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弘扬抗联精神 书写史诗礼赞“春天”
——访著名作家、《热血·东北抗联》作者李发锁先生
文/袁福珍
3月春风,带来了著名作家李发锁先生的力作《热血·东北抗联》上下册的最美书讯。是这个春天,让我去激动;是这伟大的巨作令我感动、让我心潮澎湃,亦或是李发锁先生德高文馨使得我迫不及待地赶去“陋室”李发锁家(自诩),见到我心中敬仰的75岁的李发锁老师以及他的大作《热血·东北抗联》。

一、热血书写史诗,弘扬抗联精神
十分繁忙的李老师热情地引路,将我让到了四楼客厅、书房。案上正摆放着没有签完名的送我和原南关区人大副主任、诗人王中忱的新书——《热血·东北抗联》。
看到渴望了两年的《热血》新书(2023年12月出版),捧在手里,我的神经、细胞顿时活跃起来,可谓是“热血”横流!因为书的封面、封底均以东北这片热土、抗联这一“热血”为底色,庄严厚重,又气势恢宏;再隐隐的山河丛林、沟壑纵横、峰峦叠嶂,还有封底的抗联第一路军军歌!封面“热血”大大的两个字,红底反白字,是那样醒目、纯洁、耀眼!还有“东北抗联”及所有显白的文字,包括“长篇纪实文学” “李发锁著”等仿佛倾情展现。更为震惊、感人的是庄重黑体“东北抗联”四个字仿佛饱含着“林海雪原”“热血生命”“英魂永在”。下面的三行半字书眼,是全书的内核、硬核:“国势危极,仇寇横行,数万名壮士请缨杀敌,血染征袍,吹响十四年抗战的号角!视角宏大,解读深入,年逾古稀的老作家热血致敬保卫白山黑水的东北抗日联军!”

这是怎样的一幅动人画卷?!一部《热血·东北抗联》,在我面前,从发锁老师手里交到我手里,沉甸甸,有热血、有号角、有悲壮,有家乡的白山黑水,有不屈的抗联将士,更有最真挚的爱国爱家乡炎黄子孙的无尽情怀!仿佛,每一个字都飘有东北的雪花,冰雪严寒漫天狂舞,洋洋洒洒万千柔情!仿佛,有太多的纯洁、太残酷的寒冷!一处处文字,似林海雪原和白山黑水,是东北抗联将士及老作家李发锁用心用爱用情用生命,把大爱献给了它及他们,它又把一腔热血、生命真情、辽阔高远回报给了祖国和家乡的人们……
初读《热血》,翻看目录,便情怀激荡,爱不释手!两天两夜,只睡了六个小时,是这本有温度有大爱的《热血》让我不能放下它。我像干涸的土地、渴望春天的小草,如饥似渴地吸允着她的营养养分,来补充我的精神之钙。“岛国象心、割肉饲虎、汪洋大海、抗日万岁”等20章63.2万字的上下两册,详实的内容、生动的描述、丰富的史实,何止是作者近六年之久1800多个日日夜夜;何止是文稿成熟付印的60多万字、翻看烂了的2000多万字的资料、挡案、图片等,何止是初稿近百万字又经历了22个月的删改、编审、修订!作者从年近古稀,到了年逾古稀;从抗疫到险胜“白肺”——李发锁老师是拼了命、拼到底,终于成书,出版付梓。为此,在我致敬伟大的杨靖宇精神、东北抗联精神的同时,由衷地礼赞、致敬把“热血”展现给人们的李发锁先生,在他身上体现了文人的风骨与使命担当!

