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天已来许久,南疆的木棉花也渐渐凋零。这花开花落之间,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流转和生命的无常。在这个时刻,我更加深切地思念着我的战友——保良兄弟。
保良,你是我的生死兄弟,这个称呼背后有着我们特殊的缘分。那是1978年12月18日,我们俩同一年、同一月、同一日,为了共同的梦想和抱负,一同踏上了军旅之路。我们虽然来自相邻的村庄,但此前并不相识。是祖国的召唤和我们的志向让我们相聚在33744部队61分队,也就是43军128师383团三营机枪连。从那时起,我们的命运紧密相连,共同肩负起保家卫国的重任。
记得我们初到广西前线时,战争的阴云已经笼罩在头顶。作为新兵,我们只经过了十几天的训练,就不得不面对残酷的战场。我们学习了射击、投弹、战术、队列等技能,还掌握了越语和俄语,以备不时之需。在战前训练中,部队的教育让我们深刻理解了作为战士的使命和责任。我们立志要勇敢杀敌、立功报国、为家乡和亲人争光。
在紧张的训练之余,我们俩逐渐熟悉起来。你虽然内向、不善言辞,但你的坚毅、勤劳、吃苦和善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向我诉说了你的家庭情况,我也向你坦露了我的心声。我们彼此理解、相互扶持,在共同的经历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我们时常一起思念着远方的家乡和亲人,更加珍惜彼此间的情谊。
1979年2月,自卫还击战打响了。我们并肩作战,共同经历了炮火和硝烟的洗礼。在战场上,我们面临着敌人的炮弹、地雷、冷枪和特工偷袭等种种危险。然而,我们从未退缩,始终坚守阵地、服从命令、勇往直前。我们身边的战友不断有人负伤、牺牲,但我们从未动摇过为祖国、为人民献身的信念。
我永远忘不了在穿插飞坡山前期的那个短暂时刻。我们彼此许下承诺:无论生死,都要相互照看。你说:“哥,如果我不行了,你也不能把我扔在这里,不管。”然而,残酷的战场却让我们这个誓言成为了永别。撤回祖国时,我在连队集中点名时发现你并未归来。后来我才得知,你为了祖国的利益英勇牺牲,而你的遗体却未能带回祖国,遗留在异国的深山野林。这是我心中永远的痛和遗憾。
多年来,我一直无法释怀你的离去。我四处奔波,从北到南、从东到西,试图寻找你的踪迹,希望能够把你带回家乡。我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你的情况,希望能够找到你的遗体并让你入土为安。然而,至今你仍然躺在异国的山沟里,这让我心如刀绞、悲痛万分。
现在,我已经是65岁的老人了。每年清明前后,我都会来到广西宁明县烈士陵园看你的衣冠冢。我给你点上香烟、烧上柱香、敬上杯酒,与你拉拉家常、说说心里话。然而,今年我却因为老母亲的病重而未能前往看望你。四月初,当我准备再次去看你时,又遭遇了恶劣的天气条件而未能成行。这让我感到非常内疚和遗憾。
保良兄弟,我对不起你!我没有能够履行我们当初的承诺,没有能够把你带回家乡。但请相信我,无论我身在何处、无论我身体如何,我都会尽我所能去寻找你、去看望你。我会把我的心愿和想法告诉你,让你知道我一直都在思念着你、牵挂着你。
等着我,兄弟!等着我战友!我一定会去看你的!我一定会把我的心愿和想法去给你好好的说一说、聊一聊。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够再次相聚在故乡的土地上,共同回忆那些峥嵘岁月、畅谈人生百态。
哥,益民2024年4月12日
作者简介
孙学江(曾用笔名与昵称:樵夫、浩然、稼祥、东方、山东冠县孙学江等!)1983年10月入伍服役,1985年11月参加对越防御作战,1987年4月退出战场,1989年4月退出现役。
人生感悟:“岁月碾压欲成泥,成形煅烧方成器。生活沉淀一杯酒,完美无瑕做传奇。”
我是诗人,但我却没有诗人的基因;我不是诗人,我又总想用诗的形式表达完美,记录生活。时日久了才知道,“大道至简,诸法自然,与时俱进,因果相传。”种下大豆不会收玉米。所谓古时候女人裹小脚,成吉思汗的赏罚略地,都是利用人类的欲望洗脑就范,成就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做为人类社会的个体人来说,几十年后都是黄土一捧,或随人类社会青史留名,或随光阴岁月默默无闻。所以,只有时代英雄,没有英雄时代。
在这里有个观点说一下:也就是人们经常所说的鸡蛋从内部打破是生命;从外部打破是食物,但结果却截然不同,一个是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一个是旧事物的灭亡和嫁衣,道理都知道,但细思的人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