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雾都山城】之三
历史名街品美味
千年古城磁器口
重庆市磁器口古镇,古称白崖场,位于重庆主城的沙坪坝区东北部。地势前临嘉陵江,后靠歌乐山,近有金碧山、马鞍山、凤凰山三山并列,还有清水溪、凤凰溪两溪环抱。是国家4A级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重庆市重点保护传统街、重庆“新巴渝十二景”之一。磁器口是巴渝民俗文化旅游圈,磁器口古镇又是沙磁文化发源之地,与白沙文化区、成都金牛坝文化区、北碚文化区并列为中国大后方四大文化区之一。磁器口古镇是有千年建镇史的民俗文化古镇,是古重庆的北大门,在明朝就形成水陆交汇的商业码头,被誉为“小重庆”,此名真乃名不虚传,绝对是老重庆的绝版缩影。虽然我在重庆只逗留短短一周,却两次来这里游玩。
现磁器口古镇开发了很多诸如榨油、抽丝、制糖、捏面人、川戏等非遗传统表演项目和各种传统小吃坊、茶馆等,每年春节举办的磁器口庙会是古镇最具特色的传统活动,每天都会吸引数万市民及游客前来游玩观光。中国人通俗地认为阴历二月二之前都是年,我也算赶上了充满年味的热闹。这里是不可多得的古色古香传统文化历史街区,其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显示出了其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吸引力,海内外每年前来参观和旅游的宾客多达数百万人次之多,由此可见多么繁华。
古镇的街巷都是明清风格的建筑,脚下都是青石板路。景点有钟家院、通家院、民俗文化村、茶馆、龙隐寺等,来这里没有一天的功夫就不叫深度游。这里还可以品尝当地美食,古镇特色三宝是毛血旺、烩千张皮、椒盐花生,号称古镇三宝或称三绝。陈昌银麻花竟然还设立了博物馆,该店铺满街巷都有。临近傍晚时分,我买了一杯当地的酸奶和一碗号称千年店铺的豆腐脑品尝,还真是味道鲜美,也可能与逛累了有关呵呵。最有特色的一景是茶馆。据当地人讲,昔日在这千年古镇,随处可见茶馆,当年的水手、袍哥大爷、闲杂人等都喜爱出入此间,茶馆成了龙蛇混杂之地。在陪都期间,这一个小镇茶馆就达100多个。其特色是“书场茶馆”,又称艺人茶馆,是品茗欣赏民间艺术的地方。书场茶馆戏曲品种也不少。直至如今仍茶馆遍地,品茗者众多。
据民间传说,明朝建文四年,建文帝朱允炆被其四叔朱棣篡位,逃出皇宫后削发为僧。当他流落到巴渝一带时,曾在白岩山上的宝轮寺隐匿长达四五年。世人知情后,就以皇帝真龙天子曾经隐居在此的事实而将宝轮寺改名为龙隐寺,白岩场也被改称为龙隐镇。【龙隐寺】寺内“大雄宝殿”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由原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所题。整座大殿构造雄浑,据说没有使用一颗铁钉,堪称中国建筑艺术的一枚瑰宝。
磁器口古镇总面积32.5万平方米,其中保存完好的古镇核心区14.3万平方米,分布于马鞍山东侧和东南侧。古镇依山而建,由山起城。以磁器口正街和横街为骨架,42条巷道垂直于正街和横街,向马鞍山脊和溪沟边缘发展,形成特征明显的树枝状平面格局。正街和横街宽约在3至6.5米之间,将嘉陵江水运码头、龙隐寺及外围交通干道联为一体,上下层错落有致,顺应地形灵活布局,可谓不拘一格。街道、巷道与宅院构成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和私有空间的三级空间结构,形成清晰街区社会组织的基本模式。清·王尔鉴诗曰:“龙隐之山高以矗,云树为衣石为骨。一峰峭削凿江波,两腋潆洄带溪谷。”说的就是这里的地势。
街内的【宝善宫】位于磁器口正街128号,占地面积1176.2平方米,是历史建筑和不可移动文物。宝善宫是磁器口九宫十八庙的著名道观,是善男信女祈福求愿之地。现改建为茶文化体验馆,系统展示茶、陶瓷与磁器口文化发展的历史轮廓。【磁器口后街公园】位于磁器口马鞍山的山顶,占地1万平方米,我攀爬上百步梯后进入此景区,这里可全景鸟瞰磁器口区域。公园以“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为主题进行布局,有重庆记忆博物馆、磁器口后街赋、建文帝像等文化景点。
在抗日战争时期省立教育学院在磁器口办学时,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吴宓在这里任教,除传道授业、著书立说之外,偶尔也会到镇中心的茶馆去坐坐,一边品茶,一边与茶客摆摆“龙门阵”,了解民情与社会。著名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籍华人丁肇中,在抗战时期就曾就读磁器口正街宝善宫内的嘉陵小学。磁器口凤凰山作为国民政府教育部美术委员会驻地,聚集了徐悲鸿、傅抱石、王临乙、张书族、丰子恺、宗白华等众多全国知名的美术家及美学家。这些人物和生平,博物馆里均有介绍。
《红岩》小说中的“华子良”,更是家喻户晓。他在磁器口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革命活动足迹。据当地老人们讲,华子良经常到镇上买菜,担盐巴,挑酱油,买完东西就走。老辈人都见过他,而且他与地下党接头的地点便在磁器口的一栋房子里,只是说不清是哪一栋了,这更为古镇增添了神秘色彩。

作者简介:张家祥,笔名祥云,网名祥云笼罩。诗人、作家。曾是大型国企机关干部,职业经理人。工商硕士学历,毕业于哈尔滨理工大学在职研究生,教授级高级政工师。现为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黑龙江省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人作家网认证会员,中国登山协会户外指导员,黑龙江省登山协会裁判,鹤岗市户外登山协会名誉会长,鹤岗市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北戴河创作基地文化传媒中心常务副主任、文学院副秘书长,签约作家。创建[北彊杜鹃]【秦岛韵声】【运河之春】“都市头条”有声文学平台并任总编,曾任鹤岗市艺术馆交响管乐团秘书长,市文联【春雨】副刊社社长、总编,创办了【中国北疆写作朗诵精英协会】并编辑发表有声文学作品千余件。多年笔耕不辍,代表作有诗集【墨海浪花】,散文集【忆语流年】(均由北京团结出版社出版);中篇小说【死亡防线】由春雨副刊专辑发表;近年来,撰写的【抗联故事新编30集】、【海南风情录30集】、【燕京漫步百景辑120篇】、【远山的呼唤100篇】、有声文学【夜幕下的死亡防线30回】等小说、散文、游记在各级网刊发表;歌曲【独轮车之歌】、【重阳夜话】等6首歌词被编入鹤岗百年优秀歌曲集第二辑。摄影作品【独轮车的风采】获得市摄影比赛一等奖;有多首诗歌在黑龙江省【书香龙江】平台发表;有三首抗疫歌曲由北京市通州区文化馆作为优秀歌曲在网络平台展示。经常在【北方文学】【春雨】【金鹤】[稻田文学]【朗读时间】等地方媒体、刊物及网站发表文学作品。喜欢文学创作和编辑,喜欢唱歌、户外徒步登山运动及旅游。从不难为自己,谦和乐观随性
主播简介 : 箫笳,鹤岗市图书馆志愿者。自幼酷爱影视配音,喜爱有声书的演播。愿以书养心,以音悦耳,简单生活,恬静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