正如我采访他时看到他的那样:精神矍铄,虽有些倦容,但思维敏捷,意志坚强。隐藏的腰间盘突出、颈椎病、胃痛、腹泻等,作者早已视若牛毛一样,如他所想,这些哪里比得上抗联苦、残酷?他,坚强的思想、执著的追求、理想与目标、责任与担当战胜了一切。面对老眼昏花,两个字“克服”;腰椎颈椎不给力,就趴床上找姿势坚持书稿撰写。令人折服的是,每每翻阅大量的资料,不只是他累,他也让资料“遍体鳞伤”!一页页的稿纸,一只只的笔,一字字的心血,一张张的修改稿……两尺多高的手稿,怎么不像抗联将士迎风站立、梓风沐雨、顶风冒雪?!像一棵棵苍松挺立于白山黑水?!那一字一句的心灵轨迹、精神食粮,可不是英雄抗击日寇射出的子弹?!有穿透力有前程无阻的力量!那修改稿用红色笔,划掉的一字一行一段,可不是那一腔感恩、有大爱的热血?!
回到了《热血·东北抗联》上,李发锁老师忘记了时间,丢下了繁忙,如数家珍一样与我一同畅谈着浴血奋战14年的东北抗联的经典细节、史诗般的悲壮!从东北抗联抗击日寇的艰苦、饥寒交迫、断粮少衣,到叛徒的出卖、敌众我寡;从英烈们的誓死不屈、以百人千人最多万人,牵制了日军敌寇的大部分兵力:日寇和伪军对1500人的抗联队伍的“讨伐”,竟发动动用了7.5万人日伪军兵力……抗联将士以满铁为重点,炸铁路、声东击西,抢劫运送的物资,运用游击战一次次严重地破坏日寇侵略的军事计划和进军步伐,解决了少部分抗联的给养,把国际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发挥的淋漓尽致!与苏联红军紧密联系,积极投身到世界反法西斯的伟大的战斗中,抗联战士的英勇无敌、保家卫国,他们视死如归的革命的英雄主义气概,惊天地泣鬼神,令人民群众痛惜落泪,令敌寇心惊胆颤。他们大无畏的抗联精神,与青松一样挺且直,与红日一样温暖人心。
抗联将士的英勇无敌、保家卫国,任凭“朔风怒号,大雪飞扬。征马踟蹰,冷气侵人夜难眠。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抗联将士们发出呐喊:“壮士们!精诚奋发横扫嫩江原。伟志兮!何能消减。全民族,各阶级,团结起,夺回我河山。”一幕幕场景,一场场慷慨悲欢!在热血的字里行间,在我和李老师的心里,在那凝重的春天的空气中。热血、情怀,萦绕在我们之间。正如将士们自己,正如李老师周身的疼痛,可这哪里比得上陈翰章用布条子拉扯枪伤周围的腐肉更疼更痛?因此可见,作者用心去写抗联热血,用情去抒发心中的感恩、感动、感怀。正因为作者动了情,才有“热血”中的“鼻酸、眼湿、激动、惋惜、愤慨”,“才感觉不到苦累,减轻了病痛,才更有激奋、快乐与力量。”

二、热血横流英雄本色,东北抗联精神丰碑永存
一部《热血·东北抗联》,通过真实的历史,国际国内的大背景的勾勒、叙述,通过14年东北抗联为救国图存苦斗、牺牲、打击敌寇,将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共产主义精神和轰轰烈烈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国共产党的红旗,有血有肉的画面、详实的数字,逻辑的缜密、历史地生动地展现出来。概括此书的特点特色突出有五。
一是根据史实,立足国情,真实地再现了东北抗联的历史价值。书中通过对日本“岛国象心”、与邻为壑,以及其历史、自然、地理条件、侵华过程、扩张野心的深入深刻挖掘,对后人是血的教训,又是历史新的觉醒。历史的教训告诉国人:与狼为伍,必须有棍棒;与虎为伴,必须拥有武松的本领。对东北抗联将士14年的抗日抗战,准确表达,精益求精,既有教科书史实上的正确实证,又有理论上哲学上、人生观世界观的拷问和打造。对抗联的艰难困苦、饥寒交迫、坚持奋斗,流血牺牲、不屈不挠的抗联精神,感动人、激励人、引领人赤胆忠心、爱国爱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令作者心动、令读者感动、令世人震动的继承抗联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的这部力作,对杨靖宇、陈翰章、赵尚志、周保中、周登贤等无数英烈战斗、活动、生活等的描写,真实生动鲜活,包括对叛徒的文字交代,也是放在了历史环境当中,求真务实,从不偏私,让事实属实,而最终旨在赓续红色血脉、弘扬抗联精神,扬善除恶,让热血染红中华大地。
作者用史太公一样的铁笔,书写东北抗联这一史诗篇章。无论是战役的指挥、满洲省委政策的贯彻执行、战役的胜败,人物的赞否,等等,都尊重历史,用公正、没有边界,不带一点个人情绪、感情偏私,而是用写正史、对历史负责的正确态度,书写这一长篇纪实文学。正是作者翻阅了大量的史料,正是每篇章后面的参考文献的精准使用,不难看出作者治学严谨、为人师表,内心公正无私,这使得这部书更有历史价值,更具有现实意义,更能弘扬伟大的抗联精神。

