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泸州市诗词学会
工作简报

中华诗词学会
“论新时代诗词的守正创新”
学术研讨会在泸州闭幕

3月27日,中华诗词学会“论新时代诗词的守正创新”学术研讨会在泸州闭幕。
此次学术研讨会由中华诗词学会指导,中华诗词学会创作委员会主办,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泸州市第一中学承办,泸州市诗词学会协办的中华诗词学会“论新时代诗词的守正创新”学术研讨会在泸州市召开。
研讨会现场
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中华诗词学会驻会顾问罗辉,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沈华维、包岩、石厉,中华诗词学会创作委员会主任、四川省诗词协会党支部书记刘道平,中华诗词学会顾问李树喜、周啸天、钟振振、杨逸明,中华诗词学会理论研究与评论部副主任杭中华,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江岚,中华诗词学会创作委员会副主任郑伟达、张嵩、子川、王威、屈杰、梁孝平,四川省诗词协会会长孙和平、泸州市诗词学会会长尹杰霖等专家学者参加研讨。泸州市政协常务副主席、市诗书画院院长张立新、市有关部门负责人、泸州市诗词学会会员、泸州一中部分学生等30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
中共泸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徐利,泸州市第一中学校党委书记王建波先后致辞。开幕式由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林峰主持。
会议从3月24日报到至3月27日闭幕,历时4天。
中共泸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徐利致辞
徐利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她介绍,泸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荟萃之地,历史上尹吉甫、司马相如、杜甫、苏轼、杨升庵等文学巨匠慕酒而来,为泸州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和不朽诗篇。她表示,中华诗词学会在泸州举办学术研讨会,既是对泸州过去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泸州未来工作的鞭策。泸州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以传承弘扬诗酒文化为抓手,大力推动诗词事业繁荣发展,让诗词创作传播在酒城蔚然成风。
泸州市第一中学校党委书记王建波致辞
王建波致辞时说,泸州一中作为一所文化底蕴深厚的百年老校,历来重视传统诗词教学,并把它作为学生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学校通过建设诗教长廊,创设良好的校园诗歌艺术环境,恢复春晓诗社,传统诗词教学进教材、进课堂等举措,把华夏经典诗文植入了每位一中学子的心怀。
中华诗词学会创作委员会主任刘道平致辞
刘道平表示,诗词界学术界要做好新时代诗词的守正创新,一是探索新理论,鼓励百家争鸣;二是接受新词汇,以传统诗词形式和现代新词汇有机融合;三是认知新意象,诗词为时为事为生活而作;四是培养新人才,发现敢于创新的青年才俊;五是拓展传播新渠道。
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作主旨演讲
周文彰指出,当代诗词守正创新的突出问题,就是几乎还停留在理论上,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从世界观和方法论上去找原因和打基础。他强调,一是要坚持把守正创新作为世界观去确立,作为方法论去运用;二是要把守正创新植根于物质世界的客观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理清其中的道理学理哲理;三是要在诗词创作和评价中坚持守正创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最后他认为:守正,就是恪守正道;创新,就是打破常规、突破传统,推陈出新,创造新事物。
随后,与会专家学者纷纷围绕“论新时代诗词的守正创新”为主题作精彩发言。
周啸天表示,守正创新是在阅读前人经典的基础上进行,写作能力的获得和成长完全取决于自身的积累。他认为,诗词守正创新,一是要书写当下;二是要继承传统;三是要诗风独到。
罗辉从学习刘禹锡重视民歌价值的诗学理念与学习刘禹锡竹枝词的创新理念、审美风格、艺术表现手法四个方面阐述了刘禹锡竹枝词诗学理念的当代启示。
包岩就诗词的守正与创新表达看法。她认为,传承为第一要义,中华诗词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在于展现新时代风貌,书写新时代的大事记、小故事和个人情志;传承和创新都在于打造诗词的魅力。
石厉表示,守正创新这个词在任何场合与行业都适用。他认为诗词创作,一是不能局限于传统的“老套路”;二是要“深入浅出”,不能还未深入就已经浅出;三是要有丰富的思想内涵。
沈华维对当前诗词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要更加关注人民群众的期盼与诉求;二是要更加关注诗词的存量与增量;三是要更加关注诗词的精品与品牌;四是要更加关注诗词活动的形式与质量。
钟振振对写词常押《词林正韵》表达了看法。他认为,诗词创作者不能将《词林正韵》当作填词用韵的金科玉律,只要唐宋经典作家、经典作品中有用例,我们都可以参酌押用。我们应当摆脱《词林正韵》的桎梏,回归宋词之自由、宽松,这样才能创作出更多更加优美的诗词 。
李树喜以诗词格律应当“持正施变 ”——从毛泽东诗词韵律突破说起为主题,表达了对诗词格律的看法。他认为所谓“持正施变”,就是在诗词格律的运用中,既遵从基本样式、传统习惯,又不为所拘,有所突破与变通。
杨逸明认为,诗词创新第一个方面的问题是诗词语言的创新;第二个方面的问题是诗词格律和形式的创新;第三个方面的问题是诗词思想内容的创新。
杭中华以《诗经》《楚辞》为例,提出中华诗词渊源流长博大精深,必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他倡议,多创作一些歌颂劳动人民优良品质和对理想社会与光明前景憧憬的作品,从而汇成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不竭动力。
江岚指出当代诗词发展的阻力,一是作协系统对传统诗词不够重视;二是旧体诗词很容易被挡在当代文学史殿堂外;三是旧体诗词出书较难;四是当代中国旧体诗词写作队伍庞大,但外界反响偏冷淡,并就如何突破这些困难表达了看法。
郑伟达倡议让传统诗词走进医院、药店、药厂、疾控中心、康复场所、计生部门等相关单位,用传统诗词来提高医护人员素质,培养古典诗词人才。
张嵩认为,守正“守”的是诗词中包含的爱国思想、人文精神;“守”的是诗词中彰显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境界;“守”的是诗人词家的道德操守和文学素养。创新创的是时代之新、语言之新、内容之新、形式之新。守正与创新共生互补,缺一不可。
子川表示,将同各方一起,逐步建立完善一个贴近守正与创新的评价机制,积极引导广大诗词爱好者,共同推进新时代诗词的创新发展。
梁孝平认为,诗词创新首先要语言新,其次要意象新,最后要立意新。
王威认为,要守住传统诗词的“正”,就必须做到意境美,语言美,形式美,韵律美;想要做到诗词的创新,则需要具有时代性、通俗性、艺术性。
最后,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林峰对研讨会作了总结发言,他说,今天的研讨会开得很圆满,很热烈,专家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场上火花四溅,精彩纷呈。守正就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接续。创新是守正的拓展。诗词创新只有建立在守正的根基之上,才具备无限的创造力和不竭的永动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一日千里,奔腾向前。


