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家坡梨园百年名伶录
台上生旦净末丑,
人生酸甜苦辣咸。
戏台莫要等闲看,
须知人生在梨园。
肖家坡为西安城南有名的文化大村,戏剧演出源远流长,道光六年,戏楼落成,即有骆家班演出破台戏。自兹以后,村上戏班不断。就民国而言,进入《陕西戏剧志》的就有石头社、集英社和宣化社。同时,众多村人出外学习,进入易俗社等有名剧班者不乏其人。解放以后,肖家坡的业余剧团在1956年被蓝田县接收,成为县民光剧团。在这个过程中,涌现了众多的闻名周边的名角演员。
现将百年以来,肖家坡有名的演员简录如下:
肖彦振,网上亦写作肖燕振。原籍肖家坡北村西街人。晚清时,德胜班解体,三原县有管看三班衙役,人称“杨管事”者,亦属乐人,因酷爱戏曲,1910年办戏班,由著名艺人刘金声收拢原德胜班诸艺人,如大净田德年(后入省戏曲剧院)、张德义(外号奸贼),二净安德功,须生郗德育(兰州驰名之小麻子红)、贾德善和王德寿等,亦取名曰“德胜班”,培养新人。彦振、彦劳前往学艺,一为武生,一为须生。时人赞道:“德胜班,没瞎瞎,个个出台顶呱呱。”肖彦振为梨园世家,曾挂牌于榛苓社、正俗社,其子、侄、孙皆入梨园。
肖润华,肖彦振之侄,名小生、编剧,易俗社第十期学生,生于1921年,卒于1962年,1938年11月戏曲科毕业。演出剧目有,折戏《永寿庵》《芦花荡》《花亭会》《重台别》《双灵牌》《五台山》《黄逼宫》《春秋笔》《巧劝妻》《三回头》《折桂斧》《影子潮》《观表章》《冀州城》《功狗记》《别寒窑》,本戏《殷桃娘》《翰墨缘》《取郢都》《人月圆》《李秀成》《杨贵妃》《还我河山》《如此英雄》等。详情见《易俗社名家肖润华小记》。
肖润华《断桥》剧照(饰许仙),封至模和宋上华分演白蛇和青蛇
肖鸿斌,又名肖益民,肖彦振之子,名丑。益民生于1914年,卒于1998年,益民社第二期学员。1938年脱离益民社后,曾在正风社、正艺社、建国社等多个戏班搭班,解放后入咸阳人民剧团。拿手剧目为《考文》。详情见余《肖宏斌梨园世家小记》,兹不述。
肖益民剧照
孙忠孝,肖益民长子,生于1939年,1954年15岁时于西安市入剧团,主要为部队演出服务。忠孝学艺刻苦,主攻花脸,不断成长进步,后担任主角。后随范明率领之进藏部队一同入藏。剧团入拉萨市后,改名为西藏自治区秦剧团,忠孝曾任演员队长。1977年忠孝工作调动至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同州梆子团,曾任副团长,2000年时退休。
胡宾环,孙忠孝之妻,生于1935年。1954年16岁时被剧团招收为学员。宾环主攻旦角,后与师弟孙忠孝一同入藏,于演出中担主角,受到观众喜爱。1977年同忠孝一同调至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同州梆子团工作,直至退休。

孙忠孝、胡宾环剧照
肖玉堂, 民国时名武生,肖家坡北村人。榛苓社出科,后在正俗社搭班,武生、武旦均演,常演有《白水滩》《杀四门》《火烧七百里》《百草山》、《反延安》《招贤镇》等。肖玉堂亦演贫生,著名的剧目有《吕蒙正坐窑》和《吃鱼》。任哲中回忆说,肖玉堂的《吃鱼》曾为一绝。肖玉堂亦作教练,1936年,在晁天民兴民学社搭班,就指导过任哲中。解放后,肖玉堂入肖家坡业余剧团,曾协助黄艺声指导学员演出。
