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情于景 情景交融
——张脉峰诗词艺术探析
韩倚云
我识张脉峰先生,自2015年中华诗词学会换届始,后得知脉峰先生坚持办《诗词春晚》,且不畏艰难,传承中华经典文化不懈付出。至今举办八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为中华文脉的传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脉峰先生一直笔耕不拙,其内容包括:贺诗、怀古诗、旅游诗、亲情诗等,其中不乏警句名篇,笔者选脉峰先生诗十几首,强作解人。
送吴开晋先生之难忘师生情谊
无名学子本平常,何必先生牵肚肠。
山大黄昏频醉我,痴心无悔为诗忙。
诗人在寻常题材中,创作出了十分鲜明动人的形象,首句自谦,写自已本蒲柳之姿,蒙先生桃李之教,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其中宛转变化在第三句,写诗人为答谢恩师最好的办法是无悔的为诗词而奋斗。
访满城诗乡
农庄多秀色,好雨洗天青。
金缕玉衣灿,狼牙壮士铭。
往来非过客,落座有诗星。
一笑留清韵,三杯君莫停。
这是脉峰先生的游记之作,满城诗乡在一个农庄,所谓农庄更清纯有意味。“金缕玉衣”与“狼牙壮士”是满城的特色,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来日,满城会否因脉峰先生来过,而愈名呢?“往来非过客,落座有诗星”说当代满城诗人,诗词在于传承,诗词是中华民族的基因。
古代诗歌极讲求意境之美,脉峰诗词恰恰是立意深婉、韵味隽永的代表。在他的诗中,常常不直言其事,而是融情入景,将自已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委婉道来,使读者感受到极其含蓄又无限悠长的韵致,如:
温泉寻诗
寻诗我又入温泉,六艺书香琴瑟篇。
月月西山声韵起,红楼梦缘任流连。
诗人于温泉中体验生活,暖暖的清泉恰如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通过血液流到身体各个部位,恰如传承千古的诗句,滋润着每一个人的心灵,或许,这也是脉峰倡导“中国诗词春晚”的初衷吧?诗人未着一字去写好诗的影响力,却无一处不透着对诗的热爱与对诗的敬畏。全诗将触觉—入温泉、听觉——以泉水之声喻秦瑟、视觉——月月西山等多种感官交互作用,构筑出独特的审美意像,又如:
咏风筝二
一跃排云上,凌空斗纸鸢。
高风知劲骨,万里有情牵。
这首诗语言简练通俗,描摹质朴,讲述了风筝的特色,寻常词句不失大气磅礴,写风筝也是写人,风越高,越杰检测其骨之劲,结句“万里有情牵”与古代诗人的角度略有不同,写出了自家特色,所谓风筝之所以不飞向天外,是因为一线情牵,最后会回到大地上,家国情怀尽现其中,所谓飞得再高,不离故土也!诗人用“诉”来写“不诉”,可谓语虽近,意却远,这样的表现手法也出现在脉峰先生的颂诗中,如:
赠朗诵家殷之光
殷殷万语似流金,六秩韶华作壮吟。
梦想之光春四海,醉听中国好声音。
殷之光先生德高望重,却又非常谦虚低调,把古诗词用音乐的形式加以传承。语似流金、常作壮吟,殷先生着实可敬,传承着中国好声音。
若说脉峰先生对诗坛前辈发自内心的敬重,那么,在他自已的传承之路上,却不着一字辛苦,默默忍受寂寞,坚持不懈,如:
《诗词之友》二十五年
青春歌大雅,吟苑汇群芳。
韵美之新宇,声清绕汉唐。
文心思梦笔,时代筑华章。
国粹情千载,乘风正远航。
《诗词之友》杂志是脉峰主编的一个诗词刊物,目前,已经在国内有相当的影响力。脉峰先生坚持了二十五年,功夫不负有心人,使得越来越多的人爱好诗词。
这是一首五律,于技法上,韵美律工,“韵美”对“声清”、“文心”对“时代”信手拈来之词,如盐入水读之无痕。在思想内容上积极入世,却又清虚寂静,不沾染世俗习气,对待古典文化的态度是积极的、向上的,把诗词这个基因传承到尽善尽美,且心甘情愿!
