。弓道长热情接待我们一行赶快去餐厅午餐,有馍有面有辣椒,围坐在大山的怀抱里,品山泉甘露,听山鸟在枝头鸣叫,山风清新、山花环绕,花香沁脾入肺,一群仙风道骨的道友在身边走动,怎一个陶醉了得?

餐后,在道长那里品茶,仅仅歇了一盏茶的功夫,就要匆匆赶路,前往活动演出的地方。短暂的平路尽头,全是石头铺的台阶。一条青龙型的山卧在那里,能感到湿润、潮潮的气息。我因为还没有缓过来劲,我的小师妹拉起我又走了近一个小时,因为我要缓劲的时间就占了一半。云一直遮在上面,就像仙姑的扇子,所以感觉不到热。
师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将我拽到山顶。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草堂,就展现在眼前。草甸子、木桌、青一色的茶壶、蜡台、小吃糕点、紫色水果、音响器材、一个洁白的平布搭的帐篷,里边写着一副趣联,只不过因为离得远,看不清楚完整的内容。
莅临的道友们都盘腿而坐,观摩的人都依山傍水,顺着山势台阶式立在草丛中,白衣绿草,仙衣飘飘,煞是养眼。即将出境演出的长笛短萧的演出者,在阳光下别开生面。我们好像建安七子,又似竹林七贤,恍惚回到了魏晋时代,在与古人对话,与庄子一起逍遥游,陶冶性情。

在大道长和弓道长发表祝贺词之后,主持人安排合影留念,接下来就是古弦乐器,汉服古韵、焚香抚琴、观音听茶、书画歌舞、茶道插花、众人吟诵、“人面桃花”的情景还原等节目助兴演出。因为有与央视有合作的纪录片导演参与拍摄制作,同时还有终南山一带自媒体人共同参与直播,现场有近百人的道友嘉宾。
正当节目即将风采异呈之时,过路雷放着鞭炮震耳欲聋,过路云紧随而来,噼里啪啦毫不客气就砸向我们,无奈之际,我们只好撤离现场,迅速下山。因为沾染了雨,草和石头更滑。师父的公子兰州,一直扶着我,拉着我,陪在我身边,不离左右,将我安全护送至翠花宫才松手。
在师父与道长品茶论道之后,当师父提及我的骨伤时,弓道长特意给我们送了他自己秘方泡制的跌打损伤外用药,特别嘱咐让先抹两遍,抹第三遍用保鲜膜包起来。再三叮咛,一定要贴上标签,千万不敢内服。

风调雨顺之后,师父与我们一行五人跟弓道长辞行。沙石路因为山雨的普洒,干静清爽,下山的速度就提高了很多,赶在天黑之前,我们就已经开车出了山沟。师父就让兰州赶快导航找地方,让我们吃晚餐,别饿着大家。
于是,就在长安区一个叫三里镇的餐馆,要了烤肉和泡馍。配着栀子花茶水,肉饱馍足之后,先送师兄回西安。八点一刻时雨就大起来,这个时间点跟早上出发的时间点吻合,冥冥之中画了一个圆。
因为雨,夜色很深,分不清路上的水和窝子,让我们的车还差一点掉到泥坑里,幸亏兰州车技好,反应快,及时调整方向,让我们的车像千里马一样,弹跳而出,有惊无险,赶回铜川的时候,雨还没有停歇的意思。无形间,天地都在加持我们的道行,预示着我们的财运都会越来越旺。

楚丰华
2024.4.13
子夜
作者楚丰华原名楚凤琴.祖籍河南许昌人士,67年出生于铜川焦坪,大学学历,供职于市铝箔厂,现已退休居住在老区。作者自幼喜欢耕读于文字,曾有文稿在多家报刊、网络平台发表。希望在更多的文苑结识更多的文友,以便相互交流、提高,把更好的作品分享给更多的读者。
联系方式:199091955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