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黄歇村
文/姜丽娜
走进黄歇村,初来乍到,欣喜万分。
相传是唐王李世民东征路过的小山村,因在此歇息而取名皇歇村,后改名为黄歇村。位于彩石街道,四面环山,它像聚宝盆似的藏在山坳里。潺潺流淌的一眼泉,也沾上皇家封号称为黄歇泉。据说天气无论多旱,常年不缺水,造福一方人。
古老的石巷,石板路蜿蜒曲折,两旁是错落有致的石屋,仿佛在诉说着黄歇村过去的故事。宽阔的进山路两侧繁花似锦,紫荆花密密匝匝挂满枝头,寓意着紫气东来,心情瞬间满格。映入眼帘的是用石头堆砌的墙,原以为是吸引游客设计所为,跟村委会谢书记闲聊得知这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就有的原始模样,堪称历史文化墙也不为过,细观墙上的石头与众不同,石纹是一层层像鱼籽似的嵌入其中,原来这就是名声在外的鱼子石,惊叹大自然的神奇造物,抚摸着古石墙,百感交集,背靠这大山的“孩子”使我身心感到踏实,与其拍照合影,留存独一无二的美景。


我们姐妹三人沿路上行,路边的野花向我们招手示意,我们也蹲下身来与它互动,毫不客气地将它占为已有。苦菜、荠菜、蒲公英、野韭菜、枸杞芽等遍地都是,不一会儿,我们手中提袋已满,挖着野菜唱着歌,别提有高兴了。正嗅着扑鼻而来的香味寻找着什么,忽闻有人回应,低头走近一看,在山路下边有位大叔正在翻地,他手指斜后方的山腰处说:“往前走不远树上挂着石佛殿造像的铜牌,那四周有不少果树,正是盛花期,一刮风香气四溢,四邻五村都能闻得到。你们往前走上去看看吧,石佛殿造像还是不可移动文物呢。”谢过大叔有心指路,我们沿山拾阶而上,只看到了树上挂的铜牌,没看到石佛殿,以往看到的佛殿雄伟而华丽,有精美的石雕、木雕和金箔工艺,还有精美的壁画。当我扶树走下山坡路,看到的却是在岩石下面有个石板小房子,东西长不足两米,南北宽约一米左右,高约半米,低头俯看中间立着没有门的一个木框,门的左右嵌入两个“田”字石窗,门框上方拉着一条的铁丝,有块红色布帘推拉到了门的左侧,我探头往里面望去,有三尊金身佛像赤足盘腿正坐,面部丰满圆润,双目微闭,眼神慈祥而深邃,嘴角微微上扬,透出一丝神秘的微笑,神态自若,仿佛能洞察世间万物的奥秘。栩栩如生的佛像,仿佛在注视着每一位前来参拜的人,门口有香客跪拜留下的贡品和烧过的香,我也双手合十,为黄歇村民祈祷风调雨顺,幸福安康。在石佛殿右侧立着一块碑,上面清晰可见刻着同治四年石佛殿碑记,相邻还有一块皇歇村重修佛爷庙的捐款人功德石碑,可见村民对此文物的保护意识有多强,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拜别石佛,沿着山路绕过村委会向西来到了黄歇泉。它位于黄歇村西的山坳中,泉口外修有半米来高的红砖井栏。井栏下为方形泉池,长5米,宽1.7米,村委会谢书记介绍说,泉水常年不竭,出水旺盛,曾长期是村民的主要饮用水源。过去黄歇泉不仅供给本村的村民饮用,附近几个村子缺水时也到此泉来取水。为了方便村民取水,20世纪50年代大搞农田水利建设时,在此泉附近建了平台及拱门。而现在,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平台和拱门已经做了保护性填埋,将来也可挖掘和修复。在黄歇泉附近向上不远处就是朱家峪北坡石崖下的小湾子泉,泉水自岩石中渗流而出,村民用自然石稍加圈围,形成一湾泉流,泉池不规则,大致呈半圆形,本地村民因而俗称为“小湾子泉”。我们姐妹三人围坐在小湾子泉边,山泉水清澈见底,时缓时急从岩石缝隙流淌下来,激起一小串的气泡,晶莹的泉水,叮咚作响,恰似一曲美妙动听的琴音。伸手捧起品尝一口清甜的泉水,它细腻而清新,让人身心愉悦,享受着源自天然、纯净无暇的味道,感受到神奇魅力,这是大自然的恩赐。我把双手伸入泉水,与它握手,感触它的柔美,撩起泉水抛出水面,泛起微微的涟漪,在阳光的照射下,像一条银龙翻滚着跳跃出水,诉说着历史,令我有了无边的遐想。

黄歇村不仅山美庙灵、泉水甘甜、果树飘香、青菜满坡,而且人才辈出。当谢书记说起村里的大学生时,脸上洋溢着骄傲的笑,他说:“我们这个小山村八十户,共二百余人,走出了四名博士、研究生、大学生,还有出国留学生。”我们听后也很惊讶,近几年,每年出生人口少,之前一室两级的现象普遍存在,孩子越来越少,一室三个年级也常见,直到全校只有一名学生,最终合并到宅科小学,这是邻村的学校,要步行六里地大约半小时的路程。原有的村小学已拆除。时光匆匆流逝,当走出大山的骄子们,回想起小时候的那座石屋小学,承载着无数欢声笑语和温暖回忆的乡愁,是否能唤起他们回归山坳的勇气,传递正能量,用善良照亮他人的道路呢?当问起这些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去向时,谢书记脸上的笑容有些僵硬,他有些颤抖的手端起水杯凑到嘴边又放下,强颜欢笑地说:“当今社会发展快,形势好,他们好不容易上大学走出了大山,谁还愿意回这个穷山沟啊,有本事的连父母也带出去了,全村目前不足五十人,都是老人在家,女老的带出去帮忙看孩子,男老的就留在家,守着那两亩三分地了。”我放下手中的笔,慢慢抬起头,看向谢书记,他慈善而爬满岁月痕迹的脸上,从皱折里挤出一丝微笑,有两颗晶莹的东西在眼睛里打转,他迅速用粗糙的手指左右一扫,深吸一口气接着说:“在城里好啊,住着漂亮的楼房,屋里装修的富丽堂皇的,上茅房也不用出门了,就是下雨天,鞋子上也沾不上泥土,怪不得年轻人都愿意往外跑呢,哈哈哈!”他这笑声里包含着多少无奈和心酸啊!
济南周三读书会组织龙年春季走进大自然,到皇帝歇息的古村落触发写作灵感。村有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还遇到摄影协会的摄影师来黄歇村拍照宣传,各显其能。我们忘不了黄歇村的鱼子石街巷,忘不了黄歇泉。全体村民张开双臂欢迎四面八方的朋友走进古老的小山村,讲讲石头之歌和古老的传说,让我们携手共同描绘黄歇村新的宏图。

花开满枝头,鸟儿展翅高歌,古巷、石屋、老泉、石佛、鱼子石等都是黄歇村的主角,保留着原生态的风貌,演绎着各自的故事。我们一起体验皇帝在此歇息的足迹,从不同角度观察这个小山村,探索山的那边……

【作者简介】姜丽娜,笔名:鲁青,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会员、济南市历城区作家协会会员、济南市历城区稼轩文化交流协会会员、济南周三读书会会员、张炜读书会会员、山东金融文学创作员、驭风者诗社会员。倾情于散文、诗歌,作品散见于部分报刊书籍、网络媒体平台,捷报频传,屡获殊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