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太炎的“膏兰室”
朱亚夫
章太炎是现代著名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曾充满敬意地赞颂他:“以大勋章作扇坠,临总统府之门,大诟袁世凯的包藏祸心者,并世无第二人,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当时人称章太炎为“中国高尔基”。其才学功底,得益于他年轻时在“膏兰室”中的矻矻钻研。

章太炎(1869-1936),民主革命家、、著名、大师,,人。原名章炳麟,因仰慕明末学者顾炎武(原名绛)、黄宗羲(字太冲)的道德文章,故改名绛,号太炎。笔名有穷荒孤客、牛马走、支那夫、陆沉居士等20多个。1895年加入强学会,1897年任《时务报》撰述,鼓吹改良思想。1899年东渡扶桑,结识孙中山。同年9月返上梅,任《东亚日报》编辑。次年,在唐才常召开的张园会议上断发易服,立志革命,一时传为美谈。1902年,与蔡元培等组织中国教育会和爱国学社。1903年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并为邹容《革命军》作序。不久,因《苏报》案被捕入狱。在狱中参与策划组织光复会。出狱后赴日参加同盟会,主编《民报》,与改良派论战。1910年在东京重建光复会总部,任会长。辛亥革命后回国,任孙中山总统府枢密顾问,与张謇等组织统一党。1913年宋教仁被弑后,策动讨伐袁世凯而被软禁。1917年任护法军政府秘书长。后脱离孙中山改组的,晚年愤恨侵略,积极赞助。晚年,定居苏州,创“章氏国学讲习所”。一生研究范围涉及、、、、等等,著有《章氏丛书》等,存世有《章太炎全集》。
章太炎自少熟读经史.22岁时父亲死后,他离别故乡,到杭州“诂经精舍”从朴学大师俞樾受业。“膏兰室”是他在诂经精舍中读书著述的一方斗室之名。“膏兰”,含“甘美芬芳”之意。他自称“膏兰室主人”,在诂经精舍中,师从俞樾研洽群经和诸子,一直到29岁才离开,在这里度过了他年轻时代的大部分岁月。
章太炎是把国学作为甘美肥沃的养料,贪婪地吸收着。每天,他在“膏兰室”中评校群经,博学诸子,考、释、驳、论,无所不用。每有所得,就用蝇头小楷,认真记下,积近十年之所得,集有以其斋名命名的四册《膏兰室札记》,共有494条。诠释经史的有80多条,大多是考辨诸子的,其中尤以考释《管子》者最多,达115条。这部著作,取材之广,考证之精,充分显示了这位日后成为思想界巨人的年轻学子,当年在“膏兰室”中好学不倦而又勇于探索的精神。

章太炎成名后,游学日本,仿其师俞樾在大成中学开坛讲学,从者百余人,又于1908年7月11日起,章太炎便在他的住所内,每星期花一至两个上午的时间,给诚意前来学习的周树人、周作人、许寿裳、钱家治以及龚宝铨、钱玄同、朱希祖、朱宗莱等8人开小灶讲课。弟子许寿裳后来回忆说:“师生席地而坐,环一小几。先生讲段氏《说文解字注》、郝氏《尔雅义疏》等,神解聪察,精力过人,逐字讲释,滔滔不绝。或则阐明语原,或则推见本字,或则旁证以各处方言,以故新谊创见,层出不穷。即有时随便谈天,亦复诙谐间作,妙语解颐。自八时至正午,历四小时毫无休息,真所谓‘诲人不倦’。” 这些弟子回国后大多卓然成家,有“五大天王”“八大金刚”的称号。
以后,章太炎又有斋名“菿汉阁”。1914年袁世凯窃国时,他—边绝食向袁世凯表示抗议,一边口述《菿汉微言》阐说自己的学说观点。

作者简介:朱亚夫,笔名方波、紫来斋等。上海市人。历任《上海老年报》社总编助理兼副刊部主任、《军休天地》杂志社主编、《九九关爱》网站顾问团团长等。现为上海作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上海浦东新区杂文学会顾问等。自1964年以来,在海内外200余家报刊上发表各类作品8000多篇,其中不少文章入选《时代领跑者》《文苑剪影》《上海杂文选》等近百部书中,著有《亚夫杂文选》《人生畅想曲》《黄昏风景线》《书斋文化》《杂坛徜徉录》《名家斋号趣谈》等;主编《寿星列传》《三十六计新解》《中华名人书斋大观》《老年生活实用大全》(新版)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