肖玉堂演出剧报
肖辅兰,肖家坡南村人,三意社著名武生,1940年第六期辅字班学员,能同时出演秦腔和京剧剧目。辅兰家贫,解放前父丧,无钱葬埋,求助于社里而未果。建国后,辅兰入咸阳人民剧团。辅兰亡后,亦葬于故里。
肖马成,肖家坡人。少时曾入马戏团,后入梨园。为兰州秦腔团成员,国家一级演员。其《孙猴盗扇》为曾任甘肃省委第一书记、原中共政治局常委宋平所喜。肖家坡过年耍社火,道路拥挤不堪,某次马成在家,便扮装金猴开道,飞棍如轮。村人但知其棍法跟斗高妙,对其演唱毫无所知。上个世纪90年代,马成辞别家乡时,棍法表演已毕,便唱《伍员逃国》一段,震惊四座。
肖兴亚,肖家坡南村人,生于1919年,卒于2002年。其身材高大,两耳垂轮。30多岁始学艺,以出演须生而知名,曾演出《四进士》《铡美案》《游龟山》等传统剧。在《回荆州》中扮演刘备,虽挂须,耳朵能转动,加上眼神,甚是形象。县民光剧团曾回村演出《梁秋燕》,兴亚与另一科班人员分演梁老大,兴亚本身农民出身,本色表演,其形态,语言恰好符合梁老大形象,甚受村人赞誉。
肖兴亚
肖兴亚是宣化社创始人之一,曾任肖家坡业余剧团团长、蓝田民光剧团团长、副团长,50年代领导剧团演出,成绩斐然。后回村,八十年代落实政策,复回剧团。退休后,其子曰肖正民,亦曾于蓝田县剧团工作。
张俊民,小名广田,肖家坡人。生于1937年,卒于2011年。学艺于黄艺声,武生,武功童子功底子极好,为另一民乐剧团肖家坡演艺人员留守县剧团者。扮演《九龙杯》中武丑杨香,名师指点,兼自我融会贯通,再创造,把剧中武丑“圣手神偷”那种武艺精湛、动作轻灵、性格滑稽机敏、诙谐风趣的形象塑造得维妙维肖。“三盗”时,俊民在一根悬挂的横梁上翻来荡去,眼看双手滑脱欲掉,观众屏息,心皆吊于嗓上,或惊捂双目,不忍见也。俊民一个没底跟头,于观众尚未看清之际,双脚背已牢牢勾于横杠之上,身悬于空,纹絲不动,拧头扮鬼脸于众。整个动作连贯、惊险,观众如释重负。缓过神来,掌声雷动、欢呼声经久不息。
张广田剧照,民光剧团五七年国庆纪念
薛建学,小名龙娃子,生于1944年左右,年幼时流落至肖家坡。曾学艺于黄艺声,为蓝田县剧团台柱子。民光剧团建团时,薛建学年方十四五岁,谦逊、刻苦、好学上进,遂为剧团文武双全之名小生。建学基本功扎实,嗓子好,吐字清,演戏投入,其塑造舞台艺术形象,个个鲜活,栩栩如生。扮演角色,文有《三滴血》之周天佑、《拾玉镯》之傅朋、《游西湖》之裴瑞卿,唱做工俱佳;武有《铜台破辽》之杨延景,跟头、把子、武打样样精通。在《法门寺》《游西湖》《火焰驹》《三滴血》《铜台破辽》诸戏中,小生角色令人喜爱。1960年前,肖家坡原民乐剧团演艺人员纷纷回乡,留守县剧团者有二,建学即其一,后于样板戏《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等剧中塑造李玉和、杨子荣、郭建光等英雄人物形象,演艺遂达顶峰。
薛建学晚年《放饭》剧照
