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游记】罗霄山脉间的客家故宫:湖塘古城(作者/陈明杰)
“一段旅程,非常偶然。预设是去安福看古村,却拐进了三一九国道白竺境内碧湖潭小径。”
这是我在《萍乡文旅》中发表的一篇[游记欣赏]探寻萍水之源 ,上面是开编第一句话。一晃八年过去了!而当年我的老师周锦辉先生介绍的神秘古村,至今依然陌生和神秘。
2024年3月24日,我携妻子与儿时伙伴蔡节亭夫妇,奔赴这座心仪已久的传说古村。
春天驱行于罗霄山脉间、全国新农村建设模范市:萍乡的乡村路上,两边的农田正是油菜花、紫云英盛开的时节。百十里花海,连绵不绝,美不胜收!
虽说是古村,实际是一座比较完整的古城。它的全称叫萍乡市莲花县路口乡湖塘村。
非比寻常!且看官方荣誉:
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湖塘村。
农业农村部公布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湖塘村。
由国家三部一局颁发的“中国传统村落”:湖塘村。
……
我喜欢从风景的旅程中,追溯风景的内涵与来源。
我喜欢从残垣断壁的细节,触摸历史的痕迹。
古村中有万安桥、福善桥、福龙桥、定福桥等6座古石拱桥,历经数百年沧桑,依然坚固安稳,可见先祖造桥技术之精湛。远处一座九层高15.9米大理石的“文峰塔”立于金色油菜花田之间。给人超凡脱俗,壮观动人的感觉。
“文峰塔下问春秋,最忌无诚到上头,祈福题名金榜时,人生搏浪作中流”。古村虽身居山野,但庐陵文风盛行。石塔左前方有座千年“东江古庙”,古庙有幅对联:上联是“东江帝德昭日月”,下联是“古庙神威冠华夷”,横批是“一方保障”。古庙被一棵600多年古樟环绕遮盖,香火鼎盛。

当我漫步这座错落有致、幽深神秘的古城时;当我踩踏足下留有古人遗迹的青石板走廊时;当我注目于一座座庄重古典的公祠时;当我默记那些深奥历史写意的牌匾条幅时;当我惊愕于这全国绝无仅有的蟹形公整古建筑艺术时……我仿佛穿越了湖塘古城的时空长廊,无形中有神秘之手揭开湖塘古村神秘的面纱。让我更了解湖塘古村的历史。
先进入我们视觉的,是拥有“江西第一祠”美誉的“渭川公祠”。这座始建于清朝的古祠,占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高20余米。大门上方“渭川公祠”四个大字端庄豪放。大门两侧刻有“桂植堦前香馥郁,兰飘座上气芬芳”对联,与“桂馥兰芳”横批交相辉映,寓意着恩泽长留,历久不衰。正面墙上,镶嵌有数十块石雕,呈现“丹凤朝阳”、“双龙戏珠”、“平沙落雁”、“洞庭秋月”,以及麒麟、松、竹、梅等各式精美图案。祠檐的四角呈弧形翘起,犹如孔雀伸长的脖子和头瞭望着八方。而那四角上方安装的铜花历经百年风雨,却依然熠熠生辉。而这么精致的细节艺术构造,集合整体却依然是古城的主流风格:螃蟹型图案!
湖塘的古宅都是依山水走向而建,古祠栋栋雕梁画檐,小巷条条鹅卵青石铺就,在交通闭塞、穷山恶水的古代,难以想象是多么浩大的工程!
文字介绍:湖塘古民居,始建于清代,有建筑21栋,占地30000平方米。该古民居依山水为南方徽派建筑,布局合理,房屋之间有鹅卵石小道和水渠。大部分房屋座东向西,有螃蟹形和直进三栋楼宇房屋,建筑各有特色。具有代表性的牌楼式重檐建筑,大门上方三层石雕,有双龙戏珠,双凤来仪和石柱赞联,房屋四角四层叠石屋角,全石磉石门窗,雕刻精美绝伦。

