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原市徐丽传统花样面点走进八郎镇(四)
应八郎镇妇联副主席兰玉娟的邀请,3月31日,松原市丽子美艺面食坊的丽子女士来到八郎镇。今天在这是开展传统花样面点之一的红糖大枣开花馒头的现场讲解和制作。
首先准备多样食材。2斤面粉、9克左右酵母、300g红糖、三个鸡蛋、适量玉米油、适量大枣碎。
做法和步骤:
用烧开的水500克,倒入300g红糖中,一边倒水,一边用筷子搅拌,直到红糖完全溶解。等红糖水凉温到37度左右,加入9g左右酵母,再让酵母完全融化,这样酵母能发挥最佳的作用。这时把含有酵母的红糖水倒入二斤面粉中,三个鸡蛋和适量玉米油一同放入,各种所需的食材都加入面粉中了,用筷子把面粉搅成絮状,再用手揉面。这个时候就可以把大枣碎放到面中进行揉和,揉到九分钟左右,再把揉好的面团移到面板上,在面板上倒少许玉米油再次柔和。让面团和玉米油充分揉和之后,用切刀切成均匀等份的小剂子,揉成馒头型,用切刀在馒头的顶部切成规矩好看的开口形状,进行醒发时,需要用保鲜膜盖好,醒发时间根据室内的温度决定。
当看到红糖大枣馒头体积明显变大,拿起来轻飘飘的感觉时,就说明醒发好了。上蒸锅之前,蒸锅下面的半锅水需要用凉水。把红糖大枣馒头整齐摆放在蒸帘上,开始烧大火,从蒸锅冒热气开始计时,蒸15分钟之后停火,再焖三分钟。掀锅盖时一定要轻掀,让锅盖倾斜,这样锅盖上的蒸馏水就不能滴在面食上。如果打开锅盖的动作不妥,蒸馏水就会滴到面食上,把面食表面烫伤,导致面食塌陷,既影响面食口感又影响面食的美观度。
当红糖大枣馒头出锅的那一瞬,热气腾腾和麦香四溢,扑面而来,弥漫厨房,甜甜的食物,总会治愈人的疲劳,绵软香甜,咬上一大口,唇齿留香,回味绵长。这是面点师辛勤劳作的礼物,送给勤劳质朴的八郎人,让他们在繁忙的日子里,感受到人间烟火的甜蜜慰藉。
本次活动过程中,丽子女士耐心细致的讲解和现场制作,她谈吐丰趣,很快就和大家融入热情友好的氛围中,同时也激起了大家很高的学习兴致,都纷纷亲自动手参与揉面步骤。在谈笑风声中畅谈生活。在拉家常的近距离接触中,深深感受到农民朋友们对生活的那份热爱。在身心愉悦的交流中,让他们体会到得做面食的乐趣。面食不仅仅是一种解决温饱的食物,更是涵概了源远流长的面食文化。(报道:徐丽 拍照:兰玉娟等)







大连有声文艺,是继徐丽创办《朗读者》读书会(又名:松嫩流域朗诵团)之后又创刊的有声文学媒体。大连有声文艺,就是把精品文学变成好声音。每一个文字,不仅仅是文字,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爱,有思想的精灵。每段文字都是通过深思熟虑的结晶,更是对文学艺术和生命的敬畏。2022年4月9日,徐丽文学自媒体《大连有声文艺》应运而生,随之得到松原文化界和多个城市众多文朋师友纷纷投稿。可见广大读者对声音艺术的追求和心理渴望。文学艺术永远为广大读者服务。植根于生活土壤的文学精品,经过原创作者再次提炼,又经过好声音的录音诵读,为文字进行二次创作和提升。喧嚣的红尘,浮躁的世界,好声音的魅力和穿透力能为读者奉上听觉的文化盛宴。
之所以取名“大连”,寓意:大连在东北三省,无论是从经济还是文化等多角度,都是名列前茅的海滨城市,而且覆盖率很广,能带动文学艺术齐飞并进。让精品文学得到广泛的传播。“有声”就是把文字变成好声音。“文艺”就是文学艺术。组合起来就是“大连有声文艺”。
大连有声文艺编辑部文学顾问:李明军
艺术顾问:沈树立
艺术指导:吕东飞
配乐指导:贾兴旺
文艺评论:姚宗希
总编:徐丽
收稿:丽子
审核:北方二丫
编辑:北方的云
执行总编:林海丽子
大连有声文艺总编徐丽女士,有偿为各企事业单位、各大餐饮、美业、洗浴、企业家,撰写创业经历和企业背景,以及人生自传。编辑部收集优秀的文学作品。思想性、艺术性都非常精彩的文学作品,可用好声音演绎。投稿微信:林海丽子150438727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