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赵以炯家族的人脉圈
赵以炯的烈祖洪美公因康熙年间湖南湘潭发生瘟疫,族人各自散去,吴三桂反清避戊午兵变而入黔垣贵阳,年方十七岁,在贵阳狮子桥、南京街、广东街以及花溪酸汤堡等地经商,后迁入青岩古镇背街居住,开始了一家人到一族人在贵阳青岩古镇的创业史。
洪美公入黔定居青岩古镇,他的孙子登科公即赵以炯状元的高祖父时,因其父世英早故,登科公有志于学,先从南门张公,后又随燕楼郭公负笈而学,这是青岩赵氏祖上有人文交往记载的开始,常言读以荣身,赵以炯家族的人脉圈来看,是最好的例证了。
到赵以炯的曾祖父赵维经时,清乾嘉时,已经四代人在青岩古镇,经过修身、养性,达到了齐家的目的,赵维经即百岁坊主理伦公在先世经营农耕铁器、丝绸之业、茶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经营,经营盐业发家,遂成青岩首富。此时也和地方名贤乡绅多有往来,从理伦公百岁坊的题联来看,道光帝钦赐“升平人瑞,七叶衍祥”匾,如江苏两淮盐运司的但明伦,江南苏松太仓兵备道的王玥,遵义府正安县学政王厚等。赵以炯的祖父赵玉墀、伯祖父赵玉方相继中举入仕,进入了士大夫阶层,已经和清名臣胡林翼,寇秉钧等有交集,赵以炯的父亲赵国澍时和田兴恕、何冦英等贵州高官已有往来。
赵以炯中状元入翰林,已经进入当时顶尖的文人士大夫阶层,慈禧、光绪、庆亲王、张之万、翁同龢、张百熙、李端棻、黎庶昌等王公大臣之例,交往的多为当时的名流,历史翻开了青岩赵以炯的一页。
这一页是耕可使富,读可荣身的一页。
多年来,我一直在关注青岩赵以炯家族能给人有什么启发,他们家在青岩古镇做了什么?他的高祖父登科公时,家风已经影响乡邻,他的曾祖父维经时,经营盐业致富,注重乡里公益,捐资办青岩书院、青岩义学,修复文昌阁等,他的祖父玉墀为青岩有名乡绅,科举入仕,他的伯父国霖、父国澍、叔伯兄赵俭、赵镛等也为青岩有名乡绅,奉旨办团练保家卫国,特别是他的父亲确实是个英雄豪杰,他的母亲是个贤母典范,他们兄弟姊妹六人皆有才,他的父亲散尽家财十万两修青岩古城,约相当于今天的2000多万元人民币,为青岩真够大方豪横。而他在清癸卯学制之后,回青岩办了青岩高等小学堂,即今青岩完小的前身。从理伦公办青岩书院到赵以炯办青岩高等小学堂,赵以炯的父亲散尽家财修青岩古城,历史人物早已经故去,历史早已经翻篇,青岩的城头早已经变换了大王旗,历史早已经远去。乡土中国的社会,乡绅之治,读可荣身,无论现在,还是将来,是给人有些启发的。一地的人文兴蔚,历代都非常注重乡贤文化的建设,当然赵以炯早已经不止是青岩的乡贤,他是贵州名贤之一。
甲辰二月十五
2024年3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