会议期间还考察了泸州老窖及泸州酒业园区、张坝桂圆林等。泸州市诗词学会会长尹杰霖在会上对诗词的守正创新进行了探讨,并介绍了泸州市连续33年开展“屈原魂”传统诗词创作大赛的经验。
泸州市诗词学会会长尹杰霖(右)向周文彰(左)会长介绍泸州连续举办33届“屈原魂”传统诗词创作大赛和今年泸州市诗词学会换届的工作情况。

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欣闻泸州市诗词学会换届,赋诗一首,并写成书法作品赠送给泸州市诗词学会。会议期间,还收到四川省诗词协会祝贺泸州市诗词学会换届大会的贺诗和书法作品。会长尹杰霖亲收作品并表示感谢!
此次学术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新时代诗词的守正创新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启示,也进一步推动了泸州乃至全国诗词文化的繁荣发展。
研究会全体人员合影
图文供稿:泸州市诗词学会秘书处、办公室
编辑:李腾双
审核:尹杰霖
附: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主旨演讲全文(此文转载自“中华诗词学会官方公众号”

在诗词创作和评价中坚持守正创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在中华诗词学会“论新时代诗词的守正创新”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2024年3月25日)
周文彰
各位领导、各位学者、各位诗友:
我们从各地来到四川泸州,参加中华诗词学会“论新时代诗词的守正创新”学术研讨会。这次会议是由创作委员会策划筹办的,他们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命题,就是“新时代诗词的守正创新”。
诗词要守正创新,包括诗词要“求正容变”,我没有听到过不同意见,但一到具体问题,分歧就产生了。例如:在用韵上,有诗友认为,只能用平水韵,否则就不叫中华诗词;在用词上,有诗友认为,不能用当下时兴的新词,因为它们不是诗的语言;在好诗标准上,有诗友认为,把当下诗词放在唐诗宋词中分不出谁是谁写的就是好诗……若是这样,古代诗词在千年之后的今天仍然面貌依旧,还谈得上与时俱进吗?这些现象所反映的问题,就是守正创新还停留在口头上、概念上,没有成为我们的精神器官或“大脑软件”。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从世界观和方法论上去找原因、从世界观和方法论上去打基础。因此,我今天的讲话就围绕这个问题而构思的,题目是:在诗词创作和评价中坚持守正创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坚持守正创新是世界观和方法论
世界观是人们关于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与之对应的是具体看法和具体观点,具体看法和具体观点是受总看法和根本观点支配的。所以说世界观是管总的,是人的全部实践行为和精神活动的总开关和总钥匙。世界观的作用在于:管方向、管思维、管方法。当人们以一定的世界观观察问题、处理问题时,世界观也就有了方法论意义。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世界观就是方法论。
世界观侧重说明世界“是什么”,方法论侧重说明“怎么办”;世界观决定怎么去“想”,方法论决定怎么去“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我们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党的二十大报告概括为“六个必须坚持”: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其中,必须坚持守正创新,位列第三。因此,我们要把守正创新作为世界观去确立,作为方法论去运用。
二、坚持守正创新所蕴含的学理道理和哲理
坚持守正创新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学理和哲理。只有搞清楚其中的道理学理哲理,才能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到诗词创作和评价全过程。
在这里,道理,是指论点的根据和理由、事物的内在规律;学理,是指科学上的原理、法则或依据;哲理,是指哲学的道理或学理。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思维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因此,哲理具有最大的普遍性和最广的适用性。
无论是道理、学理还是哲理,共同之处在于一个“理”。如果我们能把握坚持守正创新所蕴含的“理”,我们就会懂得它的重要性,就会增强运用它的自觉性。
坚持守正创新之理在哪里呢?十分简单,就在物质世界的客观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中。