据东江叟《曲流·高岭研墨“螃蟹·鸭与湖塘人”》记载,湖塘是“螃蟹”形,根据有二:一是螃蟹择居湖塘,曾与蛇恶斗,最后蟹胜蛇死,故蟹世居湖塘,繁衍生息,代代相传。直到现在,只要天气温和,村中的水沟、巷道和田间旷野里常见螃蟹出没,互相嬉戏;二是全村从开基以来至八十年代初,住房的建筑结构别具一格:座东向西进身,而大门都是横(南)向;整个村子的房屋布局、走向及其形态酷似一只只活生生的大螃蟹。
可见,“螃蟹”是湖塘古城的图腾!我的良师益友白石弟子邓集文大师是“螃蟹”画作的泰斗,他曾给我赠过一幅“螃蟹”作品。名称叫“横行,不霸道”!
我想,湖塘历史开局者,除了崇拜螃蟹的敢于搏斗的生存能力外,应该同样有“横行但不霸道”的感动。
中国有记载的历史上,第一个墓葬中有螃蟹的人是汉代的刘治,史称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而古城中,主姓就是姓“刘”。这两个刘有没有缘故呢?
小湖塘大世界。湖塘历来文风浓郁。座落于村北员下的“观文书院”,历经百余年风雨冲刷,至今完好无损,这也应是湖塘村的文脉所在。族谱记载,湖塘刘姓是南宋宰相刘沆、明朝宰相刘定之的后裔,贺姓为唐朝贺之章之后裔,周姓为三国周瑜之后裔,儒雅之风延续不断。
自古以来,湖塘虽称不上人才辈出,人文荟萃,却造就了一批人才。刘仲泉,朝廷诰授奉政大夫。刘克典朝廷诰授奉政大夫。其妻刘母彭氏禾娘被诰封为宜人。结婚后家业兴旺,在庐陵开办了铸造厂,在安福县开办了“瑞如新”商铺和数座油榨坊,在本村南云山开办了山庄,成为远近闻名的“双万金”富翁。刘克典夫妇乐善好施,每天装一桶米放在“四栋屋”大门前的石凳上,匀分给乞丐和贫困断炊之人;曾一度捐重金支持修复“复礼书院”。他十分注重教育,培养并鼓励孙子及远房重孙先后东渡日本留学,成为医学博士。

据老人介绍,湖塘古村现存清朝时期刘克典,刘瑞书,刘瑞如等古民居13栋,残存的古民居5栋,古祠有陶轩公祠(诵芬堂)、章祖祠(佑啟堂)、润水公祠(怀德堂)、怡善堂、渭川公祠(笃亲堂)、浴池公祠(务本堂)、仲泉公祠(敦文堂)、洛水公祠(笃庆堂)、潇水公祠(恒德堂)、绩恩公祠、赞公祠(敦典堂)、皋岡公祠(笃本堂)12栋,共计27栋,占地共35000平方米,古拱桥有福善桥、福龙桥、定福桥、万安桥等6座,东江古庙1栋,文峰石塔1座,“砂糖”古井1口,若干条古巷,古榨油坊,古拴马房等古迹共同构成了独具一格的湖塘古村元素。
我觉得湖塘古村远不止400年历史,而是一部一千七百年的客家史!我曾经随世界客联领导人之一、中宣部赖谦进副部长、名姓传媒赖建春董事长从福建、江西、湖南、广东、河南寻访客家之源。湖塘古村的公祠命名、建筑工艺、文化传承、开拓精神,都是标准的客家文化!这是否就是罗霄山脉间的客家故宫:湖塘古城?
时间紧促,我无法在湖塘古村里的一栋栋古民居里慢慢地读,静静地听,缓缓地思,可能错失了许多故事。也有许多未解之迷,但我希望通过所见所闻之分享,抛砖引玉,让同仁们更好地发掘湖塘古村历史!
【文笔草率,务请读者细心将有错误的文词、情节写在留言上,笔者将及时更正。谢谢!】
**********************************
总策划: 贺焕明 王冉 周锦辉
历史顾问:赖建春 李小建 王寻
导演:陈明杰
主编:夏云剑
副主编:西风 蔡节亭 温安平
图、文:陈明杰
视频:红安源影视
封面新闻网、萍乡市摄影家协会、安源区作家协会、湘赣边界名人研究会联合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