二是坚持党的领导。书中通篇贯穿着爱国主义情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组织队伍、壮大力量,与日寇浴血奋战。作者从东北抗联14年的转战南北,任凭“风雨扑征衣,雪花飞满面”,与日寇伪军残酷周旋,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服从党的领导,与共产国际联络。尤其是在失去与党中央联系最艰难困苦、危机不断、孤军奋战时,也坚决按照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坚持与日寇做殊死搏斗,牵制敌寇兵力,不怕砍头不怕牺牲,有力地支援了抗日主战场。其现实作用、历史价值早已写进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历史。
当杨靖宇将军被叛徒劝降时,他那振聋发聩的话语,永远激励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不去抗日,都怕死,吃不了苦,我们还会有国家吗?我不需要你付出,是我们的国家、人民大众需要我们去誓死战斗!奋斗了就会有牺牲,怕死不当共产党,怕死不当抗联战士!字字句句充满着爱国主义情怀。正是这样的家国情怀、理想信念,使得杨靖宇将军在最后牺牲时肚子里是草根树皮,令日本关东军肃然起敬。
赵一曼等抗联将士高喊口号、视死如归、不惧伤痛、不惧冰雪严寒,那是怎样的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带有的是中国人的尊严,恒有德是共产党人的脊梁。这呐喊、苦斗、热血,这英雄的篇章,可不是中华民族向前冲锋的中流砥柱?在314页,作者写下这样一句话:“忠诚是没有任何条件的。”在第18章题目则是“共产党人永不叛党”。《热血·东北抗联》字里行间在弘扬着中国共产党伟大的建党精神。

三是该书通篇彰显抗联将士骨子里的爱国主义情怀。一方面赞扬、讴歌了杨振宇等抗联英烈的革命的战斗事迹。一方面对叛徒,对于中国人成为日本人的走狗,这些反面教材,来尽抒心中波涛澎湃,用日本鬼子人数少,伪军人数多等数字,来展示出侵略者的走狗的丑恶嘴脸、内心的肮脏、没有尊严的自卑,最终敌人都是没有好下场的,而我们抗联将士用坚强的意志、怀揣理想信念,硬是在敌人的枪口下高喊“祖国万岁”“抗联万岁”留下悲壮的可歌可泣的画面!伪军,作为中国人疯狂绞杀抗联战士的日本侵略者的走狗,其疯狂、为虎作伥;其无耻、认贼作父,他们流出的血是黑的臭的。
在描写抗联将士英勇不屈、高喊口号倒下的场面,任谁看了心都会痛的。但作者是把这些令人心疼的一腔热血洒向世间、洒向我们!抗联英烈,我们要把热血向抗联战士洒向这片土地,融入祖国的大好河山,让我们的祖国中国更加繁荣昌盛,更加强大、美好。相信,今天这和谐的春天,这明媚的春天,我们要致敬东北抗联英烈,我们要把一身热血像抗联将士们一样洒向今天这和谐的春光、真明媚的春天!致敬我们可爱的中国,致敬祖国大好河山,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国泰民安、更加强大美好!

四是大格局、高占位,来倾洒抗联“热血”。我在之前研究东北抗联与共产国际前苏联的关系时,曾与著名党史学家王宜田教授交流过共产国际对东北抗联的作用,二者的关系。带着这个问题,我再次与李发锁老师交流,并认真赏读该书。 正如作者所言,二战历史充分证明,世界是一盘棋,任何一场民族冲突与国家战争,都同可以左右及主宰世界的几个霸主大国有关;多数小国弱族,不过是棋盘上的棋子,多由大国操控摆布。抗联抗战历史不是孤立存在,如同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东方主战场一样。为此应将抗联置于中国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大格局之中。同时,中国抗战的民族矛盾之中,又夹杂了阶级矛盾。因而书写抗联大历史要着力表述其抗战之复杂性,逐一理清各种民族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对抗联抗战的深刻影响。在国家关系方面,如中日关系,苏、日、德等国关系,苏日复杂关系对抗联的生存发展有何影响?在阶级关系方面:要写明国民党与共产党对抗战的不同态度及其发展变化,义勇军与抗联的形成崛起及二者的不同走向,蒋介石与张学良初期为什么对日本不抵抗?抗日统一战线为何能艰难坚持下来,以及对抗联发展的深度作用?从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一些指示、指导,对抗联将领的联络、护送保护归队等,对整个作战的指示等,这些都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作者把东北抗联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战争中,更深刻地反映出东北抗联在当时的伟大作用,是谁都代替不了的,是十四年的艰辛跋涉、顽强拼搏、宁死不屈的精神、民族魂、抗联魂、英雄魂在历经时代风雨,依旧历久弥新,依旧发出耀眼的光芒!
书中第288页展现了毛泽东对东北抗联等根据地建设给予充分肯定,他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写道:"山地建立根据地之有利是人人明白的,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或准备建立的长白山、五台山、太行山、泰山、燕山、茅山等根据地都是。这些根据地将是抗日游击战争最能长期支持的场所,是抗日战争的重要堡垒。"这里所说的长白山根据地,就是杨靖宇领导的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及第二军(后合编为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所创立的,在这段论述中,毛泽东把长白山根据地列为首位的,给予高度评价。
一方面东北抗联在中国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上在东北战场上,狠狠地打击了敌寇侵华的嚣张气焰,极大地组织了侵略的步伐,同时对支持苏联红军在反法西斯战场上的突飞猛进、斩首德国法西斯入侵,也起到了助力、分解敌寇武装力量的作用。他们用牺牲换来了最后世界反法西斯胜利,贡献不可小觑。共产国际苏联帮助传递中央指示,时常护送共产党人、保护抗联将领,期间有些指导与合作。

