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方净土香积寺
贺测亮
清明祭拜完祖先,心情有些沉闷,便想远离红尘,寻一方清静,让心灵能有些许放松。4月7日,我驱车直奔“净土宗”祖庭——香积寺。
知道香积寺,还是1981年冬天,那时我正在西安陆军学院上学,学员们被大卡车拉至野外,进行战术课教学,在一个教学点,教官现地介绍地形时,指着远处的一座高耸的古塔说:“我右前方的古塔为香积寺”。从那时起,香积寺就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想必日后一定要拜访一下。那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国家百废待兴,给我的粗略印象是,香积寺周围很荒凉,建筑很少,也没有什么绿化植被。毕业后分配到塞外边关,这个梦想一直被搁浅。后期调入西安,曾因公偶尔乘车从其傍边经过,但未曾入内观瞻。
汽车离开了喧嚣的闹市,沿着宽敞的子午大道南行,两边树木非常茂盛,花草丛生,空气清新,令人心旷神怡。车行至美丽的神禾塬西畔,在将要下塬的高亢台地,有一座雄伟的古刹,这便是香积寺了。它坐北朝南,南临滈河,西傍潏水,依塬傍水,真是一块风水宝地。香积寺之名源于佛典《维摩诘经》:“天竺有众香之国,佛名香积”之句。
下车后,看了立于台阶右前侧木牌内的香积寺简介,方知香积寺建于唐高宗永隆二年(681年),是专门为纪念净土宗实际创始人善导大师而建。唐高宗李治曾到香积寺礼佛,赐舍利千余粒,并赐百宝、幡花等,女皇武则天也曾到此拜佛。那时,前来香积寺瞻仰、拜佛的人络绎不绝,香火盛极一时。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曾写《过香积寺》诗予以赞扬:“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久慕古刹大名,从塬下拾阶而上,宏伟的山门牌坊跃入眼帘,顿生高山仰止之感。穿过牌坊,来到山门广场,有一块巨大的迎客石,仿佛在笑说:“欢迎四面信众、八方来客前来拜佛!”
香积寺内主要建筑有山门殿,天王殿,碑廊,钟、鼓楼,大雄宝殿,法堂等,在最后西北方是善导大师供养塔,形状有点像小雁塔,也就是我40多年前远远看到的古塔。堂殿、楼台庄严整齐,树木苍翠,犹如园林景色,华美壮丽,清爽宜人。在这里,坐望终南山,既可以放空心灵,也可以融入自然,欣赏美景,修身养性,让身心来一次彻底放松,不失为幸事一桩。
对了,还忘了说香积寺“三免”,即停车场免费停车三小时、免费提供环保香三柱、免费游览,与一些寺庙相比,真的是超凡脱俗了,“净土”之名名符其实。因此,不断有游客和信众前来焚香拜佛,祈求平安多福。
一方净土,三柱清香,这是香积寺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