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小说)
作者:小草

滚滚红尘芸芸众生中,有人信佛,有人信道,也有人信主,初一十五,或某尊神佛生日之时,携带上等供品去到寺庙,烧香瞌头......
若问下他们的父因、祖父母,外祖父母,曾祖父母的姓名、生日他也不知道。
有人天天抱着个狗崽子,口口声声把乖叫着,给它买衣服穿,给它买最好的狗粮,若问他给父母、长辈买过多少,他们立刻哑口无言......
高峰的笔下,几年来也写过许多励志的典型人物,《画师常娟》、《才女姚长霞》、《根雕匠赵建峰》、《功臣》、《祖母》,《风水大师莫锡五》、《岳母》、《一兜馒头》,《老爸》、《母亲和二舅》......
高峰也一直想写写外公外婆,但又一时不知从哪写起。
外祖父姓李名让,龙都市东郊小王庄人,外祖母潘玉香,娘门潘庄村人。
外祖母在世时高峰从不知晓她的姓名,祖母下世在龙都殡仪馆火化,高峰和父母及三个舅舅,二个姨妈,及外婆的十八位孙子女、外孙子女,在举行祭拜仪式時,石碑上要用粉笔写上外婆的姓名,三姨才告诉高峰外婆叫潘玉香......
外婆身材高条,也不胖,可以想象年轻时也一定很漂亮。外婆生于清朝末年,民国初年。因为外婆的双脚说大又不大,说小又不小。是缠过脚孙中山提倡妇女解放,又放开缠脚的那种。
年近八旬,躺在龙都医院病床上的外婆,当高峰携妻率子女前去探望时,外婆还在笑骂着对着高峰的妻儿讲述着高峰儿时的臭事......
外婆说:你妈在生二峰时,你一直由我带着,生下二峰满月,我第二天要去你们家送菜,晚上烤火时,你不知何时将棉靴脱下,还将棉靴扔进烤火的火盆中......
当我发现时,一只棉靴烧的已经无法穿了。第二天要带你回家,脚上穿啥呀?无奈之下我熬了一夜,摞鞋底、纳鞋底,做棉靴帮子,又给你做了一双新棉靴......
外婆讲的旧事引起在场的高峰母亲、姨舅、及高峰妻儿和所有人哄堂大笑,连查房的值班大夫和护士也直用眼瞅高峰。这件臭事后来也成了李梅和儿子高尚女儿高栖和高峰开玩笑的谈资......
高峰记得少年时常去看外婆,外婆常给弄一大兜子白菜、萝卜、韭菜、辣椒等。
在外婆家村东头的机井边有一小片荒地,外婆把它开了种下一片菜,平时外婆还担一担,是两半桶人粪尿去浇菜,外婆说担两满桶已经担不动了......
外祖父人更善良,生产队时侯赶牲口给队里犁地。高峰也会跟着去地里玩耍。
外公赶着牛马,去犁收获过的土豆地,偶而会犁出来未收净的土豆,外公会叫,小群、小群,快来拾洋芋。
小群是外公给高峰赐的乳名,除了外公高峰几乎也没听到别人喊过这个名字。
高峰跟在外公的犁后边,在地里奔跑着,摔倒了弄成了一个土人,半天也能捡上十个八个土豆蛋,外公趁牛马歇会时会一边拍打着高峰身上的土,带着高峰捡来一堆柴火,燃起一堆火,待火焰下去用木棍扒开火灰,将捡来的土豆扔进火堆,然后用灰盖好。
外公则赶着牛马继续犁地,高峰则守在火堆边,等待着土豆烤熟了,外公休息时过来,再用木棍从火堆中扒出烧熟的土豆。
外公拍打着,吹着滚烫且带着草木灰的土豆,慢慢揭去土豆外皮,露出了里边诱人的果肉,外公递给高峰时嘴里还不住的叮嘱着,小心烫着了......

