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桑田
一座荒坟
桑恒昌

或许曾是英雄冢
早已被时光抛弃
没有血脉
没有香火
没有人再记起
这把越来越瘦的土
我站在这里
像无字的墓碑
我问他:在吗
一直没有回应
也许他去走穴
演绎新版的聊斋志异
老人家方便时
请你告诉我
人间有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的人
阴司可有
放下屠刀
立地成人的鬼?

[吴杰评赞]
这首诗以一种独特的角度探讨了生与死,人间与阴司,英雄与平凡之间的哲学关系。在整首诗中,诗人通过一座被遗忘的荒坟来象征生命的终结和历史的流逝,同时借此引发对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主题的深刻思考。 首先,诗的开篇以“或许曾是英雄冢”作为引子,将人们的注意力引向了一种悲壮和崇高的历史感。然而,接下来的“早已被时光抛弃”立刻将这种崇高感打破,展示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紧接着的几句诗,“没有血脉,没有香火,没有人再记起”,更是以一种凄凉和悲观的语调描绘了荒坟的现状,凸显了死亡的绝对性。 然后,诗人通过自身与无字墓碑的对话,进一步探讨了生死之间的界限。他问:“在吗?”但是并没有得到回应,这里的“在吗?”其实并非真的在询问坟中的人是否在,而是在探讨死亡之后,人的灵魂、意识是否仍然存在。这既是一种对生死的疑问,也是对生命的思考。 最后的几句诗,“也许他去走穴,演绎新版的聊斋志异”,诗人以幽默和调侃的方式,对生命的结局进行了另一种解读:即使生命结束,也许灵魂还在其他地方继续生活,这就如同聊斋中的鬼怪故事一样,充满了神秘和未知。而最后的问句,“人间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人,阴司可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人的鬼?”则是诗人对生命终结和灵魂归宿的一种深深的思考。这个问题,其实也是在探讨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特别是在面对死亡这个终极命题时,人们应该如何去理解和接受。
【炳强评赞】桑先生主张不但要写反映生活的诗歌,更要写表现生命、探求生命的诗歌,后者层次高于前者。桑先生的《一座荒坟》肯定是属于后者了!
【桑恒昌自撰简介】
我的肩上长出一杆枪
我的手上长出一支笔
我醒着枪便醒着
笔失眠我便无眠
我的生命
在变成子弹的过程中
变成诗句
若七行嫌长,
就缩成四行:
祖国的前面
有我的胸膛
祖国的后面
有我的脊梁
也可写成一行:
我是一发 退出枪膛的子弹
(济南市历下区退休语文高级教师王炳强 组发)
于2024年3月25日下午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