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贵州作家刘应举老师的佳作《晨间寄语345》「飘舞的剑」(5795辑)

晨间寄语
我相信时代进步的日新月异,更有嗅到时代信息不可逆转的落后感,还有行在时代风貌里被社会淘汰的不尽情理,无论农村与城市,新兴事物随时都会让你眼花缭乱,长江后浪推前浪,你不承认不行,一代更比一代强。
最近在农村转了几圈,我自觉又回到了原点。从一个不起眼的餐饮习俗,已是给人耳目一新。在城镇,红白喜事,找个饭店订上30桌20桌,客人到位,谈天说地,热热闹闹后,把账一结,一堂“事”过去,过去了,无非下次谁又到这家饭店来,随不完的分子,走不完的人情。
农村则有不一样,不是走走了事,邻里乡亲,要起起落落,一家有,大家站上前来,众人拾柴火焰高,在一件事情的有始有终里,找到自身的归宿。潜台词里,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情,未来自己的事情,别人也会当成自己的事来做。单家独户,你敢说万事不求人,可能你也就把自己门前的路堵死了,莫说别人与你礼尚往来,可以说你在当地生存都困难,这是铁律,谁也不会轻意逾越。所以有的已出门打工在外,也要千里赶来,帮完又走。一位68年入伍的老兵哥告诉,钱是挣不完的,寨邻隔壁,把人得罪了,再不会有人理你。他儿子媳妇从福建回来,哪怕洗碗倒茶也要有人做,无愧乡亲,心安理得。
待客之道,锅碗瓢盆,饭店有的,这里一样不少,大不了院坝里多摆几桌。从厨房出菜,到撤碟洗刷,各就各位,一条龙服务,管事的绝对权威,很多繁絮,已是约定俗成,模式相同,族群界守,其乐融融。
有些操作,出乎意料,但却省时省力,事半功倍。小水井里水抽来大罐蓄存,一个可随时挪动的小型锅炉,热水蒸汽,接棵管子在木工板的孔上,蒸饭蒸菜保热,便利到家了。他们告诉我,一天烧不到百来十斤煤,但派上大用场。从餐桌厨具,村里公用个人拥有相结合,从师傅跑堂采买,一应俱全,有些得当,饭店尚欠。因为那里是被动的吃席,而这里,讲的是村规民情互助。几位老友坐在那里,深感自愧不如,也插不上嘴。叹曰:“落伍了!”“向年轻人学习!”是的,我们看他们时,乳臭未干,待得我等看他们时,已随时代前倾。看不出他们的骄傲,却蕴含着技术、信息、机械、以及智慧的包罗,还有潜心学习的思维…。他们在信手拈来中,好似轻描淡写,我们在观摩里找到了欣慰。现实是,现代年轻人上演的精细,我们不仅是观众,还应鼓掌为之呵彩,这才是时代发展的规律[OK][玫瑰][抱拳]。
新的一天,早安!
2024.4.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