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雾都山城】之九
英雄热血存浩气
红色三岩育精神
重庆,是一方充满红色记忆的英雄热土,它不但孕育了伟大的红岩精神,还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为了新中国的成立,这里的革命先辈们不畏牺牲,挺身而出,他们的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的理想信念、强大的人格力量和浩然的革命正气,绘就了共产党人鲜红的精神底色,是现实乃至今后开展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红色三岩”,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重庆的重要支撑。
“红色三岩”的【红岩】位于红岩村13号的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原名红岩嘴,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化龙桥附近的红岩村,北濒嘉陵江。红岩村因其地质成分主要为侏罗纪红色页岩而得名。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驻渝办事处设于红岩村,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红岩村的主要景点有八路军驻渝办事处大楼、红岩革命纪念馆、红岩村八路军重庆办事处等;
【虎头岩】是《新华日报》总馆旧址,它是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唯一公开出版发行的大型政治机关报的总部及印刷厂所在地;
【曾家岩】是中共中央南方局设在重庆城区的办公地点,南方局军事组、文化组、妇女组、外事组和党派组均设在这里。1938年邓颖超以周恩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名义租赁后,对外称“周公馆”,实际就是中共中央南方局部分机构所在地。这三处红色遗址均是重庆战时重要的中共组织所在地。
我们这一代人在小时候都会唱的一首歌是:“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这曲《红梅赞》,虽然旋律优美平和,但总是会唱得人热血澎湃的,这正是那代代相传的红岩精神感染了大家。
重庆这座英雄的城市,孕育出伟大的红岩精神。红岩精神到底是什么?它为何总是能给人以无穷的力量与希望? 那当然就是“红色三岩”的革命奋斗历程带给人们的精神力量,它会永远传承下去。这个“红色三岩”革命遗址群文物保护利用项目在2021年理所当然地荣获了第三届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
现在参观“红色三岩”革命遗迹更加方便。都市观光路线全程6.2公里,共50分钟车程。一共有四个站、四个景点,从红岩村到曾家岩,途径重庆天地和李子坝轻轨站。该线路的巴士全身运用了“革命红”来包装,在身侧与身后还装饰了红色三岩的图案。与其他巴士明显区别开来,在车内的小电视上,一直播放着红色革命相关信息,路途上可以边看边了解这段红色历史。
我从周公馆参观完出来后,沿着中山四路这条历史文化街区往前走,看到重庆市委、市政府还有市纪检监察机关、团市委都在这条街上,显然这里是政治中心。街区很干净也很肃静,与解放碑、洪崖洞、磁器口等景点和商业区的热闹喧嚣有明显区别。我还顺路参观了西南大学美术学院与王琦美术馆共同举办的美术展览,可谓收获丰腴。

作者简介:张家祥,笔名祥云,网名祥云笼罩。诗人、作家。曾是大型国企机关干部,职业经理人。工商硕士学历,毕业于哈尔滨理工大学在职研究生,教授级高级政工师。现为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黑龙江省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人作家网认证会员,中国登山协会户外指导员,黑龙江省登山协会裁判,鹤岗市户外登山协会名誉会长,鹤岗市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北戴河创作基地文化传媒中心常务副主任、文学院副秘书长,签约作家。创建[北彊杜鹃]【秦岛韵声】【运河之春】“都市头条”有声文学平台并任总编,曾任鹤岗市艺术馆交响管乐团秘书长,市文联【春雨】副刊社社长、总编,创办了【中国北疆写作朗诵精英协会】并编辑发表有声文学作品千余件。多年笔耕不辍,代表作有诗集【墨海浪花】,散文集【忆语流年】(均由北京团结出版社出版);中篇小说【死亡防线】由春雨副刊专辑发表;近年来,撰写的【抗联故事新编30集】、【海南风情录30集】、【燕京漫步百景辑120篇】、【远山的呼唤100篇】、有声文学【夜幕下的死亡防线30回】等小说、散文、游记在各级网刊发表;歌曲【独轮车之歌】、【重阳夜话】等6首歌词被编入鹤岗百年优秀歌曲集第二辑。摄影作品【独轮车的风采】获得市摄影比赛一等奖;有多首诗歌在黑龙江省【书香龙江】平台发表;有三首抗疫歌曲由北京市通州区文化馆作为优秀歌曲在网络平台展示。经常在【北方文学】【春雨】【金鹤】[稻田文学]【朗读时间】等地方媒体、刊物及网站发表文学作品。喜欢文学创作和编辑,喜欢唱歌、户外徒步登山运动及旅游。从不难为自己,谦和乐观随性。
主播简介 : 箫笳,鹤岗市图书馆志优秀愿者。自幼酷爱影视配音,喜爱有声书的演播。愿以书养心,以音悦耳,简单生活,恬静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