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图/刘钰

珠海,位于广东省南部,濒临南海,内陆东与香港、深圳隔海相望,南与澳门相连,西邻新会、台山市,北与中山市接壤。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是内地唯一与香港、澳门同时陆路相连的城市,也是我国仅次于深圳的第二大口岸城市。文化遗产丰厚,是世界著名的滨海花园式旅游城市。

在朱琦姐家小住的日子里,我们在香洲体育中心水禾轩酒楼,请大家吃了一顿正宗的广式蒸菜。一来为爱玲姐寇哥、孙哥安丽姐送行,他们要在近期相继返回兰州;二是感谢大家对我们来珠海后,无微不至的关怀与深情厚爱。广式蒸菜囗味独特,健康营养,大家频频举杯,相互祝福,吃得开心而又快乐。

在坦洲相聚几日后,我们再次返回斗门。老哥老姐们推荐我们到园明新园去溜一圈,于是,我和爱人便择日前往。
要说这城市交通的方便,我走了无数城市,珠海是最便捷的。珠海市内无论多远,只需1元,就能到达目的地;要到周边城市,也不过只需2元,且60岁以上免票,真是方便极了。从斗门出发,近40公里的路程,只换乘了一次车,就到了园明新园。

园明新园位于珠海市九洲大道大石林山下,占地面积1.39平方千米,东南西北三面环山。它以北京园明园焚烧前的建筑为蓝本,花费6亿多元人民币,按1.1比例恢复建成,是国家AAAA级景区。

园内共有大小景点40余处,全园以福海为中心,殿宇、楼阁、亭榭,或藏或露,层出不穷。浓缩再现了当年北京园明园的大部分经典盛景。尤其是海晏堂的西洋楼群宫殿,十二只兽面人身铜像,不间断昼夜依次轮流喷水各一小时,甚为壮观。

我曾数次到被八国联军毁坏的北京园明园游览,到珠海观光了园明新园,感慨万千。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富兵强,才能守护好我们的百姓和家园。

到了珠海,不到港澳,似乎缺了点什么。隔日,除爱玲姐和寇哥回兰外,我们8人又组团前往香港。从港珠澳大桥口岸入关,乘过桥巴士,进入香港。在科技的助力下,进入关口比过去更加便捷。大家虽多次往返香港,但一踏上这片土地,还是充满了深情。我们先后游览了九龙文化艺术公园、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星光大道、钟楼、维多利亚港、太平山等景点。晚上,乘游轮巡游了被誉为世界第三大夜景的维多利亚港美景。

入夜,再次乘车从香港返回内地。55公里长的港珠澳大桥,在车灯、路灯的交相辉映下,宛如一条多彩的巨龙,横跨珠江两岸,不由得让我们惊叹,大国工匠们所创造的人类奇迹,民族自豪感由然而生。祝福祖国,也祝福香港的明天更美好。

鼓点铿锵步豪迈,遍地英雄荡歌来。今年春节,火遍全球的“中华战舞”英歌舞,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也让我产生了到它的发源地,一睹风采的念头。雪芳姐得知后,即可联系朋友,我们8人又开启了到潮汕地区3日游的行程。

潮汕地区,一般指汕头、潮州和揭阳三个地级市。位于广东南部、粤东沿海,毗邻福建省、南临南海,东与台湾海峡隔海相望,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我们乘旅游大巴,进入潮汕地区的第一站是汕尾。汕尾是革命先烈彭湃的故乡,这里人杰地灵,物产丰富。它的红色文化传承很有特色,其中红场,也叫红宫,是专门为纪念彭湃领导海丰起义而建成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在此短暂停留期间,瞻仰了彭湃烈士纪念馆等设施。

傍晚,走进孕育了商界大亨李嘉诚、马化腾等名流的汕头,一股清风扑面而来,全国文明和全国卫生城市名不虚传。街道干净整洁,滨海大道畅通广阔。历史文化街区小公园,别具风韵。古朴与现代相互交融,骑楼与烟火气相互映衬,将粤东风情表现的淋漓尽致,引得姐姐们纷纷拍照留念,品尝美食佳肴。一碗潮汕名优小吃牛肉丸子汤,让多少游子和客人看得见骑楼,留住了乡愁。

南澳岛是广东省唯一一个海岛县,除本岛外有35个小岛屿组成,距台湾海峡160海里。代表性景点在青澳湾。它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和节点。北回归线标志塔“自然之门”就建在这里。大家不顾旅途疲劳,在自然之门前留影,在浅滩海水中戏嬉,在海鲜大排挡尝鲜,尽情享受山海和大自然的恩赐。

潮州,被誉为中国的秀美之都。秀在山水,美在美食。建于唐贞元年的西湖公园,晨钟暮鼓,水色山光。韩愈、苏轼、文天祥、周恩来、叶挺、贺龙、彭湃等文人先烈,都曾在这里留下了足迹。

潮州古城更是名扬四海。始建于1600多年的前的潮州古城,素有“京城帝王府,潮州百姓家”的美称。古城内的夜晚,牌楼耸立,华灯初上,热闹非凡。南来北往的人们穿街走巷,赏美景、吃美食,寻觅着它过往的印记。广济楼城门对面的广济桥上,更是人头攒动,流光溢彩。20分钟的灯光秀,引得人们纷纷呐喊喝彩。

3天的潮汕地区行,顺利而愉快。唯一的遗憾是没有在现场观看到“英雄之歌舞”英歌舞的表演。英歌舞,是集舞蹈、南拳套路、戏曲演技于一体的民间广场舞,有300多年历史,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场景恢宏,荡气回肠。一般在重大庆典、重要节日和将士出征时才会表演,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一晃眼,二十多天过去了,我们就要离别了,他们也将在北方春暖花开时回到兰州。临行前,在广州的老战友在百忙中赶来,设宴为我们饯行,还认识了和西北有缘的张总、谢总,俩位年轻的朋友,甚感荣幸。芸涛姐、雪芳姐更是又做手擀面,又包鲜饺子为我们送行。告别的那一刻,大家依依不舍。我们的泪水也忍不住,打湿了泛红的眼眶。
人间烟火情,最抚凡人心。真诚感谢哥哥姐姐们的相依相伴,你们都是带着光、有温度的人,不仅温暖了我们,也温暖了我的朋友圈。










刘钰(笔名玉音)古凉州人,生于五十年代未。1978年入伍,大校军衔。曾长期从事部队新闻工作,任兰州军区《人民军队》报社处长丶《西北民兵》杂志社主编等职,已退休。现居兰州、西安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