肖致云,小名“驴驴娃”,肖家坡南村人,生于1926年,卒于2005年。工须生,出演剧目有《金沙滩》《李陵碑》《葫芦峪》《朱春登放饭》《辕门斩子》《刘备招亲》《游龟山》《铡美案》《血泪仇》等。台风稳健持重,表情真挚动人,情深意切;唱腔吐字清楚,跌宕起伏,行腔老道流畅,韵味醇厚,神完气足,一气呵成,可谓寓情于声,声情并茂,听之似有穿云贯石之力度和气势,极具沧桑感和阳刚之美。出演《血泪仇》的王仁厚,同贠宗汉相比,乡人评价说,贠悲在音中,肖致云则悲在音中,更哀痛于心,更有感染力。经常扮演二道须生,然唱腔直逼头道生。80年代,长安剧团与肖坡业余剧团和合演《闯宫抱斗》,长安团长演梅伯,放言无适当二道生与之相配。肖致云上场,始终在动作、唱音上压对方一头,致使前者哑了嗓子。其声色如此,连唱几天而不哑,人称铁嗓子。然其亦有对手,即肖乾安。后者随黄艺声学艺,工武生,曾入蓝田民光剧团,后到甘肃某剧团演出。
肖致云剧照,民光剧团五七年国庆纪念
宋应周,生于1933年,卒于2012年,肖家坡北村人,工小生,学艺于黄艺声。中等身材,清俊相貌,气质沉稳内敛,态度安娴儒雅,彬彬有礼。出演剧目有《遊龟山》《玉堂春》《铡美案》《白蛇传》《打柴劝弟》《挂画》《卖水》《闯新府》《智取威虎山》《血泪仇》等。1965年,肖坡老戏楼揭椽大修完工后,首场演出《遊西湖》,张梦霞饰李惠娘,宋应周饰裴舜卿,曹兴忍饰寥寅。台风文静典雅、潇洒俊逸,追求一种高雅脱俗、清朗深峻的艺术美。注重在气质、风度、身份上把握人物内涵,并擅长扮演一些思想感情复杂而又风流倜傥的角色。唱腔工稳规范、吐字清晰、吞吐严谦、清亮细腻而具有合弦美。
宋应周剧照,民光剧团五七年国庆纪念
曹玉堂,肖家坡西村人,1932年出生,卒于2012年7月21日。一生经历颇丰富。因家穷,十二岁时入光艺社学艺,人称“大嘴无声,光艺社学生”,也曾受肖玉堂指点。工武生,精于耍翎子,以《黄鹤楼》知名,人称活周瑜。演出贫生剧目如《坐窑》,亦演丑角,故演出剧目众多。先后入宣化社、肖家坡业余剧团,曾协助黄艺声培养学员,随村剧团入民光剧团等,回村后复于村业余剧团担任导演,文革时传统剧禁演,因甘肃兰州,青海等地解禁较早,故一度于其地演出。八十年代肖家坡业余剧团解散后,于大荔剧团当导演6年。还曾于雁塔村、林家寨、石门和洪家寨多处担任过导演。
曹玉堂年轻剧照
2010年曹玉堂《拆书》剧照
张孟霞,肖家坡北村人,生于1932年,卒于2005年,民光剧团头牌青衣,学艺于黄艺声。身材苗条高挑,眼睛顾盼有神,扮相端庄秀丽,俊美大方,在舞台上如春风杨柳,婆娑生姿,台架极好。其嗓音饱滿明净,玉润珠圆,宽窄高低均佳,行腔珠喉婉转,委婉缠绵,酣畅淋漓。表演细腻,重在刻画人物,无论青衣、花旦、刀马旦甚至老旦皆能扮演。演青衣娴静凝重,扮花旦轻盈俏丽,刀马旦大气刚劲。出演戏目有《樊梨花》《铡美案》《玉堂春》《五典坡》《遊西湖》《柜中缘》《黑叮本》《辕门斩子》《三娘教子》等。梦霞民光剧团返乡后,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赴甘肃岷县剧团,后退休。
民光剧团五七年国庆纪念张孟霞和肖致云合照
曹绣绒,肖家坡南村人,生于1931年,卒于1997年,青衣,学艺于黄艺声。身材高挑,婀娜多姿,嗓音清脆甜美,表演传神细腻。尤以扮演《斩秦英》中银屏公主、《白玉楼挂画》中白玉楼而驰名想。出演角色尚有《苏三起解》之苏三、《赤桑镇》之包公嫂娘、《四贤册》之赵月娥。尤有趣者,曹绣绒、宋应周、崔玉萍三人联演《樵夫妇》,每演必雨,观众打伞不退。1956年离民光剧团回村。
曹秀绒剧照,载于《陕西戏剧志》
曹秀绒剧照,民光剧团五七年国庆纪念
