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写作的背后
我们大家都知道,文正公写此文并未去过岳州,但从文章来看,他对洞庭之景描绘得生动具体,如亲临一般。我常羡希文之大才。他是如何作到这奌的?
不经意间,读到了滕子京的《与范经略求记书》,从此文可知,滕子京在岳阳楼完工后,写书并附《洞庭秋月图》给文正公,介绍了修岳阳楼的整个过程,并求文章以为此举增色。这是文正公写《岳阳楼记》的背景。
按情理推断,滕的这篇文章应该是随求文章的书信寄给范仲淹了。这篇文章有两奌信息都能在《岳阳楼记》中找到影子。不信试看。
其一,"东南之国富山水,惟洞庭于江湖名最大。环占五湖,均视八百里;据湖面势,惟巴陵最胜。濒岸风物,日有万态,虽渔樵云鸟,栖隐出没同一光影中,惟岳阳楼,最绝。"这应该就是文正公在《岳阳楼记》中所说"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说法的来历。
其二,"六朝通三百三十七年,惟颜延年、阴子铿见于章句,馀皆寂寥无闻。李唐恢宇,享祚甚宏远。岳去长安犹僻在,当时名辈出能至此者,率自迁谪而来,故所属篇类,多离骚叹惋之意。然于徘徊幽觉,未尝出盈厌之语,殊俗移人,果如是乎!”从这里说,《岳阳楼记》中讲到迁客骚人贬谪于此,登楼悲喜的记叙,也有了下落。
滕子京在此书中还说,"自是日思以宏大隆显之,亦欲使久而不可废,则莫如文字。乃分命僚属于韩、柳、刘、白、二张、二杜逮诸大人集中,摘出登临寄咏,或古或律,歌咏并赋共七十八首,暨本朝大笔如太师吕公、侍郎丁公、尚书夏公之众作,榜于梁栋间。"楼之不朽,在于文载。滕子京搜集并镌刻了唐宋时大量有关岳阳楼的诗赋,这就是文正公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唐贤今人诗赋”以及"众人之述"。范文正就是在"众人之述"的基础上写成文章的。文中有关洞庭湖之形胜及令人悲喜之两景,大体在"众人之述"中找到出处。文正公将众人对洞庭景观和心理刻画进行了艺木再加工,并加上了自己的感慨,遂成千古名文。
那么"唐贤今人诗赋"有哪些?搜罗了一部分,大致如下:
1.李屿《过洞庭》
远脉滋衡岳,微凉散橘洲一一衔远山
2.《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白居易:
江从西南来,浩浩无旦夕…每岁秋夏时,浩大吞七泽一一吞长江,浩浩汤汤
3.杜甫《登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一横无际涯
4.元稹《洞庭湖》
人生除泛海,便到洞庭波。驾浪沉西日,吞空接曙河一一朝晖夕阴
5.宋之问《洞庭湖》
初日当中涌,莫辨东西隅 一一朝晖
6.韩愈《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
十月阴气盛,北风无时休。雾雨晦争泄,波涛怒相投。非怀北归兴,何用胜羁愁。一一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7.朱庆馀《过洞庭》
帆挂狂风起,茫茫既往时。波涛如未息,舟楫亦堪疑一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樯摧楫折
8.张说《游洞庭湖》
江寒天一色,日静水重纹。树坐参猿啸,沙行入鹭群一一虎啸猿唏
9.刘长卿《岳阳馆中望洞庭湖》
万古巴丘戍,平湖此望长。问人何淼淼,愁暮更苍苍一一薄暮冥冥
10.李白《秋登巴陵望洞庭》
明湖映天光,彻底见秋色。秋色何苍然,际海俱澄鲜。山青灭远树,水绿无寒烟一一长烟一空,上下天光,一碧万倾
11.陆龟蒙《忆袭美洞庭观步奉和次韵》
水鸟行沙屿一一沙鸥翔集
12.宋之问《洞庭湖》
风恬鱼自跃,云夕雁相呼一一锦鳞游泳
13.裴说《游洞庭湖》
楚云团翠八百里,澧兰吹香堕春水一一岸芷汀兰
14.刘禹锡《洞庭秋月行》
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顷如熔金。一一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15.韩偓《洞庭玩月》
洞庭湖上清秋月,月皎湖宽万顷霜。玉碗深沈潭底白,金杯细碎浪头光一一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16.刘禹锡《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一一静影沉碧
17.雍陶《洞庭诗》
风波不动影沈沈,翠色全微碧色深。应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一一静影沉碧
18.许棠《过洞庭湖》
渔父闲相引,时歌浩渺间一一渔歌互答
看完了这些,我们不能不惊佩文正公这种"夺胎换骨"、"奌石成金"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