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遇事斤斤计较,那么在生活中就会处处碰壁,烦恼也会越来越多
世出世事,莫不成于慈忍,败于忿躁。故君子以慈育德,以忍养情。(蕅益大师语)
德育,天地万物皆归我春风和气之中;情养,乖戾妖孽皆消于光天化日之下;然后以之自成,则为净满自尊;以之成物,则为慈力悲仰。仅一念瞋起,百万不过积恚所招;世局土崩,皆无远虑所致;士生斯世,宜如何努力以障狂澜也。

台湾一位不知名的禅师住在深山简陋的茅屋修行,有一天散步归来,发现自己的茅屋遭到小偷的光顾。
当找不到任何财物的小偷失望地离开时,却在门口遇见了禅师。原来禅师怕惊动小偷,一直站在门口等待,而且早就把自己的外衣脱下拿在手中。
小偷回头看见禅师,正感到惊愕时,禅师却宽容地说:“你走了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归呀!夜深天寒,你就带上这件衣服走吧!”说完,把衣服披到了小偷的身上。小偷不知所措,惭愧地低着头悄悄溜走了。
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渐渐消失在茫茫的夜幕深处,不禁慨叹道:“唉,可怜的人,如此黑暗的夜晚,山路又是那样的崎岖难行,但愿我能送给他一轮明月,在照亮他心灵的同时,也照亮他下山的路就好了。”
第二天,当禅师从松涛鸟语的喧闹中醒来时,却惊讶地发现他送给小偷的那件外衣,已整整齐齐地叠好放回到茅屋的门口。老禅师的宽容,最终使小偷良心发现,归于正途。

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因为慈忍而成就,因为愤愤而失败的。所以君子都是用仁慈来培养道德,用忍让来养育自己的情操。有了仁慈和忍让,所有的错误都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有一个年轻人,脾气非常不好,动不动就与人打架,因此,人们都很讨厌他。有一天,这个年轻人无意中游荡到了大德寺,正遇到清心禅师在讲佛法。
他听完之后对于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非常懊悔,决定痛改前非。他对清心禅师说:“师父,今后我再也不与别人打架斗口角了,即使人家把唾沫吐到我脸上,我也会忍耐着把它拭去,学会默默地承受!”
“就让唾沫自千吧,别去拂拭!”清心禅师轻声说道。
年轻人听完,又不解地问道:“如果拳头打过来,又该怎么办呢?
“一样呀!不要太在意!只不过一拳而已。”清心禅师微笑着答道。
这时,那个年轻人实在无法忍耐了,便举起拳头朝清心禅师的头打去,然后问道:“现在你感觉怎么样呢?”
清心禅师一点儿也没有生气,反而十分关切地说道:“我的头硬如石头,不过你的手倒可能被打痛了!”年轻人无言以对,似乎对禅师的言行有所领悟。
生活之中,大度包容的心不可缺少。如果气度狭小,遇事斤斤计较那么在生活中就会处处碰壁,烦恼也会越来越多。但如果能以实际行动来理解、宽容别人,那自己也会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包容。
(阿牛哥整理)

配图书法:李桂强
责编:文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