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庄上最丑陋的猪
文/徐思九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家养过一条全庄最丑陋的猪。
然而,它又是左邻右舍同类都病死光了,唯独它“逍遥瘟外"。
正是从养这条最丑陋的猪开始,让我家慢慢积累了财富,翻建了房屋,成了当时的“万元户″。
那么,想知道其中原委吗?听我娓娓道来一一
我是家里长子,9岁放牛,12岁上学,14岁时父亲病故,他撇下我们母子。母亲是个深受封建裹足毒害,遗留一双“小脚"的苦命人;4个未成年小子,老少5口成为生产大队特困户(当时被称作“五保")。
我是1960年小学毕业考进安徽艺术学院,六年制只上两年,学院下马辍学回队当了社员。因为农技和体力都差,在社员评“底分"会上定为八分半工(8.5折)。这已给足了面子,看在父母为人口碑和世代贫雇农份上。
因为是返乡学生,自以为是,对乡间弥漫的一些风气颇有微词,最典型的莫过于:“现在人家杀猪请干部,将来我杀猪请社员!"
时间,犹如过眼烟云,一晃二十年。
还有谁,记得当年这句“年少狂言"呢?不见得还有人记着。
可是我一刻也没忘记:在外当兵加工作,近二十年后,终于回到县城工作,这也是该兑现当初诺言的时候了!
有一天,时间大约在一九八二年,春节过后不久的某日。我从庄上推着自行车去公司上班。
路过现在叫“远大.山河印" “G25栋" 楼。拆迁前此处是“步云楼"。步云楼建楼前,这儿是马小庄,东塘梢外的一口“似田非田,似塘非塘",半月形“塘窝子"。周边长满野生荠菇秧(是藕圹里常见的那种三角形叶子)。此刻,有两个猪没卖掉,返回者。两个大小伙竟然挣不过一条小猪仔……猪犟,任性地蹿进塘窝里打起“汪",浑身泥巴糊脑的,又“抢口″吃起路边草。狼吞虎咽的样子,看得我出神:“这猪咋像牛一样吃草哩?″我脱口而出。
卖猪人听我疑问嘀咕,回应道:“这猪仔就这样,农梗草、树叶、菱秧…喂嘛,吃嘛",另一人补充:“就是食量有点大,很难喂得起"。
我又问:“这么会吃的猪仔抵抗力一定很強吧?″ “那当然,别说生病,榔头都打不死,就连我们家倒墙都未砸死它!"
我又问:“多少钱卖?"
“小猪行,行价每斤七毛。买家嫌它长得丑,51斤出过三十元,我们未卖″。“这会老板想买,给二十五块得啦,省得我们往回拉!″ 我一想,“划得来,决定买下养养看。“ “那就帮忙赶到我家,就这庄上。" 兄弟俩一合计:“行!"可能心中暗衬:卖半天未卖掉,拉回村,太砢碜。
次日清晨,我把小猪赶到村头“啃青"。没哪个人见了不说“这猪咋长得这么丑?"嘴长得老长老长,老深老深的满脸皱纹。简直一副“小老母猪"模样……但它无论任人们怎样贬损,硬是不买账,埋头啃着带露的青草,连头都不抬一下……倒是老队长路过时,重复说着:“俊马,丑牛,猪八戒"。并断言“这猪,一定非常好养!"

后来实践证明老队长预言正确。
更用不着:“乍捉小猪筛细糠",它一直对吃糖咽菜不挑剔,更无啥抵触情绪。
头两个月三天长一斤;后来两天长一斤;最后每天长一斤多哩。到腊月小年屠宰,下了猪头后,净“壳子"二百来斤。二十多斤边油,外加七八斤花油。
这回真得该兑现:“杀猪请社员啦!"
匆匆去请老严、老潘、大小柱、老龙和大明他们几个典型的“老社员"!
可是他们像事先商议好似的:任你怎么拉、怎么拽,磨破嘴皮子就是不肯赏光。忸怩半天说:“我们从未吃过宴请……" 我说:“就权当帮我忙,践行当初的诺言!"
最后,老龙折衷:“等以后你家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事,等我们出力后再请吃请喝不迟。" 其他人附和:“对,那样才心安理得!"
老社员们就这么实诚!
再后来的几年里,我家又养了几茬猪,都很顺汤顺水。尽管庄上发生过猪瘟,好像我家筑了“防瘟墙"一一有经验的人讲:“这叫新圈养牲口兴旺″,养猪也一样。
当然,后来几年里:照样养,照样杀,照样请社员吃“杀猪潢",照样请不动……
对一个家庭而言,能顺顺当当养成三四槽(圈)猪,对于集聚经济财力,才有了抓手和着力点,实现了“万元户"。
直到夫人征地进厂后,才再没工夫兼养猪了。
显然,这对于一个“亦工亦农"家庭,能在1988年“户口农转非"前,自筹资金翻盖了5间砖瓦房,跟当初养了那条庄上最丑陋的猪,是分不开的。
1986年,我又参加了“省第二期放映技师讲习会"。经考试合格,获中级职称资格。同时成为县电影公司业务骨干,(副股长)。分管过宣传、影片、放管,直到退休。
既有祸不单行,更有好事成双。
徐思九,取小名徐四九谐音。徐四九,取家父生我时49岁之义。
一个农家子弟,不能不与父辈比较:
父亲出生于1895年,原为佃户,是《红色印记》书里记载的“比牛还苦的佃农"!
因为太苦,才抛弃佃农不做,跳进糟坊,挑水劈柴,干些杂活谋生。后来剽学了酿酒手艺,成为酒匠;“土改"中,回到农村老家(兔儿窝)分了土地,成为贫农,后又成为社员……
“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绕了大半天,明白我写这篇《往事》的目的与用意了吧?
记于2024年3月20日

作者简介:徐启海,笔名徐思九,中共党员,退伍老兵,皖西舒城人。癸未(1943)羊年出生,甲辰(2024)龙年虚八十二岁。
1963年12月入伍,在原76师步兵笫227团服役。1967年赴赣宜春“三支两军",1969年4月退役。进入南昌江东机床厂当工人;1972年对调到合肥江淮仪表厂任钳工。1979年调回舒城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捡起部队老本行从事电影发行放映,至2003年年底退休。
从此,成为一个业余文学、摄影爱好者。时有作品发表网络……
咱这辈子,“少年放牛趣,成年放映乐,老年放心享清福,退休好快活";自诩:“双江钳工匠" 、“军地放映师";自调侃:“中学上一晌,当兵缺斤两,超期服役未摸枪"。
回顾过去,近年小有斩获,2022年个人艺术简历入编《中国作家书画家百科大辞典》。2023年,获邀参加中国诗书画网创作年会,授予“2023年度精英人物称号"。经总编推荐,聘为艺术家委员会副主席。被《茌平文苑》编辑部评选为2023年度优秀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