杨汉杰,肖家坡西村人,1917年出生,1986年亡故。基本功扎实,男扮老旦。本村人昵称“春春”。解放前即在村上演出,曾受肖辅兰指导,解放后又跟黄艺声学艺。出演剧目有《杀狗劝妻》《放饭》《串龙珠》《白玉楼》《夺锦楼》《杨门女将》等。戏路很宽,能文能武,可称“全才老旦”、“多面老旦”。演出时,倾情投入角色之内心世界,动作自然逼真,比如发恨时即浑身擅抖,《杀狗》中扮演曹庄之母,说台词“你千万要记住,妈守我儿一个,人家娘家人多”时,难过至极,聊聊几句,将欲儿子为自己做主,但又怕儿子受欺的矛盾心理表现的淋漓极致,故感染力极强。听到此处,台下一片叫好声。
宋宪才,人称宪娃,原籍礼泉烽火镇人,工花旦,老旦。生于1922年,卒于2010年。宪才十余岁学艺理发,走街串巷,十五六岁至肖家坡北村,时值肖家坡石头社时期,见宪才挑担行走,颇似戏步,便吸收进班。石头社1939年易名集英社,后于1940年解散,宪才复以理发为业,后入宣化社,同杨文华、解新民等同班。时人有言,杨文华的哭,宋宪才的笑,解新民的武生办不到。其笑之迷人,从遗照中尚能窥见踪影。村人又有言,都走都走,杨汉杰的《杀狗》,都跑都跑,宋宪才的《探窑》。曾在魏寨老洼庄、彭家村、周家巷一带唱戏,非常有名,数十年后其地人尚有记忆。1961年因家中缺乏劳动力,从民光剧团回乡。其表演男扮女装,声音低苍有味,花旦剧目有《拾玉镯》《打金枝》(特别是“背舌”一折)等,走女步摇曳生姿,活灵活现,老旦戏目有《血泪仇》等,台风滑稽风趣、颇具看头。上场,未及开口,场下即掌声一片。曾协助黄艺声培养学员,年老后,从事导演或临时填角。宋会侠《拾玉镯》之孙玉娇,《打金枝》之金枝女,以及《火焰驹》“表花”之丫鬟,皆为宋宪才所授。

迷人的笑——宋宪才少年和中年照
曹兴忍,又名曹务安,肖家坡西村人,工大净。生于1938年阴历十一月二十二,卒于2014年阴历八月初一。跟黄艺声学艺,早上经常对着泉洞练嗓。上个世纪60年代一度赴青海演出。出演剧目有《二进宫》《铡美案》《回荆州》《八件衣》《闯宫抱斗》诸剧,出演包拯、徐彦召等角色。其子曹正利在外务工,2020年曾遇汤峪镇汤庄一老人,谈起昔日肖家坡诸剧目和演员,如数家珍。言及兴忍,其人尚不知正利为其子,言道,兴忍饰演,超过了戏曲研究院现有演出水平。兴忍扮演乔国老一声笑,上下戏园子的人办不到。言及兴忍所饰包公,声音洪亮,声情并茂,其台架、眼神,威风凛凛,不怒自威,少有人及。当年翻沟过原赴肖家坡,但为观曹兴忍演出包公。后知正利乃兴忍之子,不觉大笑不已。
曹兴忍1995年《托印》剧照
肖致保,肖家坡人,曾入宣化社,工二净。出演剧目有《苟家滩》、《黒赶白》《斩单童》《芦花荡》《游西湖》《状元郎》《乾坤带》等,扮演王彦章、单雄信、尉迟敬德、张飞、廖磊、杨七郎、秦英等角色。致保从民光剧团退出后,转往城关中学。
肖致佳,致保之兄,工大净,嗓音极好,与肖致保皆受其舅七里庙十里香之教。其舅父演出出场后返回后台,致佳出场,观众不觉已经换人。后先盲一眼,影响演出,最终入木偶剧团。
肖忙勤,肖家坡人,1946年左右出生,卒于2018年。学艺于黄艺声,工二净。学生时,喜好演出,偷观村剧团演出,得人赏识,遂入,学戏过程中,因某场演出缺人,自荐上场,结果甚佳,从此参加演出。1960年从民光剧团返乡务农,曾赴甘肃辉县演出,返乡后,在村剧团演出,文革前赴泾阳剧团,再未返乡。在泾阳剧团亦担任教练。肖忙勤身材高大,演出精神焕发,极其用力,有次演出,竟然坐塌了骑子。出演过《打孟良》之孟良,《取长沙》之魏严,《斩皇袍》郑恩。亦出演《苟家滩》《斩单童》《芦花荡》《斩美案》等,其于《芦花荡》扮演张飞角色,性格刻画动人逼真,使人过目不忘。
