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一座英雄城——丹东(游记)
徐新林 吉林

走进丹东,闲庭信步鸭绿江畔,滚滚滔滔的江水霎时间,让我的心掀起澎湃的波澜。
曾几何时,水波不惊的鸭绿江,搅动着世界的格局。为了捍卫国家尊严,发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壮举。
倚偎栏杆,放眼远眺,委婉缠绵的鸭绿江,在并不开阔的两山之间,将本来向南流淌的江水,忽而转头向北,让这千米江道绕了偌大一个湾后,再转头向南。缠绵的尽情展示她的妩媚和美丽,之后,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她眷恋的江岸。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丹东,大街小巷,游园卖场,随处都可以听到这美妙的旋律。
这座英雄的城市,激情浩淼的鸭绿江畔,洒一路波光灵动,流一路稻谷飘香,秀一路群峰峥嵘,传一路古韵余芳。乡音悠扬,鸟鹊啼鸣,游艇破浪,渔歌互答。你看那神龟峰、将军峰、望江楼,还有那小漓江,许多壮丽神奇的天然景观,让我感慨与向往。随着观光车的视角变换,一路的山光水色尽收眼帘了。

(一)断桥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当我来到丹东断桥前,这首歌不断的在我脑海中播放。正是因为这首歌,我才知道,你行进着的名字是不惧时间打磨的;你前仆后继的涛声,还在敲打长长的堤岸和变换的时光;军号激励的战士,一如你奔泻的步伐,整齐而壮烈。三千里江山,还沉睡着荷枪实弹的热血儿男;滚滚的一江春水,也要荡起那无数的浪花,那是一张张曾经洒满泪水的脸,流淌鲜血的脸,洋溢青春的脸,布满皱纹的脸。
小的时候,当我看到《英雄儿女》、《上甘岭》、《打击侵略者》等电影,还有最近拍摄的《长津湖》,正是因为有许多故事发生那个年代,所以,我们必须紧握你起伏的名字——中国人民志愿军,并且,紧紧的贴在心间,我要用鸭绿江水涤荡今天的容颜,要用纵横千里的涟漪,描绘锦绣河山。
站在今天苍翠茂密的山岗,回望,那曾经走过的蹉跎岁月,那不止是沧桑,那不止是久远,那不止是向前,向前……那是一座时代的烙记,那是不可忘记的崛起的历史。
彳亍在鸭绿江断桥前,新潮起伏,仿佛穿越那硝烟弥漫的时空,领略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断桥的沧桑与历史厚重的交织在一起,使人深感岁月的无常和人类的渺小。
鸭绿江断桥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巨变,但它始终以其独特的风姿和魅力吸引着无数游人的目光。无论是春花秋月,还是冬雪夏阳,这里都有不同的美,等待着游人去追思,去缅怀,去传承。也正告那些破坏和平的无耻之徒,滚滚的鸭绿江水,会一直向前吞噬敢来侵犯的来犯之敌。同时,也会呈现岁月静默而壮美的画面,尽显历史的脉络。

(二)抗美援朝纪念馆
“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晴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作和声。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
步入抗馆,也就是丹东的抗美援朝纪念馆。迈着沉重的步伐,也不知爬了多少个台阶,也不知走了多长的缓坡,心里一直都在哼唱着这首沉甸甸的歌,无数次眼里噙着泪花,心里激起无限的敬仰之情,那是我心目中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呀!
迈入抗馆大门,随着人流一桢桢、一幕幕的看,没有那么多说教,全部用模型、实物、图片、油画等再现了每一场著名战役,志愿军艰苦生活场景,战地上的各式坑道,掩体,以及厨房送饭的战士,用扁担俘虏美国鬼子的故事等等。《 上甘岭战役》在我们这一代心中永志难忘。一颗苹果的故事激励了几代人。扁担活捉敌军的故事,在当时编成了舞台剧,在城市、在乡村、在学校、在工厂一场场上演,剧中有一个情节,由于当时美国鬼子不认识扁担,以为是什么新式武器呢,大出洋相的情节,以至后来一见到扁担就捧腹大笑!二层楼顶是平台,上空是个大球幕,直扣到底。立体地展现战争中的各种场景,生动极了!我拿着手机走了一圈,都录下来了,回家一放,嘿,整个一个战争大片!

