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源文艺交流群清明诗词作品
一、桃花的名义
文/赵峰(山东)
笔底春风,描出嫣然桃花
丛山叠岭,漫卷绮丽红霞
花海,勾勒树树妖娆
奇峰。点缀山溪碧波
以桃花名义
铺垫历史的厚重
如潮的游客,
醉心于起舞踏歌
馥郁沁心脾
飞来痴情的蝶
洇开胭脂雨
着了情感的蛊
大运遇桃花,
谓之红花运
流年逢桃花
大地发春华
桃花
驻守精神乐土的入口
迎来送往,造化练达
钟秀人生境界不可亵渎之信仰
称之为桃花源
流芳千古佳话
二、窗前的月亮
文/马建业(山东)
就为望你
我把精致的窗帘搁置一旁
一年一年
我每个月都与你相望
就这样
那或皱或舒
或冷或暖
或长或短
或淡或咸
或苦或甜的日子
若水似的流淌
流走着世态的冷暖
流走着生的沧桑
那困惑
那迷茫
那徘徊
那彷徨
还有
那激情
那憧憬
那希望都如你的圆圆缺缺
依然是月出月落
都如潺潺流水
依然是奔向湖泊
奔向江河海洋
又如你啊
或在西边
或在东方
都朝着那颗左右自己圆缺的太阳
不求拥有
只求千古的彼此相望
月亮
月亮
人间的太平盛世
抑或是硝烟弥漫的战场
你依旧
坚守自己的执着
那追逐与相望的永恒
都充满着光亮
皎洁与辉煌
——啊 月亮
这从我窗前
年年月月往来往去的
圆圆缺缺的月亮
三、 清明雨
文/李庆华
清明雨洒湿了故士
春风不语
婀娜多姿的柳
停了舞步
汽车喇叭呜咽
沙哑了喉咙
阴阳两隔
近了一脉亲情
远了过往思念的路
娘在天界
我在这头
看见了
云端有你蹒跚的身影
听见了
大山松柏林涛你呼唤叮嘱
娘啊……
我来了
来看您了
带来寒食
有您喜欢吃的榆钱
斟满咱家酿的杏花酒
采一束鲜花
还有一包香味浓浓的檀香
儿女伫立坟莹
点一柱香
叩三个头
泪眼婆娑
深情难诉
用感恩的心
看清来路
背起装满母爱
高尚品德的行囊
昂首
踏上前行的路
说起荠菜
文/李庆华
土生土长的宠儿
天赐第一鲜
捷足先登
油头粉面 退舍三分
海味山珍 忌妒瞪眼
蜂儿主持开场白
彩蝶舞蹁蹁
领略招摇过市风骚
走秀一席之地媚眼
衣冠楚楚宝马张望寻觅
布衣三轮渴望收获滿满
你……
难道有特异功能
撑起如此大场面?
哦
你的根深扎在希望的田野
这把热土仍储存高楼体温
血液流淌在城乡大道
一刻未减
乡音的故事时常在梦中索绕
故士的烟火照亮纯真童年
绿水青山是永恒主题
回归本色是坚定信念
小小苦菜花
文/李庆华
怀揣春的梦想
挣脱冬的羁绊
小巧玲珑
自命不凡
心高气傲的霸气
跃进绿的大海
荡起春潮涟漪
紫燕喳喳喝彩
黄莲般的名字
用青春泪水书写
柔弱扛起坚韧
惠心扔掉贫寒标签
沁杯禅意
可与茗茶比肩
唤醒味蕾的魔力
领略人生百态
醉了多少八珍玉盘
优雅不失风骨
喝一口苦涩
品蜜的风彩
漫步花海喧嚣
气定神闲
蘸五彩画笔
点缀春光烂漫
四、 登泰山有感
文/殷秀奎
磅礴雄伟五岳首,名胜古迹誉九州。
封禅祭祀帝王驻,吟咏题刻墨客留。
碧霞君愿人觉亲,东岳石当鬼见愁。
报任安书遗家信,鸿毛泰山有源头。
五、七绝·寻诗自得成浮句
文/赵祥友
岁岁花开处处香,蜂萦蝶舞客文章。
寻诗自得成浮句,相觑惭颜面面光。
五律·清明思绪
文/赵祥友
烟雨送春归,相看陌野肥。
花开通蝶语,草绿谢辰晖。
常忆安眠地,时忧寂寞帷。
千程心不远,别路酒三杯。
六、山村春韵
文/赵必胜
杨柳婆娑拂绿丝,群鱼嬉戏跃塘池。
夜逢雨润嫣千树,阳值花开艳万枝。
撩雾平畴鸣布谷,和风煦日逗黄鹂。
观光美景添佳句,一路推敲赋古诗。
七、中东战闻
文/李洪挺
中东熊熊烈火焰,燃得苍穹红了颜。
以色种族灭加沙,多国对列发炮弹。
老美下场助小霸,引火烧身基遭炸。
安理弃权免陷身,正义必胜赢天下。
八、抖音看人生规划视频
文/王兴伦
专业好差皆为铜,理于喋喋不休中。
旅游选项原该避,土木前途多是空。
无靠山时书白读,有编制后路才通。
自身方向早规划,未料竟能成网红。
闻人工智能机器人将大量面市
文/王兴伦
两万美金方冒头,手工替代领潮流。
仅须一问甜言出,尽把千行前辈羞。
长发画师终服软,红灯街女亦添愁。
经年我曳叫花棍,不惧何时饭碗丢。
九、 千里易析字: 清 明
文/丁同金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来临了,在清明节到来之际,人们都纷纷拥抱大自然,踏青赏花,陶醉和平生活,快乐无比。我在此主要是从“清明”二字的构成上赏析一下,与大家共勉。
清, 左右结构,左“氵”右“青”,形声字,分析这个字的关健在于右偏旁“青”。
青, 没有甲骨文写法,金文写作“ ”,上“生”下“井”。字中的井指矿井,“生”指草生于地的意思。青的意思就是从矿井里采掘出来的矿石色如草一般青翠。
古代的“井”字与“丹”字十分相似,到了周朝中期,有人就把“青”字中的下部首“井”写成了“丹”,变成了上“生”下“丹”。到了隶书时代,“青”字再次讹变,上“生”讹写成“ ”,下“丹”又讹写为“月”,以讹传讹,就成为现在的“青”字。
也有人认为“青”,上部首是蓝草的简写,下部首为“井”,为什么?
