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战略崛起(二十六)
作者/三木秉凤(周凤森)

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基础是“阴阳五行与天干地支”,中国人习惯将三十年称为一世,将六十年称为一个甲子。中国自古是个重道轻术的国家,重文化轻知识,文以载道,知识包含技术。但在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出现了三次运动对后世影响深远,这就是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等。洋务运动仅仅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但新文化运动则是一场“反传统、反孔教及反文言”的白话文运动,在传统文化隐退之后,“知识就是力量”成为家喻户晓的口号,西方的知识及“民主与科学”等各类思想主张蜂拥而至。中国百年中在国家道路方向选择上出现了清后徘徊探索、国共路线斗争、苏式社会主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阶段。大约1879年到1919年属于中国道路的探索徘徊期,大约从新文化运动到1949年应属于三民主义影响期,大约1949年到1979年属于毛泽东思想影响期,大约1979到2009年属于邓小平理论影响期。近一百余年来从主张“君主立宪”的光绪帝到资产阶级代表孙中山以及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邓小平都在探索中国的未来道路走向问题。
清末在政治道路问题上出现三派主张,一是洋务派主张不改变现有政治体制下“师夷制夷”;二是维新派主张学习日本实行“君主立宪”开展维新变法;三是革命派主张学习法国推翻封建王朝实行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其中革命派的代表人物就是提出“三民主义”主张的孙中山。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大清王朝的统治,但孙中山关于资本主义“民主共和”的主改并未得到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封建残余势力的认同,中国出现国民党南京政府与北京割据军阀政府的南北分治。1917年苏维埃“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当时纷乱的旧中国又增加了一条政治路线选择的可能,这就是效仿苏联走社会主义道路,随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五百年前的欧洲主要由三大民族构成即南欧拉丁人、北欧日耳曼人以及东欧斯拉夫人,昔日欧洲处于神权统治时期,不仅愚昧且贫穷落后。当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到欧洲之后,中国人用于爆竹庆典的火药在西方却变成了战争助胜工具,这就是欧洲列强的炮舰外交。1769年英国人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从此西方人逐渐将蒸汽机用于火车、轮船以及机器大生产,欧洲资本主义借助机器的力量开始了跃进式发展,机器代替人力,工业化大规模生产代替了小手工业作坊,从此欧洲空前解放了生产力,生产效力大大提高。蒸汽机运用于军舰,可以使其代替传统风帆后其吨位奇大无比,载人量和火炮量都远超帆船且不受海洋气候的干扰,这为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土地扩张和殖民掠夺提供了物质便利。

作者简介: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于2016年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带着一支草根文人组成的编辑团队在征文领域走过了六年,在这充满传奇色彩的20届征文中,每个获奖者的奖金都来自他个人倾囊相授,只为祖国文化复兴,文化昌盛,以身作则去弘扬正能正量,传播优秀文化,启迪宇宙智慧,是大爱无疆的中华文人典型代表!

编者按语: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一直在弘扬传播民族优秀文明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软实力,为实现民族文化自信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