(三)安东老街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看似一幅画,听像一首歌。人生境界真善美,这里已包括……”
在这人间四月天的日子,吟唱着《小城故事》,踏着春天的脚步来到了安东老街,这是一处丹东小城的一条美食街。
走进老街,就融入到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吵杂的叫卖声此起彼伏,有的为招揽生意表演着自家小吃的卖点;有的在忙着端茶倒水;有的在弹着吉他哼唱着朝鲜族歌曲……据导游介绍:“安东老街,是一条集吃、玩、赏于一体的百年老街,老街分内街和外街两部分,内街由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围起来的封闭小街,古色古香,很有行色,这里是西门,四个城门结构一样。”
说着笑着,我和俺娘来到一处“印度飞饼”的小店前,欣赏着店老板表演飞饼,在他的头顶,左三圈右三圈的来回飞舞,不大的功夫,一个小面团,就变成了一张又大又薄的面皮。老板娘赶忙问:“阿巴尼,喜欢吃菠萝味,还是香蕉味,还是葱花籽沫浇油的……”热情的夫妻小店,洋溢着浓浓的家的味道。
此时,一辆老式黄包车跑了过来,上面坐着一对童男童女,妈妈拿着一包吃的随后跟随,爸爸笑着在拍照录像,忙的不亦乐乎。
我也给俺娘拍了一段小视频发到朋友圈,得到上千人围观。有的人夸我孝顺,有的人夸我会生活,我也美滋滋地偷笑。
八十岁的俺娘吃了飞饼,起身又去浏览新疆大肉串了。十五块钱一大串了,美女老板在不停地吆喝。
“萨姆您,农牧,烟包药……”我生硬地说着朝族话“老板娘,你好漂亮呦!”来两串新疆大肉串,外加一碗南京夫子庙的臭豆腐,肉夹馍再来两份。
夜幕降临了,华灯初放,琳琅满目的小吃,随处可见,这里绝对是吃货的天堂。
吃完了美味,就去闲逛,等待晚上的朝鲜族歌舞表演。
老街虽然不大,但在街的中央部位有一处舞台,台下面备有许多长条的板凳,走累了,吃饱了,可以在此休息一下,等待演出开始。
“道拉基,道拉基,道拉基,白白的桔梗哟长满山野,只要挖出一两棵,就可以装满我的小菜筐,哎嘿哎嘿……”
演出开始了,一首阿里郎组合的《道拉基》伴随着音乐的旋律,优美的舞姿,缓缓地走上台来。还有节奏多变《苹果丰收》、《长鼓舞》。俺娘说:“这里的表演非常正规呀,还有报幕员呢,你看,演员们有唱有跳,表演非常卖力气。”嗯,我说“这里的表演是义务的。观赏是免费的,值得一看。”
演出结束了,十分精彩,让我们即享受了美食,又欣赏了歌舞,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
丹东,日新月异的丹东,我来了几次,每次的感触都不一样。风景优美了,街道亮化了,空气也清新了,丹东人更热情了。“海蛎子味儿”时常传入耳骨。其实,我还挺愿意听丹东话:“哎,那谁家小谁,最近身体咋样?“哎呀妈呀,别提了,前两天儿这卜棱盖(膝盖)又卡在马路牙子上了,这不才刚好的嘛!”
你千万别笑,这是丹东独特的“海蛎子味儿”,独特的方言!
一座英雄的城市,一段难忘奋进的历史,一段融入骨子里的情怀,这次来让我久久不能释怀。


(作者与母亲在丹东鸭绿江畔)
徐新林,笔名:风行水上。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诗词学会会员,《吉林名人》杂志特约记者;吉林市雪柳诗社理事,中国国际文化促进会吉林分会秘书长。酷爱文学,笔耕不辍,有多篇散文、随笔、游记、诗歌、小小说散见于媒体及刊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