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听了戚烽潜入敌营的计划,听了王新同志的解释,统一了思想,看到了抗日游击小组的行动的步骤,认为切实可行,都跃跃欲试。 宋万令说:“说走就走,越快越好,明天就走!”听了宋万令迫切的发言,与他曾说过不同意去敌营的话语对照,简直形同两人,显示了这些热血青年思想的转变和积极抗日的态度。大家对行动怀有美好的憧憬,嘻笑说闹着。
王新看着宋万令急不可耐的样子笑了笑说:“看看大家还有什么意见”。大家七嘴八舌热烈发言,都同意潜入敌人内部的计划。唯独戚烽沉默不语,一言不发。平时他很活跃,是爱说爱唱爱笑的人,可今天不同。他安静地坐在王新近旁,右手托着一本书,左手托着腮。习惯地用舌头㖭抿着上唇,浓眉下一双明亮的眼睛不时闪动一下,他在思考着什么,还不时向王新投去温顺的一瞥。
王新与戚烽对视了一下说:“我看明天走太急了,过了端午节吧,因为我们潜入敌营是一项需要保守秘密的特殊工作,所以对任何人都不要说去哪里。对家里人就说去外面找事做,对外人就说去外县做生意了,免得让城里的日军汉奸知道了,家里人受连累”。
此时徐青问了一句说:“家里人不同意怎么办?”
戚烽说:“刚才王大哥说了,我们的行动万不可告诉家里人,不是说去外地做生意吗?”
宋万令大手一摆说:“不同意就偷着跑呗,为了抗日,哪这么婆婆妈妈的”。
王新说:“所以现在同志们把问题都摆出来,应该考虑慎密才能做到万无一失,因家庭实在走不开的,就暂不去,不要因此事与家中产生新的矛盾。我们现在已经是抗日游击小组成员,是抗日战士,要遵守党的纪律,去不了也不能泄密”。
徐青说:“知道”。王新站起身走到自已的自行车旁,按住车把,一用力将一个车的把手捋了下来,然后用两个手指向车把手里一探,象变魔术般地在车把手里取出一个薄薄的小册子和一幅长方形的灰色小布片,展开后,啊,原来是一副“八路军”臂章,原来这是王新在冀南军区工作时的臂章,被派到家乡组建抗日武装,细心地王新将这一臂章藏在了自行车的车把里了。
大家围拢过来,欣喜地传看着这幅用旧了的“八路”臂章,顿时脸上浮现出神圣的庄严,心中增添了无穷的力量,不约而同地向王新同志投去敬慕的目光。
戚烽对大家说:“大家都知道八路军在山西抗日的事吧,只有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才是中国真正的抗日武装力量,铁肩担道义,共产党丶八路军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八路军臂章在此,就如同英勇的八路军将士在咱们面前,这是我们行动胜利的保障,大家有没有保证我们执行动计划的信心?”
大家不约而同地说:“有!”王新看着大家信心百倍的神态,对戚烽说:“你在联系一下那边的情况,落实一下具体出发的时间和地点,让大家做好准备,随时出发”。
戚烽说:“好,还有一事给大家考虑一下,为了工作安全需要,我们万一遇到什么不测的事,不给家里人留后患,我建议把原来的名字都改一下,改成两个字的最好,我原来叫戚绍炎,改成戚烽,烽火的烽,将抗日烽火燃烧在运河两岸”。
听了戚烽的新名字大家赞叹不绝,连声称好。宋万令象放大炮般地吼到:“我改成宋烈,革命烈焰燃烧在鲁西平原”,王新说:“宋万令同志,你就叫宋钢吧,意寓革命意志坚定如钢”宋万令说:“听八路领导大哥的,哪我今后就叫宋钢”,其实后来大家都习惯叫他“宋烈”。
其他几位队员也纷纷改了名字,林绍舜改成林颖,意为参加抗日队伍后脱颖而出;赵善堂改为赵毅,意为革命志向坚毅不摧;于立章改为于勃,意为风华正茂,朝气蓬勃;曲士斌改为曲克,意为克敌至胜;徐青仍用原名,意为青山常在。
王新最后说:“我就不用改了,还叫王新,赶走小日本,期盼新中国早日到来”。大家听了王新的话,激动地鼓起掌来,细心的戚烽将七位战友的名字丶籍贯一一记录在日记本上,这些战友们在抗日征程上洒热血,战顽敌,象自已的名字一样,永远镌刻在了历史的丰碑上。会议结束后,大家回家听通知,做好潜入敌营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