肖孟维,肖家坡北村人,生于1936年,卒于2009年,师从黄艺声,丑角。表演过《张连卖布》之张连,《苏三起解》之崇公道,《游龟山》之家郎,《血泪仇》之田保长,《白先生看病》之白先生与《红灯记》之鸠山等。演奷诈刁恶、悭吝卑鄙、诡计多端、老谋深算之“恶丑”尤为出色。其人生就一本正经、脸平,些许口吃,个别字眼喜重复,与游医白先生大言不惭、信誓旦旦之神态,及鸠山之假装善良,实则狡滑奷诈之人物形象,相得益彰,亦庄亦谐、自然成趣。在《智取威虎山》提审栾平一节,“栾平”蹲在地上,随着提审人在背上一提,期初慢慢欲起,后掂着脚尖,忽地站起,动作惟妙惟肖,二人配合极好。
李德玉,肖家坡人,生于1909年,卒于1993年,工丑角。解放前即参加村上演出,后入民光剧团。1962年下放回乡,渠庆中学食堂工作,后回村参加剧团,管理前台并参加演出。德玉天生些许重听,反应迟钝,略显滑稽,表演丑角,便能给人一种大智若愚的感觉,因其颇有萌态,故扮演憨态可掬、行动滑稽、语言幽默、心地善良的“善丑”,尤为适宜,其出演拿手者有《苏三起解》之崇公道、《穆桂英大破天门阵》之穆瓜,《柜中缘》之淘气。《苏三起解》中,曹秀绒演苏三,只见“崇公道”言道:“干大是一条棍,权当是三条腿,走起道来怪得劲,你不要哭,咱们走吧。嗯,你接着。”“苏三”接过棍子一端,摆在头上,另一手也向上翻,并扎个姿势,“崇公道”手执棍子另一端,也摆个姿态,两人一高一低,恰似张弓上箭欲放。就在此时,“崇公道”扮个鬼脸,两眼往上一翻,一旁“苏三”见状,忍俊不禁,急忙扭过脸去,但仍笑出声来,这时便是满场的笑声和掌声。1978年后,在史家寨原公社地址汇演,李德玉同扮演徐翠莲的曹秀绒合演《柜中缘》,一开场后便掌声不断,李德玉帘内一声“尔嘿”叫板,揭帘后一个鬼脸,多年司鼓的周彦昌竟然笑得蹲在了椅子上,鼓架被撞翻,堂鼓滚落,一直滚到前场,司板胡的李振益笑得弯腰不起,演出为之中断。德玉晚年传徒肖瑞民、肖顺武。
肖胜武,又名肖民艺,肖家坡人。生于1932年,学艺于黄艺声,主攻小生和武生,成名表演剧目有《苏武牧羊》《祭灵》《走雪》等。胜武天生嗓音亮丽,唱腔优美高亢,武戏基本功扎实,对戏剧历史故事理解深刻,善于把握人物形象、内心之起伏变化,故主演剧中人物,性格鲜明,形象生动,深受民众之喜爱。在岷县秦腔团时,胜武主演诸剧,家喻户晓,人人熟知。无论演于何处,戏迷点者,上述诸剧也。演出结束,观众大加赞赏,每流连忘返,不忍离去。余有专文《皇甫川戏班在岷县——肖胜武传略》叙之。
肖胜武饰赵云
常言云,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人生如戏,乃人需扮特定角色于社会中,必尝人生之酸甜苦辣也。戏如人生,是谓人扮演特定角色于在戏台上,必演绎人生之酸甜苦辣也。故而,戏与人生,共通焉。所谓戏台小人生,人生大戏台,亦道此理。戏台上演角与人生中角色固然有异,前者总是有意,后者或可无心。然舞台生涯,演员人生之组成也。角儿,名家浓墨重彩之人生也,撰梨园之史岂可不传?今乃传之,亦示我肖家坡之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