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醉人间话诗情
文/纪皓展
——当林立的高楼取代了低矮的平房,当遥远的天堑变成了咫尺的通途。当发着光的屏幕取代了泛黄的纸张,当通俗易懂的白话赶走了晦涩难懂的文言文,古诗词生长的土壤似乎已被侵蚀殆尽。
我们有了音乐,似乎不在需要用古诗词来吟唱;我们有了智能手机似乎不再需要用古诗词来娱乐;我们有了摄像机,似乎更不需要用古诗词来记录美景逸事……那么,如今我们还需要古诗词吗?或许,我们不再需要了吧,没有了古诗词,我们仍能生活,只不过在山间行走时,吟不出“停车坐爱枫林晚”的悠然诗句罢了。我们仍会被纷纷而落地大雪震撼,只不过诵不出“片片吹落轩辕台”的狂傲诗词而已。
武侯祠仍深藏于茂密林木之中,只是少了一声“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哀叹;黄鹤楼仍耸立于蛇山之上,只是少了一缕“白云千载空悠悠”的愁绪。古诗词虽然改变不了什么,既不能跨海架桥,也不能建园造圃;既修不了一座城,更富了一个国。或许,我们不再需要古诗词了?但是,没有古诗词,项羽仍会乌江自刎,不肯渡江,只是这世上少了一声“虞兮虞兮奈若何”的长叹;没有古诗词,周瑜仍会火烧赤壁,大破曹军,只是这世上少了一句“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赞美;没有古诗词,李白仍会仗剑走天涯,赏遍奇山异景,只是这世上少了一笔”扶摇直上九万里”的澎湃;没有古诗词,岳飞仍会大破匈奴,立马边疆,只是这世上少了一份“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的豪情……
古诗词看起来似乎是无力的,它击退不了一个敌人,也平不了一次叛乱。既救不活一个国家,也改变不了一部史书。或许,我们真的不再需要古诗词了?但倘若那高台之上少了一个饮酒高歌的“仙人”,那破败草屋旁少了一个蹙眉长叹的“老者”;那漫天风沙的边塞,少了一位爱民如子的将军,我们就会惊奇地发现,泱泱中华的文化美景,竟然少了半壁江山。诚然,古诗词无力改变现实,但是谁又能取代了它呢?悠然、华美、悲凉、沉重……的古诗词中,有整个世界。
我很庆幸,能在月夜思乡之时吟诵出“低头思故乡”的幽思,能在失意之后笑吟“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亦能在各国友好互助时发出“青山一道同云雨”的感慨。我很庆幸,我很荣耀,我们尚有诗可吟,有词可唱。所以,我们还需要古诗词吗?我们能缺少古诗词吗?回答是,当然需要,不可缺少。因为它是中华文化的一根血脉。
我感慨:“万顷山水形胜地,百般浮沉叹人生。来世若乘白云上,便醉人间引话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