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词名篇与秦皇岛三百期(第十六期)
陶渊明追念夷齐三首
撰稿:学 贵
主播:月亮泉
陶渊明(365~427),东晋诗人。浔阳柴桑(今九江)人。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由于看破官场黑暗,“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去职归隐,终老不复出仕。长于诗文辞赋。其诗往往隐寓着对腐朽统治集团的憎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对太平社会的向往,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颇为精炼,为古代田园隐逸诗派的开创者。由于诗风迥异流俗,不为当时崇尚骈俪的诗坛重视,唐代以后影响越来越大。其诗不乏夷齐的身影,选录三首如下:
一、《读史述九章·夷齐》
二子让国,相将海隅。
天人革命,绝景穷居。
采薇高歌,慨想黄虞。
贞风凌俗,爰感懦夫。
大意是:
伯夷叔齐互让君位,相伴逃离至于海滨。
顺天应人武王伐纣,夷齐匿迹远居穷困。
采薇充饥悲哀高歌,慷慨思念黄帝虞舜。
贞廉之风超越世俗,感奋振动懦弱之人。
《读史述九章》,是读《史记》有感而作的一组咏史咏怀诗。其中《夷齐》是第一章,颂扬伯夷、叔齐坚贞超俗的品格,用以自比,表达心志。
二、《饮酒二十首·其二》
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
善恶苟不应,何事立空言。
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
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
大意是:
据说积善有善报,伯夷叔齐饿死在西山。
善恶如果不报应,为何还要立空言!
隐士荣启期家贫,行年九十,以绳索为衣带,鼓琴而歌,能安贫自乐;饥寒更甚于壮年。
不靠固守穷困的节操,声名百世怎能流传。
此诗是鞭笞社会的善恶不报、赏罚不明。
《饮酒二十首》并不是酒后遣兴之作,而是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批判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以酒寄意,用饱含忧愤的笔触,表达其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几仕几隐,实际做官不到三年,他的理想火花就这样在黑暗污浊的现实里稍纵即逝。他只得借“醉人”的语言,指责腐朽社会,揭露政治危机,鄙弃虚伪世俗。
三、《感士不遇赋》
赋属于半文半诗的独立文体。但考虑到这篇赋是借夷齐等志士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控诉古代社会正直善良而有才华之士不是被埋没就是遭到毁谤谗害,表达作者保持高尚道德与纯朴节操而远离尘俗之网的思想,故而摘录其中一段如下:
夷投老以长饥,
回早夭而又贫。
伤请车以备椁,
悲茹薇而殒身。
虽好学与行义,
何死生之苦辛!
疑报德之若兹,
惧斯言之虚陈。
何旷世之无才,
罕无路之不涩。
大意是:
夷齐到老挨饿,颜回早逝家境甚贫。
可忴其父请求孔子卖车以葬颜回,可悲夷齐食薇终丧其身。
虽然颜回好学夷齐行仁义,为何无论生死总是艰难长久苦辛!
如此报答恩德令人疑心恐怕天道无私之说实为空论。
哪里是世世代代没有贤才,只是因为条条道路皆被阻塞。

陶渊明是颇具夷齐等古贤情结、魏晋南北朝最有成就的诗人,是古代最杰出的大诗人之一。感而得句:
岂肯折腰求粟米,
辞官归隐喜躬耕。
田园诗派开山祖,
一扫流俗藻饰风。
*******************
名诗词关涉秦皇岛;秦皇岛人名诗词;名诗词写于秦皇岛——《诗词名篇与秦皇岛三百期》内容的基本架构。
撰稿:李学贵,秦皇岛市政协第八届至第十届委员会秘书长、党组成员。曾任秦皇岛碣石暨徐福研究会顾问。主编《秦皇岛市政协志》、《秦皇岛市政协文选》,结集诗词文《岁月如歌》,《人物/诗词与党史——庆党百岁百期》在京津冀头条专题连载,博得广大听众、读者青睐。

主播:王庆阳,网名:月亮泉。退休前曾任秦皇岛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卫生学校、华北煤炭医学院秦皇岛分院党委书记。个人专著《养正新论》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结集诗词文《岁月如歌》。热爱生活,喜欢用诗文记录身边的人和事。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朗诵委员会副主任,秦皇岛市朗诵艺术团秘书长。喜欢用朗诵,为多个平台主播,用声音倾情传递正能量。在河北省文研会举办的“红色记忆 百年风华”迎接建党一百周年朗诵活动中荣获“最美诵读者金奖”。 2023年荣获都市头条“先进工作者” 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