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枝繁香馥鸟丛鸣,流水落花总寄情1101
文/三木秉凤诗文选
枝繁香馥鸟丛鸣
流水落花总寄情
闲步寻芳绕塘处
青林倾碧没畔东
别时容易见时难
寒酒更向金樽添
今宵辞故问前路
四海为家任风帆
帘外轻雷春地苏,迢迢爱恨计有余。浮生犹陷万花筒,此处精彩他处无。闻鸡舞文弄墨,自诗复晨读罢,忽闻雨打楼台,滴滴答答之声,欶欶卿卿之鸣,小雨与人生又是何其相似,绸缪无奈以坠,不觉润物方休,人生若梦,在此短暂的风雨交加中,我们曾经又何尝不在无可奈何中随波逐流吗?人或遇挫而颓,或愈挫愈勇,或知难而退,或激流勇进,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我们从波澜壮阔中扬帆远航,天涯海角,知己比邻,当我们会当凌绝之顶,更览天下风光无限之时,天大诱惑已无动于衷,泰山压顶亦巍峨不动。

“幽径行迹稀,清阴苔色古。萧萧风欲来,乍似蓬山雨”。七步诗成,风雨春嗡,淅淅零落,愔愔以听。每个人都生如雨滴,离开天堂之高孤自人间洗礼,然后与同伴汇成小溪,随江川归于大海。每个人犹如从山谷滚落溪涧的巨石,在千万年的时空洗礼中,蜕变成美丽的鹅卵石,虽然失去了奔向大海的勇气,却把小溪当做了生命的归宿。人们都欣赏雨霁晴后的那抹长虹,然而它灿烂天边,却终将化入虚空。唯有窗外唧唧的小雨灵动,看着似无情,掷地有声,恩典天下,落耳泠泠。见天地圹埌,问雨何悲鸣?润当悯怀百姓,增减宠辱无惊。雨后的远山白云象一出生命,天真烂漫,自然生奇,去来无声。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伫立于人生当下,听鸪音鸣远,观雨歇霁空,送竹溪花去,留万古文名。用平凡的杵笔泻出明媚,让神奇的日子春潮带雨。万物生于自然,又返璞归真,人应带着感恩之心,身上的一丝一缕,口中的一果一食,缝纫的一针一物,所用一桌一椅,无不是自然界的施舍,天地之的馈赠,道法自然者以天地之馈而施助其它。《道德经》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其实自然就是无为而无所不为,有为之中春华争发,无为之中利益万物,与天地同呼共命,方能领略道法自然之永恒,宇宙本体只有一个,万物同根同源同理同生,没有贵贱之分,本自天赋平等。
“细雨满江春水涨,好风留客野梅香。避秦不是无归意,一度逢花一断肠”。人在梦中,化茧成蝶,人在醒时,方觉生死,人在寂时,无有悲喜。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不再感动,没有恚恨,人生犹如窗外的濛濛小雨,被苍天抛弃后又被大地接纳,也许上帝关上一扇门,就会打开一扇窗,我们在云蒸霞蔚之中,兀自纯情,身不由衷,不因物喜,不以己悲,一切生命终究都会化成一缕清风,随这风雨遨翔于长空之中,无尔无他,万物共家。

春苏阡陌染,鹤远江湖澄 1102
文/三木秉凤诗文选
艳艳万花丛
翩翩小鸟灵
春苏阡陌染
鹤远江湖澄
平生乐善道
尘薮重真情
饮德先自醉
开务比天诚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窗外林风习习,冷案墨香纷纷,穿梭于简约古朴的书径文海之中更让我品尝到精神世界的富丽堂皇,春夏秋冬,嬗更不息,生命就是这样,我们踏着初暖乍冷春草走来,冒着绵延夏雨一路走去,灵魂的旅程又在秋寒中观望驻足,仰望毛毛白雪的飘然而至。一路上我们丢下过很多很多有形的东西,但却没有放弃承载灵魂世界的精神小屋!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神游太虚,醒入寂寥,山青水秀中赏百花争艳,披星戴月中望烟波浩渺,在灵与肉构筑的生命世界里,身体孑然构成我们灵魂的小屋,这个暖暖的小屋一次次为我们的灵魂挡风遮雨,无论灵魂挣扎得多么辛酸苦痛,无论精神压抑得多么长城般严密,然而馨馨小屋从未抛弃它的主人而独自远航。从朝霞到夕阳,我们见证着时间的无情与慷慨,生命的记忆中,这方小屋为天地留下了四季如歌的兴隆与颓衰,我们没有让小屋永恒清新的能力,但我们却拥有不屈不挠的灵魂意志。我们曾经为自己构筑过的灵魂小屋,却依旧温馨,尽管屋外的世界绿草如茵,桃红柳绿。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当生命走过大半,回忆,又常常成为生命的一个部分,儿时记忆犹新的志同道合的玩伴今在何处?初生牛犊无畏天地,少年时代那种改造世界的冲动,那种经天纬地的绝志,那种江山指点的激情,在层层年轮的作茧自缚中渐渐地退缩到生命的小屋里,感受着一席之地的风光日丽与温情无限。大千世界缤纷呈递,日新月异,而自已生命的小屋却愈感精致与踏实,“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读书闲余,高台之眺,山水尽收,日来月过,寒暑不住,高山流水,清风明月,文人的世界简单而清纯,书是升华思想的唯一路径,有时候轻轻推开烦劳,放下古帧锐笔,远离尘嚣世侩,孤自站在高台巅峰上迎来朝阳漫天,送去晚霞丝尽,似乎亦如生出半醉半醒之间,努力突出混沌朦胧之荫遮,或有游文走笔之妙以抟辞修句,或有胸花腹放之情入澎湃万千,皆源于芊芊陋室构成了文人的一方精神乐土。也许生命像流动的涧溪,日子像浮漂的水草,一切在灵动欢快中定格出一个个画面的永恒,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朝上青山依旧,夕下几度霞红。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致力于以文化荟萃智者,广交贤人,为实现世界文化大同而努力奋斗。赢得了民众的赞同。2024 年,为了发展壮大三木秉凤文化传媒,期待各界朋友的加盟与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