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冰窗锦绣玻璃花
作者:祥云
诵读:婉儿
霁色空濛雪影移,月透寒凉几无期。梦醒忽见窗花艳,疑醉月宫桂树西。
小时候,冰凌窗花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奇异奥秘的神话世界,据妈妈讲,那里有一座白雪皑皑的原始森林,里面住着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那个动人的故事,陪伴我一生都不曾忘记。几乎在冬天的每一个清晨,我在雄鸡的啼鸣中醒来,第一件事情就是或站或跪在窗前,看窗子里那个神秘的冰雪世界。在那里,我看到了天然造就的大幅国画,看到了参天大树、冰雪覆盖的小溪与森林,看到了鱼儿闪光的鳞片,白天鹅洁白的羽毛,看到了南国芭蕉树繁茂舒展的叶片,看到了海浪拍打着的小岛石礁,看到了路边蒲公英轻盈的飞絮,这些精灵,它们都在漫天飞舞的六瓣雪花覆盖下变得银装素裹,晶莹剔透,让我产生无限遐想。它的巧夺天工,它的摄魂夺魄,它的变幻无穷,更让我的思绪飘荡在风花雪夜,不能自拔。
后来我渐渐懂得,它是由小水珠或水蒸气遇冷而凝结成的图画,这些物理和几何状态下奇异的固体水晶,与贴在窗上的剪纸艺术一样神奇漂亮,简直可以说是啥就像啥。我知道,每一幅冰凌画都是不可复制的,大自然就是这么神奇。我经常让思绪驰骋,放飞在无垠的时空,不分北疆南国,不分春夏秋冬,在这个独有的空间中,我能看到冬季的腊梅,怒放的牡丹,迎春的杜鹃,芬芳的桂花,还有九月的金菊。我还能看到沙漠上空爆炸的蘑菇云,中国第一艘航母在乘风破浪,听到遨游在天际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播放的【东方红】乐曲。说到这里,能让心胸那么荡气回肠,气壮山河。
感慨万千后,再想冰窗上的凌花是那么美妙,那么高洁,那么梦幻,那么多彩,巧夺天工是它的独特魔力。我不由得用一首小诗结束这番感慨:数九寒天叹温差,围炉夜话叽喳喳。不知画匠何时至,妙墨信手绘窗花!
冰花锦绣 家国情怀
——读 《冰窗锦绣玻璃花》
冷月
欣赏了祥云老师妙笔叙写的锦绣冰窗花美文,聆听了婉儿老师对美文的的精彩朗诵,一时间被带入到一方梦幻的世界。
开篇,以霁色句起笔四句诗,点出了霜花的色彩,那种若青若蓝的天青色,在神秘的霜夜形成。这开头的四句诗,写了寒泠霜青,梦醒时分,见霜花满窗,思接月宫桂树临窗投影。未及描绘,想象先至,多么美妙的遐思,导引读者听众缘笔随声欣赏这霜之妙绝。
第二节,作者并未接着描写玻璃上的霜花,而是宕开笔触,写那童年与霜花的故事。白雪,森林,小溪,鱼儿,白天鹅………小矮人……让自己在孩童时对冰窗花的梦幻般遐思,沉浸在探奇寻异的童话回忆里。一年年,有霜花的美妙,陪伴过盎然生趣孩提时期,有霜花的成长时光,激发着少年对大自然探索的欲求。
第三节,紧承上文,写了探索的认知,了解了美妙霜花形成的自然规律:玻璃冷凝后的水汽,固化成样貌各异的霜晶,就形成了美丽的霜花。作者在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同时,又展开丰富的联想,也表达对大自然的惊叹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为散文,如此便做到了“形散神不散”,也是达到了升华主题的目的。但是,作者思路并未停在以霜花为物象物境而抒发的对自然对生活美好向往的层面,而是再次将目光拓展到祖国的壮美,将主题垒出“爱我中华”的新高度。
这就是第三节的后半段,在展示霜花如锦绣之后,笔调顺势一跃,联想忽现:“大自然就是这么神奇,我经常让思绪驰骋,放飞在无垠的时空”。作者由“霜花”联想到了“冬季的腊梅,怒放的牡丹,迎春的杜鹃,芬芳的桂花,还有九月的金菊。接着又思接星辰大海:看到沙漠空天爆炸的蘑菇云,看到大海上一艘航母在乘风破浪。耳边响着的遨游在天际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播放的【东方红】乐曲……联想到这里,作者的“心胸那么荡气回肠,气壮山河!”一腔赤子豪情顿生无限感染力。
这是作者从“霜花”联想到:祖国大地上盛开的腊梅牡丹菊花杜鹃菊花,那是国土之美;联想到那冲天香阵的蘑菇云,那是国泰民安的保证;那乘风破浪的辽宁舰,那是固守海防的坚固壁垒;卫星上播放的响彻太空的令人无比自豪的乐曲《东方红》,那是祖国发展强大的象征………物语皆情语,至此,作者的抒怀淋漓尽致。以藉“霜花之锦绣”为载体,以联想与想象让激情纵横洋溢,充分表达了一腔赤子的家国情怀。这些文字,激发了诵读者声情并茂,在无比自豪的抒发中,将激越升华到高潮。
第四节,犹以四句诗,笔调舒缓温馨暖濡,点出观赏霜花的时间氛围:“数九寒天叹温差,围炉夜话叽喳喳。不知画匠何时至,妙墨信手绘窗花。”照应开头“锦绣冰窗花”。如此首尾一贯,笔韵收束,内容集中,主题鲜明。
婉儿老师的的诵读,特别是到这第四节,声音传递着温婉细腻暖润清芬,声音里再现安宁幸福的情景,宛若那霜花在弥散着幽幽的暗香,人们围炉待霜花,正在万家灯火时,尽享国泰民安。
婉儿老师对这篇美文的诵读,精准地把握作者的思路,娓娓低开、音音游韵,令人悦耳回味,流连不已。
祥云老师的《冰窗锦绣玻璃花》是一篇难得的美文,不足千字,叙事描写说明抒情切换自如,运用娴熟,情景交融。使得行文洋洋洒洒,流畅自然,起承转合不露痕迹,可见作者写作笔法的老道,非常值得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