客观辩证法是说,我们所生活的物质世界,包括自然世界和人的世界(人的世界又包括科学技术、生产力、文化文明、社会形态以及人本身等),都是变化发展的。任何事物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的进化,总是肯定与否定的统一、继承和抛弃的统一——没有完全的肯定,也没有完全的否定;没有完全的继承,也没有完全的抛弃。例如,父母的孩子、脱胎于旧社会的新社会、新冠病毒的变种,总是有所肯定也有所否定,有所继承也有所抛弃。这些亘古不变、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就被称为客观辩证法。
物质世界的这种客观辩证法,被马克思和恩格斯认识并概括起来,形成哲学理论,这就是唯物辩证法,例如,矛盾运动学说、发展变化学说;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量变质变规律,以及相应的成体系的范畴,例如肯定、否定、扬弃(即,既继承又抛弃)。所以说,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主观反映,两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恩格斯为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创立的,是指导我们实践行为和精神活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守正创新作为党的创新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是植根于物质世界的客观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三、在诗词创作和评价中坚持守正创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坚持守正创新,比起经典的唯物辩证法,更富于实践性和指导性。守正,就是恪守正道。正道的具体内涵,在不同领域所指不同。政治上指正确方向、正确道路、政治立场、政治原则等;道德上指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学术上指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公式等;文化上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法法度、文学体裁、诗词格律等。守正,就是要恪守这些正道。
创新就是打破常规、突破传统,推陈出新,创造新事物。例如,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实践创新等。创新要求勇于开拓,善于突破,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不断推陈出新。创新是否成功,要接受实践检验、人民检验和历史检验。
守正与创新是辩证统一关系。首先它们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守正才能不偏离正道,创新才能顺应时势。守正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守正基础上的创新才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才是方向正确的创新、有价值的创新。创新是守正的保证和动力,创新是为了更好地守正;只有创新才能使所守之“正”与时俱进,获得强大生命力。
其次,守正和创新也是需要科学对待的矛盾关系:僵化地对待守正,忽视创新,就会束手束脚、因循守旧、故步自封,不敢越雷池一步;盲目地追求创新,忽视守正,就会偏离正道、偏离方向、违背客观规律,最终归于失败。因此,守正,是创新前提下的守正;创新,是守正基础上的创新。不能以守正为由,阻碍创新、扼杀创新;不能以创新为由,拒绝守正、背离正道。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关系,体现了“变”与“不变”、继承与发展、原则性与创造性的辩证统一。守正和创新的这种关系告诉我们,创新离不开守正,守正离不开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创新对于诗词同样十分重要。它的重要性怎么评价都不过分。第一,从诗词文化看,创新才能推动进步和发展。第二,从诗词创作看,创新才能拥抱时代、贴近生活。第三,从诗词评价看,创新才能做到容变和求正。
至于诗词,哪些要特别注重守正,哪些特别需要注重创新?我已陆续发表过一些看法。我主张诗词题材要创新、诗词用词要创新、诗词评价标准要创新、诗词传播范围和传播手段要创新,这里不再赘述。有时候我强调“破圈”,每当此时,我所谓的破圈和创新就是一个意思。希望大家运用坚持守正创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真思考、展开讨论、充分交流。没有诗词理论上的突破,就不会有诗词创作和评价上的突破,也就没法为建设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贡献诗词的力量!
祝研讨会圆满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