同样,脉峰对同行诗词刊物亦是怀着美好的祝愿,与同道共同推进诗词事业的传承与发展。如:
贺《东坡赤壁诗词》创刊三十周年
卅载春秋苦乐多,东坡遗爱大江河。
扁舟步韵清波漾,赤壁摇来一路歌。
卅载春秋,其中苦乐,非同道中人不能解之,首句仅仅七句,体现了一颗善心,诗人以身临其境的心情,祝贺东坡赤壁诗词走过三十年的历程,并祝愿继续走下去,把东坡精神用刊物的形式发杨光大。
与此同时,脉峰先生还以七律的形式创作出了咏当代地理的篇章,用以增强作为大国公民的自信,如:
银川印象
塞上湖城不一般,千年圣地贺兰山。
月牙湖畔观沙漠,水洞沟中索大关。
西夏王陵沉寂寂,贺兰岩画影斑斑。
回乡文化添新彩,金岸黄河古韵传。
诗人并未以寻常视角歌颂银川,而是列举其历史底蕴、当代特色去品评中国地理。他认为“塞上湖城”与众不同,因为,有贺兰山这一历史名迹,这里曾发生过许多故事。诗之意境谓“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脉峰先生之物境、情境、意境三层,在其诗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并各有不同特征,将意境二字的理论付诸于实践,现身说法,达到诗词新的高度。如其另一首咏山水之作:
赞花垣“文笔峰”
如椽石笔意冲天,一脉文峰咏大千。
更喜花垣泼彩墨,乾坤浩荡写清廉。
文笔峰之名由来已久,脉峰先生将“意”作为诗词创作的核心。把文笔峰的文化内涵表达得非常到位,尤其结句,对当代一个警示作用“乾坤浩荡写清廉”,更是其炼意到炉火纯青的程度。所谓“凝心以通物”、“养神已待兴”,诗人的内在涵养与家国情怀才是其创作成功的根源,无高的思想境界便无高意境的诗作,无意、兴便不能称其为诗,因此,脉峰先生已熟练的把握了诗词创作的核心要素。
脉峰先生于词作上,亦是别开生面,独创“脉峰体”如:
卜算子·忆儿时春节
糖果又花生,眼望除夕到。穿上新衣对镜瞧,正是儿年少。 小伙伴来邀,村口鸡犬闹。快把灯笼点起来,一起玩花炮。
通读大作,有稼轩之“大儿锄豆西东,中儿正织鸡笼”神髓。刘熙载谓“词要清新”、“澹语有要味”(《艺概.词曲概》)。脉峰此作具有“澹语清新”,充满诗情画意的特点。它表现在描写手法、结构和构思三个方面。
在描写手法上,此首小令,未有一句浓笔艳墨,只是用纯粹白描手法,描绘农村春节的生活画面,而诗人自已正是画面人物之一,把儿童盼望春节的心态描写的惟妙惟肖,充满生活气息,非大手笔不能为也,是难能达到的艺术高度。从艺术结构上,全词紧紧围绕着春节这个点,布置画面,展开人物活动。从构思上,颇为新颖。“糖果”、“鸡犬”、“灯笼”等本是司空见惯的词汇,而组合起来,是一幅感人的画面,令人回味无穷。通过如此简单的情节安排,把充满生机、朴素安适、和平宁静的农村春节生活景色,真实地反映出来。实在赏心悦目。其构思之巧,可为范本。再读另一首词:
浣溪沙·农家小院秋景
高架长藤结嫩瓜,半坡几树好山楂。葡萄串串令人夸。 一阵金风香满地,柿儿落地笑开花。夕阳撑起满天霞。
农家小院的秋景如此清新秀丽,朴素雅静。对“瓜果”、“柿儿”、“葡萄”等农村果实的热爱溢于言表,在远离城市喧闹的村庄,具有这种和平宁静的生活,是诗人内心的淡泊与宁静,不仅现实中存在,更在诗人内心深处永远存在,梦想与现实仅一步之遥,从现实到梦想的桥梁是追梦的汗水。
脉峰先生在传承国学经典—诗词这条道路上,仍然在前进,他以自已亲身体会,笔耕不拙,硬语如磐。创造了“景与意相兼而好”、“景入理势”“理入景势”的高水平诗作。他在诗学品格上,追求一种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境界。在他孜孜以求的诗学征途上,已有所建树,相信《诗词之友》定会有其历史地位,“中国诗词春晚”会成为一个更响亮的品牌。

张脉峰,笔名梦龙,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北京诗词学会副会长兼朗诵委员会主任,中国楹联学会诗词文化院常务副院长,中国诗词春节联欢晚会总策划、总导演。《诗词之友》杂志主编。
韩倚云,女,河北保定人,现居北京市海淀区。工学博士后、教授,研究方向:航天宇航技术、人工智能、工程可靠性。北京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高校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