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眼中的
“优生”和“差生”
文/李红霞
今天,发生的一件事,让我对“优生”和“差生”产生了重新认识,也反思了自己的教育。
去办公室的路上,碰见了两个我正教的学生,左边一个是班里的优生,我很喜欢他,常常在班里表扬他,常常在其他学生面前表现出对他的喜爱。右边一个是班里的差生,每次上课我几乎都会教育他,不听话的时候更多的是批评。现在他两个同时向我走来,我向他们展开了习惯性的微笑,差生看见我毫不犹豫的微微哈腰鞠躬,然后微笑的对我说:“老师好!”当我期待的看向了优生时,优生的表情却有点尴尬,然后瞟了我一眼,又白了差生一眼,最后面无表情的与我擦肩而过。
我愣在了原地,转身看着他俩离去的背影,脸上有点笑不出来了,心里很不是滋味。那个场面实在和我预设的场面差的太多了,我预设的场面是:优生会先礼貌地微笑着向我打招呼,而差生我批评的太多了,会对我不理不睬。虽然我的微笑是面向他俩的,但我的目光更倾向于优生的,我没想到会是这样的一种场面。那一瞬间,颠覆了我对优生和差生的认知。
我们时常发现:在劳动中那些偷懒的,往往是优生;而那些卖力干活的,反而是差生。无论是在学校里,还是毕业后的社会中,见到老师热情且主动问好的差生居多,好学生反而对老师冷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确实值得老师认真反思。可能是我们对他们的期望值太高了。在班级里,好学生是老师的心尖子,会得到更多的偏爱,长期的吹捧和表扬,让优生自以为是。可能一次的批评,让他们很容易记仇。而差生正好相反,他们受批评是家常便饭,偶尔一次的表扬,更容易让他们喜出望外,容易产生感激之情。
所以,老师在教育中要善于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对优生和差生要一碗水端平,做到公平公正,没有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