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贵州作家刘应举老师的佳作《晨间寄语343》「飘舞的剑」(5777辑)

晨间寄语
有些话题说了一遍又一遍,本已觉得枯燥,然而,人的生存生活不就是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吗?与昨日早餐晚饭一样,一顿不吃可以,不想重复,天天不吃,也就没有人了,也就失去了生存生活的价值和意义,所谓努力和奋斗全是白搭。
不是越来越多的人关心老年问题,而是人到了一定的年纪,自己会去关心老年后的问题。想,是顺理成章,不想,则属于一种虚伪,嘴上不说,心里还是犯嘀咕的。昨日转发了一个视频,“92岁老人过马路不慎摔倒,路人毫不犹豫上前帮忙”。画面中,一年轻女子骑摩托带着儿子正好路遇看到,立即上前帮扶,在其他人的协助下,老人得警车送走。隔着车窗玻璃,老人挥手致谢,埸景感人,耐人寻味。
一、年轻女子的善举,毫无疑问地给儿子作了一个典型的言传身教。未来的现实社会一定会有错综复杂,但是孩子的人生课堂有这样的妈妈当先导,当善良和无助摆在面前时,孩子脑海里的影像一定是妈妈的善良,相信孩子会以此为支撑,去帮助往后遇到的无助。爱,会更无私,善,会延伸。
二、以点带面,人性优越品质的闪光,世间还是好人多。所谓碰瓷和阴暗不过是角落里的垃圾,法律层面讲的是举证,一件光明磊落的事情,在光天化日之下,无论如何总能证明它的清亮。老百姓说,“死人旁边有活鬼”。湖南老师打学生事件暴露无遗,“大路不平旁人铲”,邪不压正,“雷锋精神”一定能够弘扬光大。
三、从另一侧面警示人的能力极限。去年我在一处早餐时,遇到两老姐弟从东北来贵州旅游,80多岁、90多岁,看起来健朗,且精神矍铄,但仍有子女跟随。旅行社也有专门要求,因为身体和年纪的原因,老人出行的风险很大。视频画面中,92岁老人仅在下一级阶梯的瞬间倒下,假如头着地,后果就不堪设想了。我时常看到有些老人上下车时颤颤巍巍的,十分危险。结论是,我们多属响应计划生育政策的一代,子女少,末了体力不支时,尽量减少外出,稍有不慎出了问题,可怜的是自己,所以一定要记得保护好自己。
前不久写了到医院的见闻,一天中就看到两位因摔倒抬离抢救室“去”了的。
警示和提醒是好事,防微杜渐,自己少吃点亏[OK][抱拳][爱心][玫瑰]。
新的一天,早安!
2024.4.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