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给读书日
范恩民
题记:一种文化的启迪,获得一种信念,乃至信仰。
那些崇高而美好的书籍是茫茫人世中的一道阳光。引导着人们向真、向善、向美、向上。我想,我们感到最幸福的时光,应该是在宁静的校园内就读的日子吧!
帮助孩子们把人生的第一颗扣子扣好,这是塑造人文灵魂的启点。人之初,性本善。中学生朋友当读名著、名人传记与励志文章,以汲心灵之渴。活着的每一天都是读书日。
读书可以重建我们的文化。校园内文化气息浓厚,图书室人山人海,阅览室济济一堂,教室内书声琅琅,演讲台上名师慷慨激昂,台下学子一片掌声。据说中学阶段读的书会成为骨骼,化为血脉。
目前,“全民阅读”已成共识,无论朝野皆乐此不疲。这让我们对这个社会的精神走向充满更多期待。无论“阳光”“高贵”与“幸福”阅读,重铸校园文化的辉煌,皆可把中国精神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禅宗六祖慧能在«坛经»里说:“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从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而“我心有佛佛即我”,可“我心向佛佛弃我”,则“我心无佛佛敬我”……佛心如水。依拙见,学佛应如是,可得智慧与清凉,胜过百个鸿儒。
读书无非为了写作,故读书笔记必备之,好句子俯拾皆是,当铭心刻骨。久读则有语感,可助阅读理解。亦有写作速成之法,如河北石家庄“小天鹅”函授,其教材含写作技巧不可不读。可如今,中学生遇到作文题目“英雄”写项羽,“楷模”写雷锋,“智者”写老子,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人生苦短,当择而读之。先粗读一遍,然后挑精彩章节细读,大而化之。中学生鉴别能力稍差,可按自己的喜好亦可读老师推荐的作品,其实不可全读只可读其一,如当下流行的余秋雨最新文集«极致美学»。虽尚嫌深奥亦不妨一读,有些道理慢慢感悟即可。
只有站在一个高度你才能超越别人,只有保持相当的热度你才能超越自己。生活中处处是无字之书,如媒体亦如口语皆可入文。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无非一雅一俗,雅非寡俗非庸,只要我们的精神不颓废,哪怕切入一个微小的角度,亦可俯仰成章。
在此告诫读者:目前市场上的作文选或百科或素材越出越厚,而中学生当将厚书读薄,倘有人云亦云之处舍而弃之,若有佳作则过目成诵,若有精彩片段记而录之,反复揣摩其用意及遣词造句以及写作手法,若自己写则如何,反复比较。依拙见,目前图书市场泥沙俱下缺乏适合中学生读的力作,即使报刊亦一团雾气,令人不知所云。(本人喜读传记如«李白传»《陶渊明传》《纳兰性德传》《白居易传》《季羡林传》等案头堆积如山。)
“文化寻根”这是大师余秋雨先生文集的用意,可三思之。哪怕囊中羞涩亦应购之一读再读,可受益终生。
后记:4月23日读书日,有感而作。还是那句老话“事事留心皆学问”,座右铭当如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