吃早餐
作者:小草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心脏、政治、文化的中心......
走下列车,走在站内的地下通道中,一个年约三十多岁的少妇,左手拉着行李箱,右手牵着一个约七八岁且帅气的男孩,在给孩子讲述着......
少年的双眼蹬的溜圆,眼望着妈妈,认真的听着。
出了丰台车站,天依然没有放亮,黎明前的北京此时也更加黑暗。
北京对我来说既寞生又熟悉。
在五千年历长河中,二十五个朝代,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民国。分别定都于洛阳、西安、开封、安阳,北京,南京等地。洛阳先后有十三个朝代在此定都,又居八大古都之首,有最早中国、丝路起点,运河枢纽、牡丹之都之美誉......
北京也仅从明朝从南京迁都到北京,历明、清至今,不过几百年的历史。北京也曾去过几次,北京火车站,北京西都上下过车,唯独丰台车站首次停靠下车,对丰台车站周边环境也不太熟,再说距上次进京也过了十几年,北京的变化也是日月异。
大街上的灯光昏暗,街头空无一人,沿街门店也少有开门做通宵营业的。但在街头就有一个很窄门脸的小吃店内亮着灯,门口炉子上堆着蒸包子的笼屉......
车站、码头地区不购物、不住宿,是常年在外跑的人严守的规矩。原因是店家做的是游客的生意,天天有骗不完,抗不尽,坑不完,宰不完的游人。
昏暗的路灯下,我沿着人行道也不知东面南北向前溜达着。北方之星幼儿园门口,我拍下了一张些片,又向前走出了数百米也无发现有第一家店铺开门营业,转回时才发现了一个店门头灯和店内己经灯火通明。
蒸蒸香包子铺自助餐,几个显眼大字映入眼帘,反正也没处去,时节虽是春天,但京城的凌晨还是又黑又冷。咋晚上的晚餐都没顾上吃,上车后才匆匆将买的牛肉吃了权做晚饭。我掀起门帘,推开门迈步走进了包子铺。
包子铺门脸虽不大,进得店也一看营业面积也不算小,三米多宽,十几米的纵深,前半截是餐桌,柜台后是厨房。包子到类也挺全。
招牌牛肉包5元一个、特色酸菜肉包、特色雪菜肉包、鲜肉包4元一个,韭菜虾仁鸡蛋包 、西葫芦鸡蛋包、白菜粉丝包茴香虾仁鸡蛋包3元一个......
店内小菜免费供应,小米粥、八宝粥、豆腐脑、皮蛋瘦内蛋花汤、豆浆等1.9元,且不限量供应。
我点了一个虾仁鸡蛋韭菜包子,盛了一碗小米汤座下来慢慢品尝着......
这时店内进来位身高约一米八开外,年约七十左右,头发花白的老者,他也仅点了一个包子一份粥,在我邻桌座下来慢慢吃着包子,一会功夫将内几种汤一样来一碗,有的好象喝过两碗,他让我想起了鲁迅笔下的孔乙己......
他吃饱喝后,打着饱隔,乐悠悠哼着京戏走出了包子店。
我也按照老者的方法,将店内的八宝粥、豆腐脑、豆浆依次只尝着......
这时店内又走进一位个子不高,年约六十以上的男人,该人怀抱一桶未拆封的泡面,手提一大瓶红茶。他咪西、咪西一通叫,我还真以为他是日本人,在首都见到外国人也不算啥希奇事。
柜台内五六十岁的老太和他打着招呼,听他说话才知他也是一个老北京人。他掏的是现金,且十元面票店元说有点破,假日本人则说,找我的一角零钱我也不要了......
此时,店内的顾客逐渐多起来,有打包带走的,有在店内吃的,透过门口玻璃窗,看天已大亮,我也走出了包子铺。
此时,我才看清了路旁街道名称牌上:丰桥路几个字......

作者簡介:潘朝铎、笔名:小草。祖居中国洛阳孟津北邙脚下。法律工作者,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洛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洛阳市涧西区作协顾问,孟津易学研究会会员,中国乡村作家。中华新文学联盟暨《青年文学家》杂志社理事,澳门《快小说报》编委,河南《东方今报》命名的“孝道使者”。曾就职于孟津县委政法委、孟津法院、洛阳电视台新闻部、洛阳市委政研室《领导参阅》编辑部,河南城乡经济报。作品散见于中国青年报、法制日报、经济日报、人民法院报,青年文学家、文学百花苑、小说快报、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大河报,河南法制报,河南农村报,老人春秋、中国散文网、学习强国等媒体。出版有诗歌散文集《北邙飞歌》,著有散文集《北邙浅吟》,中篇小说《隔离的日子》、长篇励志小说《龙山汉子》。
通讯地址: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民族路49号
电话微信号:18737926257

一次投稿将同时发布六大平台
凡发表于思归客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czj69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