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蓝大姐来访
再大的喜悦或悲伤都会被时间冲淡,直到你把它忘记。
江山对夏菊的思念就是这样:相隔几分钟、十几分钟;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开始他一想起夏菊就满眼含泪,后来他一进入有着他们共同记忆的地方就会伤心,很久以后他才能接受她死了这一事实,人哪,就是这么残忍。这主要因为他母亲,开始他一回家母亲就会提到夏菊,他们在一起吃过的饭,她给她买的衣裳;后来他和母亲一上街母亲就会提到夏菊,她们娘俩去过的地方,说过的话,遇到的事情;再后来只在母亲生气时才会提到夏菊,说:“夏菊跟你没过几天好日子,把你伺候得像个祖宗,你还动不动就跳老虎神。”母亲起夏家的人也会说:“你就念着夏菊对你的好,不和他们争遗产。”母亲也在医治自己心灵的创伤。
有时江山会想:“我如果能一直思念夏菊有多好?”可上帝不是这样设计的,他不会让一个人永远活在对另一个人的思念里,因为这世界还得继续。
也是工作忙的,罗生保说服李素丽订了两幅肖像画,一幅用于收藏,要传给下一代,让他们少一个亿不卖,而她家的别墅才值三千多万;一幅用于流通,一定要让国人领略女金融家的风采。李素丽就给了金鼎轩画廊六十万订金,每幅画的价格一百万,这对她已经是很大的优惠。可那两幅画的草稿江山画了几版都不能定,主要是那幅《女金融家》,画想象中的人没什么意义,画真人分寸又难把握,主要因为她本人气质不够,但这不能和她明说;好在时间不限,江山就同时画着别的画,他每天都会画满八个小时,连午休都不睡,为了钱他得拼。
“江山,你看谁来了?”一天,老朴领来了一个高个子老太太。
“蓝大姐?”江山亲热道,她是夏菊的老领导,他们在海南的好朋友。
蓝大姐在画室的沙发上坐下,她演过话剧《于无声处》中的江青,一副革命老干部的派头,叭达着嘴欣赏着江山的画说:“夏菊就说她家的小山子是个天才,你果然打进了北京。”
夏菊在海南的朋友里最愿意见的就是这个老太太,她说:“咱们找蓝帆夸夸咱们呗?”就去找蓝帆出来吃饭。蓝帆对生活充满热爱,看什么都美、吃什么都好, 见到夏菊总是小美女、小才女、小仙女赞不绝口。可她的命运很不顺,嫁了个剧团拉大幕的,整天喝大酒、家暴。好不容易把他熬死了,这回嫁了个好的,吉林省马列主义学院的孙教授,两人却一年年都不能见面,因为孙教授有个自闭症的女儿,一刻都不能离开人。可她对这个丈夫也一百个爱,一千个好。她对自已的儿女也是,三个儿女两个靠她养着,他们的儿女也都送来给她带,可她就是这么一个人,凡事都乐观、向上。她最大的休闲就是跟夏菊出来吃个饭,于是就先夸国家、再夸海南、再夸夏菊、再夸江山、满口都是赞美,看来苦难和你所经历的事物无关,而与对你对事物的认识有关。
江山给蓝大姐泡茶,问:“蓝大姐,真难得,您咋来北京了?”
蓝大姐说:“我在美国的大儿子的女儿上警校了,我在北京的小儿子的儿子读高中,让我来帮助他们照顾着,你叫我蓝姨,别叫我蓝大姐。”
“噢,”江山想,她怎么和张常信一样?好纠正人对他们的称谓?问:“你们俩咋认识的?”
老朴说:“我是通过张常信认识的蓝帆,其实我早就见过夏菊,她是吉林省评剧团的当家花旦,只是我们俩没说过话。”
蓝大姐叹口气道:“都说人生无常,谁能想到小夏菊先走了,比我小几岁的张常信也走了,我这老太太还活着。”
江山吃了一惊,他忘了已经有好几个月没和张常信联系,他疏远他是因为他还是不能接受有人暗恋夏菊。
老朴说:“北京的医生说他只能活三个月,他真就只活了三个月。”
江山就后悔才知道张常信去世的消息,没去参加他的葬礼。
中午老朴有事,江山在楼下饭店请蓝帆吃饭,说:“蓝大姐——对不起我叫惯了,您咋让我改口叫您蓝姨呢?”
蓝帆说:“我和夏菊是同事,”她比划道:“我认识她那年她才那么高,活泼可爱真是个小童星。我们俩是同事,你当然得随着她叫,现在她不在了,你就得叫我‘姨’,这样咱们俩才好相处。”
“噢,蓝姨。”江山说:“蓝大姐您感觉夏菊这个人到底怎么样?”他自认是这世上最了解夏菊的人,夏菊跟前夫、父母、姐妹和女儿都不能谈的事情都跟他谈,可自从遗嘱事件发生后他感觉自已对夏菊还是不了解。
蓝帆说:“没那么好的一个人,她开始嫁错了人——我当时给她物色了一个对象,上海人,她却跟乐队队长结了婚,现在那个上海人在美国发展,已经是金融大亨。”
江山不认为夏菊的第一次婚姻不好,假如她愿意过一份安稳的日子。
“她也生错了时代——我们哪会儿不兴走穴,她就没走红;她曾经有机会混进影视圈,不是那时候有了你嘛,又错过了一次机会。”
江山笑道:“蓝大姐,张常信说他和夏菊有私情,还保留着夏菊给他的十七封信。”
蓝帆说:“那时候夏菊刚来海南,张常信就以为海南有发财的机会,经常去信问东问西,夏菊还真愿意替他打听。这事儿我知道,他们一件事儿都没做成,那老头子是单相思。夏菊平生只出过一次轨,就是跟你,你们俩呀,嗨!”她又叹了口气,这是评剧的“叫板”,正好四下没人,这老演员就用评剧《花为媒》里的唱腔唱道:“天上一对呀,地上一双……没人比你们俩更般配。”
蓝帆还是那么会夸人,江山这顿饭没白请,问:“您认识李素丽吗?”
“哪个李素丽?”
江山就说了做金融的北大博士李素丽,蓝帆想起来了,说:“她呀?这个人不行,有残疾,对你不合适。”
江山就惊讶这老太太的精明,一句话就听出了他的意思,难道张常信把介绍他们搞对象的事情跟她说了?这期间他和李素丽见过两次面,感觉她人好好的,哪里有残疾?
蓝帆说:“孩子,这就是我要你改口叫我‘蓝姨’的原因,我看着你对夏菊真好,把所有感情和财产都给了她,最后闹个净身出户。我就想,我咋没这么个姑爷?你知道我有个女儿,今年四十五岁,离婚快二十年了,一直没找,也是自已的婚姻不成功,她娘的婚姻也不好,就不相信有好男人。她是东北师大毕业,在新加坡当中文教员,新加坡人全用中文、说汉语、国民素质高、生活水平好,是华人天堂。我想你和我女儿到一起,过几年我也奔你们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