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反思成为常态
文/李红霞
在教学中坚持反思,在反思中获取精华,在反思中提升灵感、寻找智慧。教师就是在教学实践+教学反思中成长的。上完一节课后要反思这节课上的好,好在哪里,还有哪些缺失和瑕疵,这节课偶然的想法是什么,这节课出现了什么意外的事件,我是怎样处理的,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什么,我是怎样解决的等等。教学反思是为了更好的教学实践。每天反思,就会加深对教育的理解、对教学的理解,长期坚持下来就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那么一节课上完后,教师要反思什么呢?(1)对自身教学状况的反思(2)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思(3)对授课内容、方式、技巧的反思(4)对课堂整体状况的反思。如何写好教学反思呢?要写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教学机智、学生创新、再教设计。上周我刚上完《社戏》一课,上完后我也进行了整体反思。
1.本课的成功之处一处是“月下航船”这一部分的赏析。其中赏析“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这句话时,学生只从修辞的角度做了赏析,但“以动写静,化静为动”的写作手法学生没有想到,我就这样引导学生。我问:“同学们你们学过物理的“参照物”这个知识点了吗?”学生点头。我说:“这句话的描写是“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景象呀?”学生说:“船上。”我又问:“我”在船上感觉什么在动,什么不动呀?山向船尾跑去是以什么为参照物呀?”学生你一一回答。我又问:“山本是静止的,在“我”眼中却是动的,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手法?”这时学生恍然大悟似的。这样在语文课堂融入了物理上的知识,帮助学生解决语文知识,既回顾了旧知,更让学生知道各科知识都是想通的。
第二个“归航偷豆”,为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我问:“你怎样看待孩子们偷豆?”“偷豆”和“偷窃”有什么区别?学生都能体会出孩子们的淘气顽皮、农家孩子的热情好客。接着我就讲了什么是偷窃,并列举了一些实际列子,让学生联系思政课回答怎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最后并告诫学生不要忽视生活中的小偷小摸,否则将来会犯大错误。这样语文课中融入了思政的教育。
2.不足之处:上完一课,或多或少的总有遗憾。首先学生对文本不熟悉,原因是只读了一遍,课下不读,课上没时间。对文本的不熟悉导致了学生理解的不深刻。其次是语言表达能力欠缺。提问好多学生支支吾吾,表达含糊不清,有的学生解释说能写下来但不能表达出来,以后还得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再其次对文章结尾段的理解。我感觉我引导的不好或是方式不对,学生理解的不太好。最后课后题处理的不精细。再者是提问学生的次数也少,或者仅限前十名的,我想越不提问他们是不是变得更懒,以后遇到简单的问题多提问学困生。
3.教学机智:当讲读到“归航偷豆”这一部分时,好多学生窃窃私语,我当时很纳闷,幸亏当时没有制止。我仔细一听,原来学生正迫不及待的和同桌分享自己曾经有趣的经历,“归航偷豆”这部分描写勾起了他们的美好回忆。看学生谈论兴致这么高,我就让几个学生分享了自己的趣事,其他学生也产生了共鸣,都在纷纷谈论,脸上洋溢着喜悦。这种情况下讲课学生也听不进去,我想不如让学生趁机写出来吧。此情境下这样学生很乐意写,很想表达,效果很不错。
4.学生创新在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撺掇起来,说可以坐了这航船和我一同去”其中王美玥就问:老师,“撺掇”一词我感觉是贬义词,但在这句话中没有贬义的意思,这是不是“贬词褒用”,可见这个学生肯动脑筋的,我没讲是这个学生自己的发现。于是我表扬了一顿后对其他学生说说:贬词褒用和褒词贬用你能各举出一例吗,学生开始想不出来,我提示了《春》和《藤野先生》两课后,学生也想起来了。
5.再教设计:上课中,学生提问了我在初次备课中没备的内容如:“秩秩斯干,幽幽南山”这句话问什么意思,出自哪里,全文是什么。“老生”和“老旦”指的是什么人。中国戏曲有哪几种等等。在二次备课中这都是我需要补充的内容。
写教学反思,不在于长短,在于坚持,在于及时。想法较多就多写,想法较少就少写,多则两三千字,少则三四百字。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