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刘玉湘,机关工作,退休后学习诗词。喜欢旅游,喜欢游泳健身,喜欢诗词书画。2015年配合唐山市诗词学会,一起筹办创建了第一个社区诗社——拾秋诗社。

《忆乌镇》
刘玉湘(中国河北)
走进乌镇,对久居城市的我来说,真是个可望不可及的梦。走进乌镇,便走进一段久远的历史。高高的屋檐,亮亮的青瓦,窄窄的街道,长长的石板路,瘦瘦的乌篷船,悠悠的水巷,仿佛充满在诗意的梦境之中。一条小河,把小镇一分为二。乌镇属于河西,青镇属于河东,河水流过千载万桥依然坚固,古屋仍然是百年古屋。古屋里走出大文豪矛盾就在这里,他将林家铺子,春蚕等中篇小说的人物和场景描写的活色生香。
在宏源泰染坊里,蓝印花布高高挂起,游客们穿行在蓝色印花布之间争相拍照,灿烂的笑容在和绚的微风里凝固。
走进乌镇,便有了一种休闲舒适的心境,水上人家世代依河而居,枕河而眠。在盈盈的流水中,不免想起戴望舒笔下的撑起油纸伞,穿着绿罗裙的江南女子,耳边响起诗人的呢喃,“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她太息般的眼光和丁香般的惆怅”。
走在乌镇的古老的巷道上,小桥流水,古屋老街,潮湿的空气,小河上面散着雾气,有一种朦胧的美。木质的古屋,开着的窗子里,老人们悠闲的坐着,抽着旱烟袋,纳着布鞋底,安详的神态,彰显着心中的平和与宁静。住在这里的人们依旧保持着原汁原味的生活状态,洗衣洗菜在河中,邻居串门要做船,操着吳浓细语,品茶聊天。
乌镇是诗意的梦境之地,温柔的忘川之乡,难怪著名影星刘若英说,“来过乌镇,人走了心留下”。
走过了上海,走过南京,苏州,杭州,难忘怀的还是乌镇。因他没有现代生活的繁华,没有高楼大厦,没有汽车的鸣响,没有步履匆匆,有的只是悠闲宁静祥和,错落的白墙,涓涓流水的小河,那樟树的淡香,到处散发的江南古镇特有的味道。
回忆无镇,我心从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