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犀樽五更酒,独念故乡愁 1095
文/三木秉凤诗文选
犀樽五更酒
独念故乡愁
无奈多离散
何时残梦休
夜饮月光寒
墨饱笔难言
尘间问冷暖
夜风顾寒帘
《礼记》曰:“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少壮之时,有一种理念:即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知识改变命运,故而坚韧不拔地做一个高级知识分子,传播知识。老大之时,则又有另种理念:腹有诗书气自华,要有文化自信,文以载道,化俗成风,做一个文化达人传道弘道。知识承术,文化载道,其实知识与文化都不可偏执任何一方,物质文明建设需要知识储备,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文化强国。然而当下的世界境况,知识已是爆炸,而文化尚不自信,所以精神文明建设之任更重于物质文明建设之任。“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人不管在朝如青丝之时,还是入暮已成雪之列,只要通天达地生命开悟,只要坚守正确的符合宇宙真理的人文价值,即使粉骨碎身“零落成泥碾作尘”,也依然火尽春生“只有香如故”。
光阴飞驰如梭,四季轮转如推,由于少壮眼高手低华年虚度,老骥知返已是步履维艰。生命是一次历经磨难、自我感悟、缓慢升华的过程,少时也许不知愁是何味,追求虚荣盲目自信,然而这些生命泡沫与荣光粉饰必会在一次次的尘寰磨砺中水落石出,几十年的艰涩生涯里突然感觉无论我们如何与命运抗争,我们依然是茫茫大海中的一介浮萍,随波逐流,随风飘逝,而且世事之艰很难用“人情冷暖,世事无常”来概纳。曾经在“知识就是力量”的风吹下,世人很多都放弃了文化修养与文化学习,贪心扎入知识的海洋中欲罢不能。曾经,我甚至怀疑过自己的文化方向是否正确?是超凡脱俗置身荣威名利之外,还是与时俱偕行深入虎穴龙潭之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而那些濯清涟而不妖出淤泥而不染者,简直凤毛麟角。随着时光的推移,人生不觉老之将至,慢慢也就参透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人类从大自然中脱胎换骨而来,也必须顺应自然、道法自然、保护自然!而不是战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在宇宙世界里人类社会渺小如无,大自然是人类生存唯一的依靠!因而人伦规律必须符合自然规律!人文必须适应天文,人道必须恒顺天道!故而《道德经》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茫茫半世,豁然开朗,人文价值观一旦确立,后半生命也就有了方向,做个彬彬有礼的君子,做个知书达理贤人,做个悟道通体的高人。也许芸芸众生我们皆可从中找到自己的境界,境界之高低惟有自己独品其中之味道!但小人往往以己之狭心度君子之华腹,不能透观人生境界者,皆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若倡导人生得意须尽欢,则会沉迷于纸醉金迷之中失去方向;只有咬定天生我才必有用,人则会在江湖风雨中追求道义与本源,以己之才力广助众生,芸芸众生不过两种走向即物欲之求与精神之求,如果将物质作为手段来完成精神的修炼与升华,这将是完美无憾的最佳人生过程,所以人生最终出来两种境界,一是精神贵族的脱俗境界即通过文化修养灵魂的高尚,二是物质贵族的世俗境界即通过知识来满足欲望的无限需求。
《后汉书》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财富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我们皆不反对财富拥有,但在金钱以外还有一样更重要的东西往往被人们忽略甚至蔑视,这就是从人类文化中汲取的精神营养,它化导着人类的灵魂并在默默无言细雨润物般将人生境界由低级推向高端,这个过程就是精神修练与文化修养。几千年来,人类思想邪说盛行,我们一生需要从纷繁复杂的精神海洋中寻找到符合天道的思想灯塔,然后坚定不移地走向文化高峰,这是一个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艰辛过程,因为心中有道,自然奋斗无穷,君德所感,天必承应,厚德载物非是虚言传世耳。试想书香门第代代传递着人文家风,朱门豪宅代代传递着铜臭浮业,文人不屑于“视金如命”的财主称之财奴,财主将不谙“世俗玩乐”的文人称谓呆面书生。人生的不同价值观由此显现,有的索取世俗之荣,有人入于脱俗之修。落红本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国自古有崇文的社会传统,学而优则仕或学而优则隐,此乃是中国文人的在不同社会环境中的两种走向,有道则出世造福一方,无道则退隐山野独善其身,自古人们颂扬的是春蚕丝尽蜡炬化灰,是甘为人梯以及见义勇为的精神,是落红化泥反哺护花的园丁精神!