五是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军队组织纪律是东北抗联与敌寇转战14年取得的宝贵经验,也是我党我军在民主革命斗争中、在一百多年党的历史兴旺发展中,获得的宝贵财富。没有东北人民的支持,没有源源不断的粮食、给养和兵源,可想而知,我们的抗联队伍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民群众是东北抗联的坚强后盾。作者提出,要史学研究作为一个项目深入加以研究,为什么当时老百姓支持抗日,丈夫当兵牺牲,还要把儿子再送去当兵,当抗联战士。其实,作者在书中已经给出了答案,就是作为一个中国人不打败日本侵略者,国将不国,家不为家,人为亡国奴,命也没一定何时被杀,因为日寇的侵略行径疯狂的令人发指,对手无寸铁的百姓、甚至对儿童、襁褓中的婴儿。不抗争、不杀敌,就是死路一条。而东北抗联取得的一次次战斗的胜利,给人们希望,希望有一天把鬼子赶回老家,就能过上祥和安宁、没有烧杀抢掠的好日子。而“抗战是一种以命相搏的壮烈事业,需要有大尤畏的、自觉自愿的牺牲奉献精神,任何强迫都毫无意义。”
借用李发锁老师的话,表达《热血·东北抗联》这部红色抗联经典巨作的厚重珍贵所在。它重点突出,浓墨重彩描写抗联官兵英勇抗战的事迹——东北抗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有宗旨的队伍,唯一宗旨是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战斗到底,牺牲自己的一切在所不惜! “在这个宗旨下面,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无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

——这部《热血·东北抗联》,满满的都是冰天雪地林海雪原抗联将士战斗的身影,东北抗联将士驱逐倭寇射向敌人复仇的子弹;都是抗联英烈不怕流血牺牲、鏖战敌军的一座座丰碑,都是爱国爱民、拯救中华、视死如归、号角和口号、军歌声声,是一腔的家国情怀,是人间大爱永在!
——这部《热血·东北抗联》,倾洒了一腔民族的热血,铸就了爱我中华、爱我河山的历史辉煌,弘扬了白山黑水、林海雪原诞生的东北抗联精神,那一腔的热血,将是红色血脉不息的涓涓的流淌!
读完书,3月22日正是甲辰春分之后, 心中敬仰之情意仍很难平复,一是对英烈的致敬、感恩和尊崇,一是对作者的敬佩与祝贺。特别写下二首诗,权作对《热血·东北抗联》的致敬。
七律《热血·东北抗联》传承一一读李发锁同志《热血·东北抗联》感动赋诗礼赞致贺:古稀有五富春龙/六载成书“热血”风/东北抗联精气在/舍身卫国尽英雄/参天林海常青树/巨作宏篇旗帜红/山水欢歌霞色艳/人间静好九州隆。
第二首:笔耕忠义抗联情/承扬精神热血荣/不惧暑寒书史记/免谈春事去功名/心潮凝聚英雄气/东北成雷霹雳声/筑造长城中国梦/九州光耀四方明。
我将极具爱国主义精神的《热血·东北抗联》比作史家之绝唱《史记》。
(于2024年3月22日凌晨截稿 )





作者:袁福珍,1962年生,长春市人。自小热爱文学。原为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宣传中心主任兼《吉林党校报》主编(教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吉林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关东兰亭书画会副会长兼关东兰亭诗社社长,长春市老年文友会副秘书长,长春市朝阳区作协常务理事,省女摄影家协会会员。在《学习强国》《吉林日报》《春风文艺》《夕阳红》《中华周刊》《新长征》等报刊发表诗歌、散文、理论文章百余篇。2018年5月个人抗疫空中诗会,开个人诗会先河。2020年3月组织策划朝阳区迎接春天抗疫网络诗会,影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