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建强同志是中共党员,现任敦煌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管理委员会六级职员、七里镇三号桥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现年五十八岁的杨建强先后在黄渠中学、市计委、市政府办、南湖乡、房管局、城乡规划局、文管委等多个部门和乡镇工作。当过教师,秘书。担任过副乡长、副局长、支部书记、科长。在39年的工作中,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他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先后八次被确定为优秀等次,多次被市上评为先进工作者。
2023年5月,组织确定杨建强结对帮扶对象为七里镇大庙村二组路玉玲,他克服了眼睛高度近视(1460度)、高血压(已吃药13年)、高血脂、高血糖等多种慢性病困扰,尽心尽力做好结对帮扶工作,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期望。
俗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人争一口气,佛争一柱香”,无论在什么地方,从事什么岗位,你干工作了没有?干了多少?干得怎么样、好不好、有没有成效?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人在干,天在看,公道人心。人世间自有一杆公平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他们的心就像明镜似的,会在闲谈时给出一个公正的评价。尽责、敬畏之心是干好工作的最好座右铭。
在具体结对帮扶关爱实践中杨建强同志深深认识到:凡是涉及关爱对象的事儿,再小也要尽力办好,把关爱人员满意作为第一点赞。他始终做到从关爱对象一家人需求入手,把增强关爱队象致富增收内生动力做为重中之重,真正做到关爱关注关心,为他们排忧愁解难题。
一是他如数家珍熟悉关爱对象情况。路玉玲双目失明、瘫痪、高血压、心脏病,一级残疾,一家五口人,七亩地,种植葡萄,稳定收入是什么、增收潜力在哪里、困难弱项有几条,对应采取啥措施都铭记在心。充分引导关爱对象一家在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种植葡萄、定植桃子)、畜牧养殖、外出务工上挖潜增效,建立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
二是他分类指导确定增收措施。鼓励关爱对象儿子儿媳根据从事的行业参加政府提供的不同类型的免费培训班,提高从业技能和水平。对外出打工的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服务,帮助其报销往返交通补助。
三是他力所能及帮助解决一些具体困难和问题。为幼儿入托、患者就医提供便利,定期会同镇村医生上门服务为慢性病患者做好日常体检。关爱对象一家反映的宅基地翻建事宜已向镇村组汇报,正在紧锣密鼓的落实之中。
四是他扎实做好探视交心工作。利用重阳节、元旦、春节等节日,上门慰问4次,送去了米面油蛋奶等生活必需品。先后电话、微信联系8次,宣传惠民政策,探讨增收举措,增强致富增收信心。
2023年,路玉玲一家在市镇村各级组织和结对帮扶人员的帮助支持及其家庭成员的辛勤努力下,纯收入实现稳定增长。
(敦煌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管理委员会李建平、刘丽丽、张永欢,七里镇三号桥村刘作龙、毛冬琴 供稿)
二0二四年三月二十六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