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庭 安徽作协会员,执教高校中文系 《读者》杂志签约作家,著有小小说集《女教师的特异功能》和《爱情四重奏》,刊首语集《青春女神嫁给了谁》,文艺随笔集《美与趣》、《理与趣》、《情与趣》、《雅与趣》、《书中的红豆》、《点击智慧》,爱情美文集《醋溜男女》、《爱情麻辣烫》,幽默小品集《不妨幽它一默》,寓言集《会开花的故事》,童话集《男孩帅帅和老鹰秃秃》。有大量作品入选多种文集。 通联:13505546858
春光明媚说风筝
张玉庭
A
春天了,能放风筝了。
放风筝的日子特甜,为什么?因为在孩子看来,那在天空中飞翔着的何止是风筝,那简直就是一个美丽的童话!我就依稀记得,上小学时,老师曾让我们描写一下放风筝的情景,我的同桌晶晶就写得极漂亮,其中的一句是:“风筝飞起来了,那是我们给春天系上的蝴蝶结!”绝了!直到今天我仍然认定,在所有关于春天的比喻中,这一句最美也最传神。
于是悠悠然想起了童年,想起了邻居爷爷送给我的那只会眨眼的风筝--那风筝叫“鹞子”,双眼做得极妙,只要风一吹,眼珠子就会不停地动,至于它的脑袋,肚子和尾巴,则清一色是凸起来的,极富立体感。当然了,每当我的“鹞子”飞上了天,孩子们也就会极羡慕地追着,蹦着,于是我就开心地大笑,爸爸也就说:“瞧!灿烂的春光,全写在弯弯的脸上了!”--那时我有个小名,就叫弯弯!
等到后来长大了,我还读过一首写风筝的古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指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回家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即风筝)。”那情景说得极对,当风筝飘起来的时候,那简直就是孩子们最隆重的节日。
是的,孩子就是孩子,与其牢牢地将其锁在教室里,何如让童真童趣在晴朗的蓝天上自由地飞!当然了,真正的好孩子们是不会因为放风筝而耽误学习的,那时侯谁要考不及格,那才丑呢!
啊!放风筝的日子,的确是给春天系上漂亮蝴蝶结的日子!那日子明亮!那日子芳香!
啊!真想再当回孩子!真想再放回风筝!啊!真想再见到那个白发苍苍送我“鹞子”的老爷爷.......
B
是的,每当蓝天上风筝点点,每当孩子们昂起花一般的小脸,欣赏那翩然飞翔的风筝时,我总是坚信:此时被他们放飞的,也是一个亮晶晶的希望。
其实,放风筝就是放飞美好的祝愿,这一提法并非限于中国。如在马来西亚人看来,放风筝就意味着向神灵祈祷丰收。一则马来西亚的传说曾认定: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庄稼汉遇到一个迷路的小女孩儿,便带她回家悉心照料,结果小女孩儿越长越漂亮,村里的收成也越来越好,不料庄稼汉的妻子嫉妒小女孩儿的美丽,居然凶神恶煞似地把她赶走了,村里的收成也从此变得越来越糟--原来,那漂亮的女
孩儿乃是稻神。一天,有人告诉庄稼汉,应该赶快做一个漂亮东西放上高空向稻神忏悔,庄稼汉便赶紧做了个风筝,果然,随着风筝的升空,人们的日子又富了起来。
在日本也是如此,人们普遍认为风筝是吉祥物,放风筝有祝贺孩子一帆风顺茁壮成长之意。还有人认为风筝是天与地的媒介,百姓对神的乞求可以通过风筝传给神灵,神灵则通过风筝把幸运带给百姓。故而日本人常把自已的心原愿写在风筝上以求神灵保佑。
那么,在咱们中国人看来,这神奇的风筝源于何时何人呢?《辞海》上称:“相传春秋时公孙般做木鸢以窥宋城,后来用纸代木,称为纸鸢。五代时又在纸鸢上系竹哨,风入竹哨,声如筝鸣,故曰风筝。”如此看来,风筝的发明似与军事目的有关,但也有把风筝用于科研的,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就曾用金属钥匙挂在风筝线上吸引空中电流,以证明闪就是电。
关于风筝,有没有什么令人吃惊的世界纪录呢?有。1976年,在日本,就曾有人用1670米的绳子放起1050只风筝,创造了世界之最。在我国潍坊举办的数次风筝节上,龙的子孙们也曾大显身手,在风筝的制作工艺和花色品种上屡创奇迹,博得四海来客的连连赞叹。可惜笔者无缘,未能一睹风筝节之盛况,也只能说一声遗憾了。