因为蓝草喜湿喜阴,一般生长于阴坡和井边。在荀子的《劝学》:“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也就是说“青”与蓝草是同类,所以,“青”的上部首应为“蓝草”,下部首为“井”,让人更犹为可信。“青”又是基本七色之一(赤橙黄绿青蓝紫),其实“青”就是一种深蓝或海蓝,如“蓝天”,也叫“青天”。
青, 有人认为上部首就是“丰(或丰的缩写)”。“丰”,象形字,甲骨文写作“ ”,像有毒的茂盛植物的叶子的样子。下部首应为“丹”,丹就是丹砂。丹砂是有微毒的矿物质。那么,“青”的意思就是一种尤如丹砂一般微毒的植物。如“毒”字,上下结构,上部首同“青”部首,下部首为“母”。其实,不是“母”,而是“毋”的讹写。“毋”,意思是“不要”。毒的意思就是不要碰上面的有毒的植物。长此以往,“毒”就是有剧毒的意思,与母亲无关。
《说文》:“青,东方色也。木生火,从生从丹”。即有人论述道:青色代表东方,东方五行属木,木又生火,火为红色。所以,青,从生从丹。”
清, 会意兼形声字,意思是水清澈,水流透彻。古人讲究天人合一,引申为清廉和清净豁达的人格。
明, 甲骨文写作“ ”,意思是日月同天,天下更光亮。为什么写作左“月”右“日”?
因为古人讲究阴阳平衡,但偏袒于阳。古人还讲究右为上,所以把“日”写在右边。再则,古人认为月亮本身没有光,是太阳照射给月亮的,月亮因而才发光。
后来的古人把“明”又写作“ ”,左“日”右“月”,为什么?
因为古人发现,月亮只有在夜间才有英雄本色,夜间最光耀。古人还认为夜间太阳跑地球那边去啦,月亮就成了老大;再则,古人的房屋很简陋,窗户很少很小,都是向阳面开,这样月光只有通过窗户照进屋来,所以,古人把“明”字又写成了“ ”(左“窗”右“月”)的样子。总之,把“日”“月”翻了个,写成“ ”,是现在“明”字的雏形。
清明,是廿四节气之一。立春、春分等这些节气用字很平常,为什么古人用“清明”这么靓丽的字眼来命名这个节气呢?
因为清明之际万物欣欣向荣,天气清澈,草木萌发,景物明晰。所以,古人称之为“清明”,洽如其分。《淮南子•天文训》:“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爽明净之风)”。
有些地方把清明节与寒食节合二为一。其实,寒食节是为介子推而设立的。
春秋时期。公子重耳在外逃亡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如一的跟随,不离不弃,直到公子重耳做了晋文公为止。这时,介子推急流勇退,不求利禄,带着老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知道介子推是个大孝子,为了迫其母子出山,出其下策,下令放火烧山。山火烧了几天几夜,不见其母子。下令搜山,最后在大柳树下找到了,母子被烧死在柳树下,介子推把母亲抱在怀里,人们明白:这是介子推为保护母亲不让大火烧着的惨烈之状。上至晋文公,下至士兵,泪如雨下。晋文公感念这样的忠臣孝子,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立寒食节,以寄哀思。这样,一代代相传,其实寒食节在清明节的前一两天,即冬至日后的第105天。是日,禁烟火,吃冷食,插柳条…
清朝有位女子,据说与纪晓岚沾亲带故。因与丈夫争吵,萌发了出家从尼的念头,找到纪晓岚诉苦,把出家的心思也说了。纪晓岚为了打消她的出家念想,让她写一字,为其占卜。女子就写了一个“青”字。纪晓岚审视一番后说:“此字是青不是清,是静不是静。这不清不静,哪里出得了家啊!”女子听了,打消了出家的念头,回去和丈夫重归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