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 的 邻 家 奶 奶

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我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给我和蔼可亲的邻家奶奶,写下一篇她老人家的生平故事。老人家在她享年96时仙逝,至今已一年半时间。可她的音容笑貌,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下午,我带着养生馆的叔叔阿姨们去金塔公园踏春赏花,当我们漫步到烈土陵园处,被一串串黄灿灿的迎花儿所吸引,它们散发着幽静的香气,慰藉着九泉之的英雄们。是啊!时间过的飞快,又是一年清明节了。清明提醒我们不忘逝去的亲人们,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

此刻,让我想起我的发小(我邻居奶奶的小女儿),如今,她远在上海,昨晚和我视频聊天时,当聊到已故的母亲时,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哽咽着说;“伙计,我昨晚梦见我妈用红羊毛绳给我扎小辫辫”哩,”说完,她伤心的哭泣起来……,每逢佳节倍思亲。一位菩萨心肠的老人,怎么能让人不伤感呢!
今晚,我凝视着窗外朦朦胧胧的月光,想起那个让人魂牵梦绕的小村庄(城后村),村里有一位勤劳善良,朴实无华的女性,她就是我的邻居奶奶。
随着我思绪的漫延,时光的闸口被慢慢打开……

邻居奶奶从小生在一个书香之家,她的哥哥是龙亭镇的保长,在十里八乡非常有名望,她的母亲虽然不识字,却是位贤惠的传统女性。在旧社会她能出生在这样家庭,也算是有福气的女性。受父母耳濡目染的影响,邻居奶奶从小就特别懂事,经常帮母亲洗衣、做饭,针线活样样不挡手,父亲还教她识了一些字,她更懂得人情世故。随着年龄的增长,邻居奶奶出落成一个如花似玉的大家闺秀。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十七岁的邻居奶奶由父母之命,媒説之言,嫁到距龙亭镇十华里的一个小村庄,婆家是村里的富农,丈夫当时还在附近村里的一个学校教书,他能写会画,毛笔字在韩塬很非常有名气。可谓是门当户对的婚姻。

成家后,邻居奶奶相夫教子,孝敬公婆。默默无闻的支持着丈夫的喜好。他们生有一个儿子,四个姑娘,我和小姑娘“女女”是从小玩到大的好朋友。邻居奶奶虽然从小生在富农家庭,但她勤俭治家,言传身教。对邻里乡亲总是热心肠的帮忙。对村里的小孩都视如己出,特别是对一些家里贫穷的小孩,更是疼爱有佳。
记得,小时候他们家有个马房院,一到周末,我们一伙小毛丫头尽情的玩耍着,玩累了干脆不回家,睡在马房院的土炕上,七八个人顶一床被子,疯疯颠颠的玩到半夜,一不小心把煤油灯闪灭了,“哇哇哇”的叫喊着,邻居奶奶听到后,她拿着火柴摸黑给我们点着煤油灯,又轻声细语的叮嘱我们:“娃娃们,快睡觉吧!我刚去了你们一个个家里,给你们几个的妈都说了,今晚就住在我家,明早奶奶给你们蒸些红薯蒸菜,等吃完饭再回去”说完,她帮我们把被子折好,又悄悄的摸黑走了。

邻居奶奶不但对村里恓惶的人同情、帮助他们,还对一些衣衫褴褛的外来讨饭者心存怜悯。常常把他们领到自个家里,让其洗干净脸和手,又把笼里的馍馍和衣服送给他们。发小女女当时很不理解,大声嚷嚷道:“妈!咱家都粮食都不够吃呀,您怎么还要送给这些要饭的人,还把我哥的衣服送给他们!”
邻居奶奶语重心长的说:“好娃哩!这些人多可怜,都是不得已才出来讨饭,你看他们都是些身有残疾或智障的人,咱少吃一口,他们就饿不着了,等咱们国家慢慢富裕了,他们也不用再过这种流浪的生活。”我俩仰着小脸轻轻的点了点头。
七十年代初,国家支持知识青年下乡,我们村来了4、5个十八岁左右的西安姑娘,她们被安排在邻居奶奶家的一间厢房里。

这些青春年华的小姑娘,从来没有离开过大城市,没有离开过父母,当来到这个贫脊的小山村,心情都很郁闷,常常偷偷的哭鼻子,邻居奶奶知道后,非常心疼她们,她时常做些好饭,叫姑娘们过来吃。如果哪个姑娘生病了,奶奶就熬一些小偏方,亲手端到姑娘的床前,嘘寒问暖。姑娘们拆洗了被褥不会缝,奶奶就一针一线帮她们缝好。谁的纽扣掉了,邻居奶奶也会细心的钉好。姑娘们亲切的称她为“郭妈妈”。
邻居奶奶虽然从小出生在富农家庭,又嫁到富农家庭,可她一直是节俭以养德。在缺衣少食的年代,她织布纺线,让几个孩子穿的整整齐齐,干干净净。
当她的几个孙儿降临后,她为了减轻儿子、儿媳的负担,她经常帮着带孙儿,做家务。把家里收拾的井井有条。

八十年代初,国家提倡土地承包到户,那时邻居奶奶已经六十岁左右,本应到了享受天伦之乐的年龄,可她总也闲不住,春、夏、秋都陪着邻居爷爷在地里干农活。到了农闲时节,她就会回龙亭村娘家住上几天,回家后,满心欢喜,逢人就说:“我娘家的侄子真好,今天在集市上
给我了买了一碗油糕,我侄女给我买了一双小口黑平绒鞋。”看着妈妈一脸的感激的样子,正在玩耍的女女撒娇地说:“妈妈,我想吃洋糖嘛!”邻居奶奶便从深蓝色的有襟上衣兜里,掏出一块的玉米糖,女女一把夺过,只听得“吱嘣嘣,吱嘣嘣”几声,一块洋糖便被女女奶咬的“粉身碎骨”又被呑进肚子里。我在一旁馋的直舔嘴唇,奶奶笑眯眯的从衣兜里又摸出几块玉米糖。对着我说:“丽,把这几块糖拿回去吧,给你弟妹都分些”,我拿着糖块高兴的蹦蹦跳跳。

在我的印象里,邻居奶奶一辈子都是那么干净利索,说话轻声细语,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她风风雨雨近百年,有太多太多的感人故事,我只是写出了寥寥几笔,远不能表达对奶奶平凡而不平庸一生的诠释。
奶奶一生从不和任何人计较,从不搬弄是非,无论对家人还是亲戚,邻居,她都尽心尽力的帮忙。家里遇到困难的事情,她总是不声不响的承担着责任。
在我的印象中,她总是那样慈祥可亲。髦耋之年仍然保持一颗积极开朗的心态。她厚道,懂得换位思考,能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角度着想,说话做事总让人感到舒服。

也许,这是老人的厚德载物,给儿孙们积下了福报。她的子孙后代都很有出息,她96岁时寿终正寝,安静祥和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也许,此时此刻,天堂里邻居奶奶,正和邻居爷爷坐在庭院的那棵玉兰树下,听着怀旧的老歌……


郭丽侠,女,汉族,知命之年,系陕西省韩城市司马故里人,韩城市诗词协会会员。从小酷爱文学,目前从事健康教育及健康管理。闲暇之余喜欢读书;相信“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愿在文字的绿洲里找回更好的自己!

2024年,4月2日写于韩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