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的幽静是把扇子,吹去我身上的浮尘与内心的浮躁;水的潺潺是双纤纤细手,拨弄我凌乱的发丝与内心的琴。我们总是在高楼林立的方寸天地中扮演着一个个平凡的角色,却未曾不向往山之巅,一览尘世的盛况。车水马龙的喧躁使我苦恼,而山水,未曾不是那一味良药。
我向往山间的清幽,使我忘却尘世的烦恼,让我身临佳境,感受树着的威耸,水的灵动,草的清香,花的艳丽,鸟的欢叫,感受“万籁此都寂”。
我记忆最深的山水之旅,便是去到了红河谷,一切的一切,让我流连忘返,回忆起来,一股善柔的记忆便涌上心头。
在山脚之下便可以看到山上的朦朦的雾,让我对这座大山的初次相见就添上别一番风味。山脚下,可以看到些许的涓涓细流从山巅流下,山泉所流过之处,不曾有过荒芜;细水的奔流,给周围营造出盎然的生机,一片片绿草给人以生命力量所带来的安祥与震憾;涓涓细流,以流波构造出一幅生命的蓝图!
“汩余若将不及曰,恐年岁之不吾”与“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从很久远之前直到当今,无数圣贤都曾发出过对“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的感慨。而在幽山之间,我唯独没有了“时间”的概念,周围的一切让我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所至之次数不过略几;说陌生,我又未曾不千万次在梦中见过这般光景......山的腰间,有着层层盘旋着的楼梯,而有些地方,却是被"足章"的“书写”出的泥土路。从山脚下出发,沿着楼梯向上攀爬,我曾中途多次停步,并不因我的劳累,只是我想在仙境中驻足片刻。山中最不缺乏便是林立的高树,我才疏学浅,未能对这些我目光所及的合抱之木叫上名来,只得在树之下感受花草的绵绵与泥土的芬芳。山腰未曾有山脚的震撼与山顶的盛宴,留之予与我的,唯有一值得品味的僻静。
山腰同样有着细流,那些山泉由山顶出发,几经辗转,终于流到了山脚,流向了喧闹、繁华的都市,流向了我来时的地方。而那溪径,是山泉奔跑着留下的足迹。腰间的林木粗壮而有力,直挺地生长,抬头望去,我看不见烈日,唯有冲破天际的枝叶,彰显着生命的雄壮。我们从山腰再向上出发时,才走了不过四五分钟,山间便下起了朦朦细雨。暂别了太阳,山雨的到来给我的游行倒带来了别样的风趣。
山间的细雨下着,木头制成的台阶颜色变得有了些深厚,而阶上的苔藓,若隐若现,仿佛在探头,打量着我这个“不速之客";细雨的到来,定随着迷雾的陪伴,再抬头向前方看去,不见当时的明朗行道,只留下眼前的“曲径通幽处”。雨点滴落在身上,我不慌不忙地打起了伞,没再往前,只是拍下了那幅"万赖此都寂"的照片,如今还仍存在我于我的锁屏壁纸,再低头看去,雨的洗礼拂去了万物身上的尘埃。这一次,我看清了合抱之木那露在地面上的错落有致的根系;看清了脚下绿草的勃勃生机,它们一个个的都好似伸长了身子,吮吸着大自然馈赠的甘露。
山里的雨不像城市里的雨那般冗长,山间之雨来也匆匆去也匆匆。雨停了之后,我没再停歇,便又踏上了旅途。
再往上走,便到了山巅,令人神往的圣地!
登上山顶,头上盘旋着各种各样的奇鸟,仿佛是苍天对我这个"攀登者"成功莅临山巅的加冕。山巅以它的雄威给予了我一场视觉的盛宴:山顶上,有着零落的树交错在石群的两侧,石群间流露出轻柔的山泉,嘀嗒击打着石头,是山林给予我独特的悦音。往下看去,是一座城市的出现与周围的麦田相印成章。我欣赏着这幅最伟大的作品,这盛宴,给我所从未目睹过的震撼。那日,我在山巅驻足了很久,直到熔金的夕阳落在我脸上,为我指明回家的方向......
时间的飞逝,生活的压力,路途的漫长,事业的艰辛,在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总是在选择与被选择之间徘徊,在淘汰与被淘汰中生存,以至于一切的一切,给我们带来了无数的"不治之症"。那么,去看看山巅的盛况吧,去感受山腰的僻幽,去拥抱山脚的盎然。山水之景,又未尝不是一剂良药,感受这"万籁此都寂",又未曾不是一种享受......
就在山之巅,落日熔金,沉旧的记忆随风儿吹向远方,我甩掉了一些年轻,看四季交替,也许脚步够轻,时间的刃口,也并不那么锋利......
人生苦短,我终在山水之间,找到了我自己的答案......
( 指导老师:张引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