清风卷细浪,冷月照沧桑 1096
文/三木秉凤诗文选
流霭吞碧江
翠峰坠斜阳
清风卷细浪
冷月照沧桑
采桂闻天香
吟汀踏沙黄
桃李满天下
春晖尽风光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霏霏云气,花浪风兴,袅袅暮野,颉颃万灵,人生如梦,梦如人生,生命是一场从小我走向大我的修行过程,也是一场提高自我认知的升华过程。孟子曰:“从其大体者为大人,从其小体者为小人”,从小人到大人本身就是一个修炼的过程,在茫茫人海之中胸怀坦荡又温文尔雅的君子几乎凤毛麟角,而以我为中心“悲戚不缕,怨天忧人”却是尘嚣常态,如何看破方能放下,《金刚经》教人“无住而生其心。”无住于万物万事之表象而豁然通道之心,心不缠缚表象而故达内理,所以生命修练真的难于上青天。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大道至简,效法自然,花开无意,花落无心。生命本质就是时空让一切机缘合成,然后外在现象生老病死,内之本性道法自然,犹如春夏秋冬之春花夏雨、秋果、冬储一样四季丰美而不带走一物一象。《道德经》曰:“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在生命过程中我们不刻意追求什么?我们也就不会再失去什么,得与失仅仅是物质现象中截面与截面的比较,惟有精神是永恒的,而精神所追逐的不是我们的欲望而是超然尘外的灵魂思想。未来之路没有了希望也就没有了失望,生于尘缘而不攀缘,万物为我所用而不为我所有,犹如范仲淹所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高山不阻流水去,岁月不恋花香飘。
遁入空山不见人,回首但闻人语响。宇宙万物包括日月星辰,皆是缘来缘去气聚气散的自然过程,一次生命历程只是我们无数缘起缘灭的一次临缘合成的“影视”显象,大多人会迷于假象之中的“影影绰绰”,在作茧自缚中悯孤余生,而未在永恒的精神世界里加以升华。其实大千世界花开花落犹如生命茁发凋零一样,应无住而生其心,方为本性真心。人生之路自有天地串缘为你铺就,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游云无眷山河美,清荷不恋湖光色。过去之路命已注定,未来之运却己掌控,我们只需改变作茧自缚的价值理念,也就打开了全新的宇宙时空,也就改变了命运方向。大千世界的一草一木,不同境界会读出不同色彩。大人唯有自信,方得万众奉信,人若有情飘逸菲芳,天香何处不落云衢?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走遍天涯海角,方知家圃之小;苗木萌芽破土,喜望日月丽天。生命之累,源于不能自我突破,大道如晴天,我独不得出。大观世界万事万物轨迹似乎冥冥早定,落花流水本然已成常态。盖棺定论乃是对人一生作出的终极评价与历史定位。我们对于苦在当下而利于千秋的事业,可以坚定一时,但很难坚持一世,我们磨炼一颗随缘化尘的雄心与韧心,也可以豪言一时,但难以执着一世。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我们是否成为一个超凡脱俗的人,只在当下境随心转了。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致力于以文化荟萃智者,广交贤人,为实现世界文化大同而努力奋斗。赢得了民众的赞同。2024 年,为了发展壮大三木秉凤文化传媒,期待各界朋友的加盟与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